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立法會選舉後的澳門政治生態分析

陳麗君

摘 要:本文通過考察澳門第四屆立法會選舉後澳門的政治形勢,分析了立法會選舉後澳門的政治格局和生態。文章指出,選舉結果反映澳門的政治版圖基本未變,競選後立法會三大派別的力量對比穩定:傳統愛國派頹勢並未根本改變;富商派實力增大,但基礎薄弱;民主派有堅固基本盤,但其組織難以壯大,存在致命弱點。因此,對於選舉後的政治格局,本文認為,立法會內政治生態不變,社團政治將延續;澳門會保持政治基本平靜,不會出現社會運動。與此同時,民眾對于增加立法會直選議席、讓立法會監督政府的訴求在增強。

關鍵詞:澳門 立法會選舉 政治生態

2009年9月20日澳門第四屆立法會的12個直選議席選舉產生,之後7個委任議席也由特首委任產生,10月澳門第四屆立法會正式運作。這屆立法會選舉實際是回歸以來的第三次立法會選舉。經過回歸後10年的變化,這次立法會選舉與過去相比較,發生了哪些變化?澳門目前政治生態如何?今後又會向什麼方向發展?本文將對此作一探討。

一、第四屆立法會選舉結果與上一屆差別不大

(一)投票率並未實質上升

2009年選民人數達到249886人,比2m5年增加13.25%;投票人數為14.9萬人,投票率為59.9%,高於上屆的58.39%。投票率雖有所提高,但無法抵銷選民基數增長率,且投票日天氣晴朗,是近幾屆立法會選舉投票日天氣最佳的一日,而上屆投票日狂風大雨導致不少“游離選民”未有投票,因此投票率實質上並未增長。

(二)政治版圖基本未變

近幾年來,澳門特區政府施政失誤不少,包括發生了“歐文龍案件”及2007年的兩次大遊行,其中一次員警還開了槍,而且立法會選舉前的第三屆特首選舉過程和結果均被指遭既得利益集團操控,因此有所謂2007年的“歐文龍效應”與2m9年的“特首選舉被操縱效應”。客觀形勢對民主派或反對派有利。因此,“新澳門學社”一改過去一張名單參選的慣例,決定分拆為“民主昌澳門”和“民主新澳門”兩組參選,並定下了“一加一等於四”的雄偉目標,“新希望”也力爭2席,新參選的“公民監察”也雄心勃勃,幾乎每個民主派或反對派參選組都希望借民怨獲取更多議席。

但結果並非如此,從表1可見,這屆與上屆相比較,三大派得票率幾乎一樣,本屆立法會直選結果基本上就是上屆立法會直選結果的延續。傳統愛國社團“群力促進會”(以下簡稱“群力”)的關翠杏與富商派陳明金、梁安琪、吳在權均連任;傳統愛國社團“同心協進會(以下簡稱“同心”)的李從正接替梁玉華,“群力”的何潤生接替梁慶庭,富商派的麥瑞權接替馮志強,陳美儀接替周錦輝都屬于正常替換。此次立法會直選的唯一變化,就是民主派的陳偉智替換傳統愛國派的容永恩,即傳統愛國愛澳社團失去1席,民主派增加1席。這一變化是因為民主派配票策略奏效,而傳統愛國派配票失敗所導致。實際上,如果上屆“新澳門學社”就分拆成兩組名單參選,陳偉智就會替換容永恩。因此,這屆立法會直選結果與上屆基本無差別。

二、選舉中“歐文龍案件”後的澳門形勢變化未得到反映的原因分析

盡管這次選舉結果與上屆基本一致,並不表示澳門政治生態仍然停留在2005年“歐文龍案件”未揭露之前的狀況,以及“歐文龍案件”等系列負面因素對澳門政治生態未產生影響。“歐文龍案件”對澳門特區政府形象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其對澳門政治的影響實際上非常大。之所以“歐文龍案件”後的澳門形勢變化未在選舉中得到反映,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近年政府大量利好政策出臺

選舉前一段時間,特區政府出臺了派錢、派福利等系列利好政策。政府於2008年首度推出全民受惠的“現金分享計劃”,動用26億澳元財政盈餘向持澳門居民身份証的人士直接派錢,其中,每名永久性居民獲發放5000澳元,每名非永久性居民獲發放3000澳元;2009年5月中旬派錢計劃再度展開,每名永久性居民獲發放6000澳元,每名非永久性居民獲發放3600澳元。且中央的“自由行”安排也放鬆了,2009年8月底廣東省“自由行”從“兩月一簽”放寬為“一月一簽”。這些利好政策對澳門經濟與民生均是利好,因此“歐文龍案件”所帶來的對政府施政以及建制派的不滿被這些政策沖淡了。

