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雙方都應為實現習馬會創造條件

習近平與奧巴馬歷史性的「莊園會晤」剛結束,習近平還在返國的專機上,北京和臺北就同時發佈消息,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將於本月十二至十四日訪問北京,並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晤,並就國共兩黨交往與兩岸關係重大問題交換意見。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形容「這是新形勢下國共兩黨高層交往的一次重要活動」;而國民黨文傳會同日發佈的「新聞稿」則表示,這是中共「十八大」後,國共交流平臺的首度最高層會晤,這是具有建設性的對話,代表兩黨持續重視國共平臺的作用,與繼續維護、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大局的用心。此情此景,極象當年中美兩國領袖會晤之後,美國隨即將會談結果告訴臺北,或是國際關係史上,兩國領袖會晤之後,隨即將會談結果透露給利益攸關的第三方那樣。但是,今次北京在「習奧會」後立即進行國共兩黨最高層的會晤,而且吳伯雄此次北京之行的任務單純,僅有與習近平會見一項,至多加上身兼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的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甚或是國台辦的晚宴。既此,就更凸出了吳伯雄「受馬英九委託」,或「專為馬英九跑一趟」的特點,因而是規格更高,安排也頗為特殊。

正如本欄日前分析,這次會見的時間點的選擇,極為特殊。本來,例常的國共兩黨領袖會晤,是在八月間趁「國共論壇」舉行之時進行,倘今年仍然援引舊例,似乎顯然是等不及了。但既然「等不及」,也可提前,在「中共十八大」和「兩會」,習近平先後接過黨政軍大權之後及早進行。但此時習近平各項內務外交活動頻繁,而且剛隨著換屆而新組建的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尚未走上正軌。因此,選擇在「習奧會」正式形成新型大國合作關係,並在國際間成為「二G」雙極並立態勢,還對台海政策達成「各自表述,目標一致」的默契,就立即進行國共兩黨的高峰會晤,就是「遲唔會遲,早唔會早,時間好」。

這就折射了,國共兩黨都對此次「習吳會」抱有急切期待。因此,估計習近平將會對吳伯雄提出對國共交流的最新完整看法,甚至不排除也將會涉及兩岸政治對話的話題。而作為中央對台工作重要智囊的李義虎教授,還放出了趁明年「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在北京舉行之機,實現歷史性的「習馬會」的試探氣球。

而在國民黨方面,馬英九似乎也有鬆口之意。從過去的拒絕兩岸政治對話,堅守「先經後政」實質上是「只經不政」底線,到最近的一系列「廣義政治對話」談話,顯出有所鬆動。其用意很多,包括希望能建立「歷史定位」,及轉移對政績欠佳、民意低迷的視線等。但很重要的一個觸動因素,可能還是來自民進黨的「倒逼機制」在發揮作用。

因而就可以理解,在過去馬英九對連戰、吳伯雄會見中共最高層時的談話內容,都曾「不給面子」地否認是受其所託之傳話的背景之下,今次吳伯雄的北京之行,馬英九的態度顯然不一樣。昨日在會見吳伯雄時,除了是對吳伯雄過去幾年協助國民黨接待大陸訪客多所肯定之外,還三度強調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並表示現在推動兩岸互設辦事處,每一樣都具有高度政治涵義,似是對新形勢下兩岸關係發展的新突破、新形式,有所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也正在為這個「新突破、新形式」,努力營造氣氛。他盡管在「習奧會」中也談了一些與台灣議題有關的話,但卻是「例行公事」,照本宣科,是歷來中美兩國領袖會晤中,談及台灣問題時,語氣最為「輕描淡寫」的一次,並沒有重提北京向來強調的「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關鍵問題」之說。這當然主要是由於馬英九未有為台海局勢增添麻煩,台海形勢是六十多年來最和平、最穩定的,因而台灣問題在中美兩國關係中的位階,已讓位於其他更重要的關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議題。當然,可能也有著習近平要為憧憬中的「習馬會」營造氣氛的考量。

此前,馬英九出於種種原因,而不願踏出「胡馬會」以至是「習馬會」的一步。這其中,既有受到民進黨牽制的問題,也出於擔心美國不悅的考量。在民進黨牽制方面,先是擔心將會影響自己的爭取連任勝選,後是要為國民黨其他戰將的地方選舉及「二零一六」選戰勝選的考量。然而,在連民進黨人也絡繹不絕地前往大陸,蘇貞昌終於抵擋不住「交流派」的壓力,以「華山論劍」方式變相進行「中國政策大辯論」之後,也就沒有甚麼可害怕的了。

至於「美國不悅」的因素,也將隨著「習奧會」而有所消解。習近平與奧巴馬促膝談心,直接交流,無需進行試探,坦誠以對。雖然中美雙方仍有不少分歧,但已在收窄,而且在一些重要議題如朝核問題等,獲得了共識,奧巴馬還澄清了「重返亞太」戰略並非針對中國。這就使得馬英九對美國的擔心,可以有局部的解除。只要馬英九與對岸的交往,沒有突破美國「不統不獨,維持現狀」的戰略,在這個大前提之下,就可以有比前更大幅度的發展。亦即是進行兩岸政治對話,只要是圍繞著「和平發展」開展,而不是為「兩岸統一」進行預備性磋商,就不用懼怕「變臉」。

當然,馬英九也有自身的考慮。現在他的第二個任期的第一年已經過去,正邁向第二個任期的「過半」進軍。既然要為自己建立「歷史地位」,就要有所突破,不單止是滯留在經濟性、事務性的商談。何況,為為了擺脫自己民意低迷的困境,也只有這一條路可走了。因此,近來馬英九有點積極了起來,力催兩岸互設辦事處,並強調這是具有高度政治涵義的議題。馬英九不顧民進黨糾纏於「必須是領事關係」、「要掛國旗,有領事特權」的幹擾,多次強調「不是國與國關係」,其實是說給北京聽的,這也可見他促成此事的決心。此事倘獲得突破,開展兩岸政治對話也就順理成章了。

因此,在兩岸互設的辦事機構正式開張後,就為實現「習馬會」構築了必要的政治基礎。當然,最佳的時機和地點還是明年在北京舉辦的「APEC」峰會。而且,此時正好是馬英九第二個任期已經過半,也是適當時機。但還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其一是馬英九的「頭銜」的問題,馬英九能夠「屈就」,以「台灣領導人」出席,當然無問題;但可能不願意,堅持要用「中華民國總統」。這就要看北京是否既能堅守「一個中國」底線,又能正視歷史及現實,妥適處理這個難題。其二是「APEC」峰會召開時,台灣即將進行「七合一」選舉,並已進入競選宣傳期,可能會對國民黨的選情造成負面影響。倘能將「AOEC」的會期以技術理由往後挪一挪,就可避開。

總之,只要能將兩岸政治對話與「統一談判」區隔開來,就可以減少困擾,也是實事求是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