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終獲民政部納入社保

在「七七」抗戰紀念日七十六週年的前夕,國家民政部復函香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王敏剛,表示已經部分接受他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所提關於優撫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的建議案,決定「將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納入相應社會福利保障範圍,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優先照顧原國民黨抗戰老兵。」該復函還解釋說,按照《軍人撫卹優待條例》的規定,民政部門負責的優撫對像是指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服現役或者退出現役的殘疾軍人以及復員軍人、退伍軍人、烈士遺屬、因公犧牲軍人遺屬、病故軍人遺屬、現役軍人家屬。而居住在大陸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不屬於優撫對象範圍。但儘管如此,民政部還是從履行現有職能出發,給予高度關注,並於最近下發通知,要求各級民政部門做好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的有關工作,及時將符合城鄉低保、農村五保、醫療救助、臨時生活救助以及社會福利保障條件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納入相應保障範圍。

民政部的這個決定及復函影印件在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的網頁刊出後,當即引發網友們的熱議。不少人指出,儘管民政部的這個決定出臺得遲了一些,也儘管王敏剛建議的是以「撫卹優待」的標準來優撫原國民黨抗戰老兵,而民政部則只是給予「納入相應社會福利保障範圍」的待遇,但結合到民政部的決定還附有以下幾種優撫措施,也可算是善政一宗:及時將符合城鄉低保、農村五保、醫療救助、臨時生活救助以及社會福利保障條件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納入相應保障範圍。借助社會養老服務體系,讓符合條件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的孤寡對象優先優惠進入敬老院、福利院;支持、鼓勵、引導社會組織,通過接受社會捐助等適當形式,對原國民黨抗戰老兵進行專項幫扶救助;在舉辦紀念抗戰勝利等重大活動以及元旦春節等重大節日時,建議當地黨委,政府邀請原國民黨抗戰老兵參加,並予以慰問;民政部支持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等機構在關愛抗戰老兵活動中所做的工作。

民政部的決定專門提及了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據說是因為王敏剛的建議案,是他在深入瞭解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這些年來,為關懷抗戰老兵所做努力的情況後慎重提出的。而王敏剛在收到民政部的復函後,就第一時間將這個好消息告知了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並附去民政部復函原件的影印件。作為「始於俑者」的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當然也是在第一時間內將此好消息「擲」上網。而民政部網站也於昨日將此復函文件公開刊登在其官方網站。

據統計,目前大陸地區仍然在世的國民黨抗戰老兵,約有三萬多人(另一說是六千多人),大多已是垂垂老矣。民政部將他們納入復退軍人及殘疾軍人的優撫範疇,每年的財政負擔並不很大,但影響卻是很大,其所能發揮的政治效應遠遠超逾社保金的數值。當然,倘能全盤接納王敏剛的建議,將他們納入優撫範疇那就更好。即使如此,財政負擔也大不了多少。這總比那些「三公」消費,耗費了納稅人多少金錢,有意義得多。

其實,在一些地方單位,已經先走了一步。今年四月間,陜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了抗戰犧牲的徐治幫等五名原國民黨士兵為烈士,並按規定補發一次性撫恤金,其家屬享受遺屬待遇。雖然陜西省政府解決的只是部分已經犧牲的國民黨抗戰士兵,但這與王敏剛對仍然在生的國民黨抗戰士兵納入優撫範疇,都已經與《軍人撫卹優待條例》相接軌,把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當作是「自己人」。實際上,抗日戰爭是全中國人民的偉大共同壯舉,都是為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解放事業,都是民族英雄,不應分什麼共產黨、國民黨。讓包括原國民黨抗戰老兵在內讓全中華民族愛戴的英雄能夠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從而安享晚年,這其中所檢驗考驗的顯然不僅僅是一般法律意義的政府責任,更是道德倫理意義上的政府良心。

長期以來,國共兩黨之間一直存在著「八年抗戰是誰打的」的激烈論爭。國民黨認為自己處於正面戰場,在抗日戰爭期間參與了二十二場重大戰役,正面抗擊著二百多萬名敵偽軍,共犧牲了二百多名將軍,因而是抗戰的主力軍。而中共的黨軍史書及教科書,則認為自己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胡繩主編的《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就認為,「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敵後廣泛發動和組織以農民為主力的各階層群眾,展開遊擊戰爭,使大量侵華日軍陷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事實是最有說服力的,抗日戰爭的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武裝力量是全民族利益的最堅定的維護者,是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戰勝利的決定性力量。」而在「抗戰」勝利後,毛澤東還有文章幽了蔣介石一默,說是躲在峨眉山的蔣介石要下山摘桃子了。

直到二零零五年,北京舉行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大會,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大會上發表講話,指出「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作戰任務」,並提到了國民黨「組織了一系列大仗」,也提到多位犧牲的國軍抗日將領如張自忠、戴安瀾等和八百壯士等,才有了一個較為公正客觀和實事求是的結論。

不管是敵後戰場還是正面戰場,共產黨和國民黨的軍隊都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都應受到後人的尊敬和奉養。但由於過去長期以來國共兩黨處於敵對狀態的歷史現實,也由於中國歷史上「勝王敗寇」的老傳統,政府對同是曾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兵的待遇,是有著天淵之別的。實際上,對中共部隊中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兵,包括原在國民黨部隊後來透過起義、投降甚至是俘虜後入伍者,都給予優厚的待遇,即使是退休也按離休標準供養,還給予頒發民族解放勳章,享受到榮譽與尊敬。而散落在大陸地區的參加過抗戰的原國民黨官兵,則不但是未能享受應有的優撫待遇,反而是大多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從「鎮反」、「肅反」到「文革清隊」、「一打三反」,成了「老運動員」,即使是能夠逃過一關又一關,也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

在「七七」抗戰紀念日七十六周年前夕,傳來了將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納入社保的喜訊,雖然是遲了一些,但總算是對已經與中共達成《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國民黨有所交待。今後,為了國家統一大業,為了推動國共合作反獨促統,還應在將台兒莊等國民黨正面戰場遺址列為對台教育基地,及拍攝《台兒莊大捷》,反映常德戰役的《喋血孤城》等影片,及建立西征軍陵園等的基礎上,正面對待抗日戰爭的正面戰場,還應多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