(二)賄選依然明顯

特區政府2008年修訂《選舉法》後,加強打擊賄選,但賄選之風至今猶在。相對以往選舉明目張膽的賄選行為,這次轉趨“地下”。過去充塞在票站外圍、有明顯賄選嫌疑的人和車都不復見,但以的士、電單車和私家車取代大巴的“專車接載服務”,穿著與參選組別“撞色”衣服的“熱心人士”,以及“一元任吃”等變相免費餐飲仍大行其道,的士團、鐵馬團、調查團、飲食團遍佈全澳,也有不少旅遊巴接送選民到投票站附近,選戰最後沖刺期還有人不惜賄選種票,部分候選組別大打“擦邊球”。檢察長何超明稱,至投票日共接獲最少14宗涉嫌賄選的投訴,較上屆要多,涉及超過20人,更指無論案件數量及可能涉及的罪名均較上屆選舉多。廉署調查過程中發現一個有組織的賄選:一名疑為小組頭的姓蘇女子向一些選民承諾給付500澳元利益,向他們收集身份資料,並指示投票給某組別,姓蘇女子將收集到的選民資料交給第二層組頭姓梁男子;姓梁男子以同樣方式收集選民數據和作出承諾,再交予第三層組頭劉姓男子;劉姓男子收集一定數量後再交到第四層組頭另一劉姓男子。廉署搜索一處地點,查獲懷疑由第四層組頭管有的受賄選民名單,涉及約300人。調查中,多人承認交付身份資料後有人承諾按指示投票給某組別可獲500-700澳元,並透露投票日一些集合地點o

(三)民主派被揭醜聞,對其形象影響很大

區錦新領軍的“民主新澳門”在立法會選舉宣傳期間被揭發,排在名單中的候選人之一吳成芳一審被判決詐騙及偽造文書罪名成立,另一候選人陳華強則因醉駕而留有刑事案底。澳門城中最大報報道線民批評區錦新的言論,除了頭版報道以外,當中有報紙甚至以“讀者來論”形式追打“民主新澳門”,更免費派報優惠居民。之後吳成芳不得不退選。

(四)無形之手幹預選舉

2009年10月中,第四屆立法會第一次會議,議員陳明金議程前發言表示,在行政主導下,面對只占少數的12個直選議席,一直以來都有人企圖幹預每4年一次的選舉,最明顯的就是“抹黑、打壓、選擇性執法”,最終目的就是要減少競爭對手的議席,增加自我政治團體的議席,進一步鞏固既得利益,這些人想盡辦法培植“自己友”,利用各種手段盡量打壓圈外人士。他還指出,“抹黑、打壓、選擇性執法”仍然是最不公平的禍害。

有學者舉例指出,9月5日選舉宣傳開始當晚,大部分參選組別集體偷步宣傳加黑社會大示威,反映出政府間接偏幫強勢尤其是有背景的組別,其他一些候選人則被恐嚇,有些組別的海報被多次撕毀,不法行為陸續出現,而選管會都仿如隱形部門。

(五)民主派沒有協調,被分薄選票

由於參選的民主派組別高達7個,其中“公民監察”、“親民愛群協會”所得選票不少,但又不足以當選,因此,一些“新澳門學社”的鐵杆支持者指責“公民監察” 為“偽民主派”,參選便是為了分薄“新澳門學社”兩組別的選票。

(六)這屆直選議席及參選組別與上屆一樣,加上人情和鄉親或界別利益因素

“新澳門學社”的立法會直選議員吳國昌談論到2009年立法會直選情況時,認同澳門各政治勢力與利益板塊已經形成各自的基本支持者。澳門地小人少,人口素質不高且人情味濃厚,在這樣一種小社會,一直參與立法會直選的澳門各大勢力經過長年的經營,已經按自己的地域、階層、理念,聚集了一批支持者,就如“老樹盤根”,有了相對固定的鐵票,因而產生力量的相對“平衡”,並漸趨穩定。

這屆直選議席與上屆完全一樣,參選組別也基本一致,因此很容易出現選民按上屆投票慣性作出選擇,因此才會出現各組候選人這屆與上屆選票的分配及得票率基本一致的情況(表2),從而也才會出現三大派得票率與上屆基本相同的情況(表1)。

三、選舉後的政治格局分析

以上可見。正是有不少主客觀原因或因素共同作用,才基本抵消了選舉前的各類負面因素對這次選舉的影響,使這屆的選舉結果基本與上屆一致。因此,我們決不能從這次選舉結果的表像,以為澳門真的是一成不變,即使政府出現貪腐、社會出現嚴重貧富分化也不會改變澳門的政治生態。事實上,撥開表像迷霧深入本質就會發現,澳門的政治生態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

(一)三大派別格局分析

自從1996年富商派大舉參與立法會直選以來,澳門立法會直選便形成傳統愛國社團、富商派、民主派三大派竟逐局面,三大派此消彼長,到現在三派力量已經相對穩定。

1.傳統愛國派頹勢並未根本改變

從表3可見,傳統愛國派的群眾基礎在相對縮小,已經從1992年的49%降至25%,且已經相對穩定在25%的比例,即從將近半壁江山,減小至四分之一江山,且回歸後的下降速度尤為明顯。盡管從表3可見,下降趨勢已經基本控制住,但是因為存在以下隱憂,傳統愛國派群眾基礎的收縮可能並未真正受控制:

一是“同心”過度依賴關翠杏。“同心”第一候選人關翠杏2009年選舉登上女票王的寶座,並帶領排在其後的李從政進入立法會。原本關翠杏已經六十高齡,不想參選,但迫於形勢不得不參選。“同心”的確主要依靠關翠杏的個人表現,才取得好成績,在所有參選組別中獲得最多票數,得票數也較上屆大幅上升。在選戰最激烈時段,關翠杏被人貼白抄,指她反對政府派6000澳元,結果選民不受卑劣抹黑所影響,仍然將選票投向“同心”,這更顯示關翠杏多年來旗幟鮮明維護市民利益的形象已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