多處綠化垃圾收集設施加強

【本報訊】民政總署進行多項綠化工程,包括雀仔園街市天台綠化、新馬路綠化工程,並優化垃圾收集設施,設置壓縮式垃圾桶或封閉式垃圾房,逐步取代大型街道垃圾桶。此外還擴大“玻璃樽回收計劃”。

多項綠化工程展開

民政總署於五月中下旬開展了雀仔園街市的天台綠化工程,採用盆缽及綠化蔭棚雙層植栽的形式綠化。盆缽根據建築物的受力樑柱分布,綠化蔭棚連串各花盆擴大綠化覆蓋面,以提升隔熱效果。植栽選用花期較長的野牡丹、花葉的變葉木及花色豔麗的使君子等多種不同植物,讓市民看到富有色彩的綠化景觀。

工程工期約40天,預計於六月底完工,植物的生長將有效阻隔太陽熱力,降低街市室內溫度。民署管委會委員梁冠峰稱,預計可降低街市的室溫3度。

民署於去年在新馬路國際酒店至營地大街路段的兩側行人路,利用建築物柱廊下有限空間放置約三百個花盆,民署將於本年第三季延續新馬路營地大街至議事廳前地兩側的花盆擺設,增設約100個花盆,配合建築物柱廊下的不同環境因素,將靠近建築物一側的植物更換為耐蔭及抗污能力的黃金葛,靠近行車道的部分,繼續用生性健、耐空氣污染及花期長的紫花馬纓丹。

增設壓縮式垃圾桶

民署於2012年分別於各區設置了10個壓縮式垃圾桶,相應取消了105個傳統街道垃圾桶。根據使用情況及數據顯示,設置壓縮式垃圾桶後,垃圾站積水、臭味以及清潔情況大見改善。民署環境衛生處處長陳美寶稱,本澳設置壓縮式垃圾桶後,傳統街道垃圾桶由高峰時的1600個減至370個。

民署正逐步重新分布各區垃圾站。今年已開放了東望洋新街119號、罅些喇提督大馬路72號及爹利仙拿姑娘街4號A等3個壓縮式垃圾桶,取代了附近街道的11個傳統街道垃圾桶,亦計劃於亞美打街22號、啤利喇街19號C、水手東街10號D、航海學校側之停車場入口側及羅若翰神父街等位置設置壓縮式垃圾桶,部份位置已完成土建工程,民署盡快安排接駁水電,以便壓縮式垃圾桶早日投入服務,改區內環境。

擴大 “玻璃樽回收計劃”

民署已於2011年開展“玻璃樽回收計劃”,與酒店、學校合作回收玻璃樽,於2012年擴大回收覆蓋範圍,於全澳設置了20個公共玻璃樽回收點。計劃推行至今,民署已回收處理約50噸廢玻璃,使玻璃資源得到循環再用,減少廢料產生。

為使更多市民參與玻璃樽回收工作,民署計劃於今年將玻璃樽回收點增加至40個。玻璃樽回收箱上附有關於玻璃樽回收步驟及可回收類別的指引,市民只須簡單清洗可回收的玻璃樽,投放至附近公共玻璃樽回收箱即可,支持玻璃樽可推動資源循環再造。

民署希望市民積極支持分類回收垃圾,於日常生活中將紙類、塑膠、金屬和玻璃樽等資源垃圾分類,投放於回收點,共同推動源頭減廢,構建節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