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步推進兩岸關係全面發展字號

堅持“增進互信、良性互動、求同存異、務實進取”,厚植兩岸

共同利益,構築兩岸命運共同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一些重要講話中,就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6月13日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及其率領的國民黨訪問團時,習近平闡述了推進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的“四個堅持”,即“堅持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高度把握兩岸關係大局”,“堅持在認清歷史發展趨勢中把握兩岸關係前途”,“堅持增進互信、良性互動、求同存異、務實進取”,“堅持穩步推進兩岸關係全面發展”。

“四個堅持”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準確判斷兩岸關係和對台工作新形勢的基礎上,把握兩岸關係大局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對台工作新部署。“四個堅持”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相結合,展現了中共中央順應時代發展、民族振興大趨勢,謀中華民族整體利益,造福兩岸同胞的情懷和高瞻遠矚。

站在新起點面臨新機遇

習近平強調,“今天,兩岸關係已站在新的起點上,也面臨著重要機遇。”這是在總結過去五年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礎上,對兩岸關係面臨的新形勢作出的判斷。在未來一段時期,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團結兩岸同胞,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是大陸對台政策和對台工作的方向和目標。本文來源:瞭望觀察網

2008年以來的5年多,兩岸關係發生歷史性重大轉折並取得了和平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兩岸關係正在進入鞏固已有成果,深入推進和平發展進程的新階段。

必須正視,兩岸之間60多年對抗、隔絕的深層次問題,主要是兩岸關係中的一系列政治問題,正逐漸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的鞏固、深化形成無法回避的障礙。顯然,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在進入“深水區”,“由經到政”、“由易到難”,即兩岸關係的新起點。

新起點雖然意味著面臨一系列新挑戰,但同時也意味著面臨一系列重要機遇。把握機遇,克服挑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就能順利渡過“深水區”,在新起點上實現兩岸關係新的歷史性重大發展,從而進入更高層次的和平發展新階段。

當前,兩岸經貿合作的不斷強化,特別是雙向交流的實現,已經形成兩岸經濟“一榮俱榮”的緊密聯繫,兩岸“命運共同體”的經濟內涵日益明顯;兩岸人員頻繁地雙向交往,不斷促進了兩岸民眾的相互瞭解和信任,“兩岸一家親”的同胞感情持續增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對臺灣島內政局的影響逐漸顯現。這次在與習總書記會見中,吳伯雄代表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強調“兩岸各自的法律、體制都實行一個中國原則,都用一個中國框架定位兩岸關係”,“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要有共同振興中華民族的使命感”等。實際上表明了在一個中國框架下處理兩岸關係的態度。這必將對國共兩黨、兩岸雙方增進政治互信,保持兩岸關係發展正確方向和良好勢頭,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影響的持續增強,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正在對臺灣島內產生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深刻的影響,對“台獨”勢力和國際反華勢力形成了有效威懾和遏制,為兩岸關係不斷發展提供了根本性機遇。

準確判斷和把握兩岸關係站在新起點上,面臨重要機遇的新形勢,為未來時期大陸方面的對台工作、對台政策提供了基礎和前提。可以預料,未來時期的大陸對台工作、對台政策,必將在保持相對穩定和延續性的同時,與時俱進地不斷發展,創造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更加精彩的成果。

把握兩岸關係的大局和前途

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堅持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高度把握兩岸關係大局”,“堅持在認清歷史發展趨勢中把握兩岸關係前途。”這清楚顯示了,中共中央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處理兩岸關係,解決臺灣問題,實現中國完全統一的政治膽識、胸懷和智慧。

過去5年,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起步階段中,兩岸面對的多是迫切需要解決,也相對容易解決的經濟合作、人員交往領域的具體問題。但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不斷深化,歷史遺留的政治問題已經浮現,並正在對這一進程的未來發展產生越來越明顯的影響。可以預料,處理、解決這些問題將是未來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要內涵。

只有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高度,把握兩岸關係的大局,才能夠處理、解決這些問題。習近平強調,“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把握兩岸關係大局,最根本的、最核心的是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也就是說,處理、解決兩岸之間深層次問題必須堅持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維護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才能把握兩岸關係大局。本文來源:瞭望觀察網

