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軍鼓勵臺商堅定信心實現新發展

【新華社深圳6月30日電】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6月30日在深圳台資企業調研時強調,促進台資企業在大陸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讓廣大臺商在大陸經營事業、工作生活能夠放心和安心,是我們的責任。

張志軍說,中央和各級政府對當前台資企業經營中面臨的困難高度重視,加強研究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台資企業轉型升級。

張志軍鼓勵廣大臺商要樹立堅定的信心,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兩岸關係不斷改善的良好條件下,依託大陸工業化、城鎮化的巨大潛力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釋放的紅利,實現企業的新發展。

張志軍指出,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簽署,大幅度拓展了兩岸服務業合作的空間,對台資轉型升級和優化產業佈局必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台灣經濟主管部門:多項產業將受惠於服貿協議

【新華社台北6月30日電】台灣經濟主管部門30日表示,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簽署效益包括增加持股比率、擴大業務範圍、加速審批流程等,台灣證券業、銀行業、電子商務、文創業、環境服務業、批發零售業等多項產業可望受惠。

根據協議內容,這次台灣對大陸承諾開放共64項,陸方對臺開放共80項;其中,台灣開放內容約57%屬新增或擴大對大陸開放項目。對台灣開放的重點項目,包括電子商務、證券業、銀行業、保險業、文創產業、運輸業、技術檢測與分析業等。

該部門表示,文創產業方面,除了大陸對線上遊戲內容審查將縮短為2個月外,也將簡化台灣圖書進口審批程序,建立台灣圖書進口快速通道,同時還允許大陸電影在台灣進行後制及沖印。

金融業方面,證券業部分的開放為台資證券公司取得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資格提供便利;銀行業方面,台灣的銀行可申請在大陸發起設立村鎮銀行,並可在福建申請設立異地支行;此外,台灣的銀行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者,其服務對象包括經第三地轉投資的台資企業。

台灣業者表示,服貿協議對金融業保險、銀行、證券分別開放1項、4項、4項承諾,優於世界貿易組織(WTO)承諾內容,可望開啟台資銀行、券商業務成長新動能。

永豐金投顧問表示,在兩岸證券期貨合作監理平臺會議和第三次兩岸銀行合作監理平臺會議外,服貿協議增加3項對台資金融機構的業務開放“小禮物”,優於市場預期,也對台資金融機構業務拓展不無小補。

這三項包括:“符合資格的台資保險業者可經營交通事故強制責任保險(交強險)”“在福建設立分行的台資銀行可申設異地支行”以及“陸銀從事代客境外理財可投資符合條件的台灣金融商品”。

永豐金投顧問認為,由於服貿協議進入實質查核,預料金融業今年的三大議題(購並、參股及升息)在第四季度同時發酵幾率相當大,預估台灣金融股在今年底至明年初,股價凈值比可望從目前的1.12倍調升至1.4倍。

謝長廷對陸學者提共同未來命運

【中央社香港30日電】民主進步黨前主席謝長廷今天在「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上向大陸學者專家說,「我們應該有共同未來的命運,可以創造」。

由台灣維新基金會在香港主辦、大陸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協辦的研討會於中午閉幕,謝長廷致詞時說,大陸領導人曾提到「亞洲命運共同體」,以及「憲法貴在實施」。

謝長廷說:「這都是我們共同的聲音。」

他說,亞洲命運共同體有一點很重要,即經驗和利害是連帶的,「就是你的命運和我連帶」,這點和社會主義的理想接近。

他說,沒人能獨自生存,都是靠很多人服務。所以,從大方面來想,全世界一樣,在亞洲、大陸、台灣都可以講命運共同體。

謝長廷說,現在能夠做的就是創造利害與共,不要去創造傷痛的記憶。

他向在座的大陸學者專家說:「我們沒有相同的過去,但是我們應該有共同未來的命運,可以創造。」

研討會這兩天在港舉行,謝長廷以基金會董事長身分主持會議。

政治問題 紅綠對話最大差異

【中央社香港30日電】在香港舉行的「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今天結束,台灣和大陸與會人士最大差異仍在政治方面,即「一個中國」問題。

由台灣維新基金會主辦、大陸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協辦的研討會,這兩天在九龍海逸君綽酒店舉行,有來自兩岸政界及學術界50多人與會。

大會昨天進行專題及分組討論,就兩岸的政治、文化、社會、城市及經濟的現況表達意見。

大會今早公布研討會達成3點共同結論,包括兩岸同源同文和兩岸交流應讓廣大人民受益等。

在獲致共同結論之餘,雙方總結專題和分組討論內容時,也提出許多差異,其中最大差異是對「一」的看法,即「一個中國」問題。

事實上,前民主進步黨主席、現任中常委兼維新基金會董事長謝長廷所主張的「憲法各表」,今天就被大陸與會者形容為「不現實」。

中國社科院台研所所長余克禮總結說,沒有經過政治談判去處理政治問題(「憲法各表」),這是不大現實;在沒有政治談判前,大陸沒有一個領導人敢公開承認“中華民國”或“中華民國”憲法。

除了政治問題,雙方在經濟、文化和城市等分組討論也呈現不少差異。比如,在文化方面,台灣與會者批評大陸的審查制度成為文化文流的障礙。

在文化和城市交往上,台灣與會者指大陸方面忽視南部。

此外,台灣與會者批評大陸所稱對台「讓利」,只能「令部分人得益」;他們又提到,台灣有許多自然景點可以「申遺」,卻因兩岸關係而未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