習近平指出,“我們應該登高望遠,看到時代發展、民族振興大趨勢,看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岸應認清這一歷史發展趨勢,共同規劃兩岸關係的前途,確定推動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的路線圖,並且通過兩岸共同努力予以實現。

在今年4月博鼇亞洲論壇會見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時,習近平就提出,“肯取勢者可為人先,能謀勢者必有所成。”“取勢、謀勢”的思想,表現了中共中央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時刻,面對兩岸關係新形勢的大膽識、大胸懷和大智慧(601519,股吧)。

以更大勇氣和決心渡過“深水區”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吳伯雄榮譽主席時還提出了“增進互信、良性互動、求同存異、務實進取”的新要求。

這“十六字”,既明顯延續了5年來中共中央處理兩岸關係“增進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十六字”精神,又與時俱進,體現了針對兩岸關係新形勢,推動兩岸關係新發展所必須的重要的新內涵。

“增進互信”既是基礎又是基本目標,是處理、解決兩岸之間深層次政治問題的唯一有效途徑,因而必然成為大陸對台政策、對台工作的基本目標。在現階段,只要兩岸雙方“在鞏固和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更清晰的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兩岸之間的深層次政治問題,就可以較順利地得到處理、解決。

“良性互動”和“求同存異”,是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運行狀態的設計。在互信的基礎上,兩岸就能做到良性互動,共同努力、相向而行、平等協商,相互釋放善意,同時,在面對一些一時仍難以解決的問題時,繼續以求同存異的態度和方式,合情合理地處理雙方的關切,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務實進取”是新的“十六字”的核心內涵。雖然在以前的“十六字”中,都滲透著“務實進取”的精神,但新“十六字”第一次明確提出了這一點,反映了這一點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進入“深水區”後的特殊重要性。

進入“深水區”後,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將面對大量問題和困難,難以像起步階段那樣精彩迭出。因而兩岸都更加需要積極的進取精神和實事求是的務實態度。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兩岸都應該“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堅持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穩步向前,不因遇到困難而停滯,不被任何干擾所困惑,防止和避免倒退。”這是未來時期大陸對台政策、對台工作必須堅持和發揚的精神,必須切實執行的原則。

不能停止,更要防止和避免倒退,不僅是習總書記所關切的,更是絕大多數兩岸同胞所關切的。習近平指出,“更需要我們雙方保持積極進取精神,以更大勇氣和決心面對和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希望雙方共同努力,促進兩岸關係發展取得更多積極成果,不斷拓寬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

新的“十六字”正是這種積極進取精神和務實態度的集中表現。貫徹執行這“十六字”,必將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順利渡過“深水區”。

構築兩岸命運共同體

如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已經由起步階段進入了鞏固、深化階段。習近平提出的“穩步推進兩岸關係全面發展”,就是在進程鞏固、深化階段的行動部署。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起步階段的一條重要歷史經驗是,保持兩岸關係大局穩定,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本文來源:瞭望觀察網

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仍然存在,繼續構成對台海和平、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交流合作的現實威脅。所以,不妥協地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勢力及其活動,始終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鞏固、深化階段的最重要行動之一。

進程起步階段的另一條重要歷史經驗是,兩岸交流合作。這一經驗在現階段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習近平提出,“兩岸雙方應該為深化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合作採取更多積極舉措,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創造更加便利條件,以拓寬合作領域,提高合作水平,產生更大效益。”這顯示了大陸方面對於進一步全面推動兩岸各領域交流的制度化,強化兩岸合作的高度重視。

在新階段的行動部署中,中共中央突出地強調了“兩岸共同”的理念。習近平提出,“我們要努力增進兩岸民眾福祉,讓更多民眾共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積極促進兩岸同胞在厚植共同利益、弘揚中華文化的過程中,增進對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認知,增強民族自豪感,堅定振興中華民族的共同信念。”這是關於兩岸合作,對兩岸關係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大意義認識的昇華,也是關於進一步強化兩岸合作的方向和內涵的重大突破。

上述行動部署,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關於兩岸關係面臨的新形勢的判斷、對兩岸關係大局和前途的把握,以及對臺灣工作指導方針等的具體部署。可以預料,在這些因素的共同影響下,大陸的對台工作將更加有效地主導新階段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引領這一進程渡過“深水區”,為最終實現祖國完全統一,邁出重要而堅實的新步伐。

(郭震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