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蘇辯或許是打破服貿協議僵局轉機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受到民進黨狙擊,「立法院」召開兩次臨時會都無法審查下去,眼看就要被拖到夭折。為此,有媒體建議由馬英九與蘇貞昌進行辯論,讓民眾評議,而不是被那些所謂「民意代表」所劫持;而民調也顯示有六成以上民眾贊成辯論。曾在「ECFA雙英辯」中嘗到甜頭的馬英九當然是巴不得,公開表態樂見其成,願意配合;但民進黨中央卻回應說沒有必要,蘇貞昌也不會參與。喜歡製造熱鬧更願意追求真相及真理的媒體,立即起哄,嘲笑民進黨「怯戰」,這可讓民進黨感到理虧,更覺得輿論環境不利,因而隔天就改口願意奉陪,蘇貞昌還反咬一口,聲稱「只怕馬主席不願意辯論」。既然民進黨已經「上鉤」,馬政府當然是「打蛇隨棍上」,立即宣佈馬英九已經指示「總統府」副秘書長羅智強任協調連絡人,而羅智強也公開強調,目前「總統府」對辯論日期、時間、程序與形式,都沒預設立場,靜候媒體邀約。若要兩方進一步協調辯論事宜,在公平合理原則下,他會充分配合,協助促成。儼然擺出一副「不怕你呆,就怕你不來」的姿態。曾在「ECFA雙英辯」中出盡鋒頭的「公共電視」,也自行宣佈已經邀請四報一社(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蘋果日報及中央通訊社)共同舉辦由馬英九、蘇貞昌以「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為主題的辯論。這就形成了一種對蘇貞昌「被迫上馬」,但卻將會面臨「騎虎難下」宭境的態勢壓力。或許,就像三年多前的「ECFA雙英辯」那樣,出師不利的「服貿協議」,將會因此而得到解困。

本來,人們在評價馬英九對兩岸關係政策的態度時,是在兩岸關係發展及兩岸協商都到了「深水區」之後,馬英九就止步不前,從原先的先經後政改為只經不政,拒拒絕進行兩岸政治對話;詎料民進黨再來個「加料配合」,就連經濟範疇的協商也要阻攔。實際上,在「立法院」審查《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上,就一再「加碼」,從備查到審查,從逐條審查、全案表決到逐條表決,從願意坐下來審查到佔領主席臺,連審查、表決也不讓進行,大有要將「服貿協議」索性鎖進「保險櫃」的姿態。對此,不少人分析認為,民進黨是在有意地採取「拖字訣」,或是將「服貿協議」一直拖到自動失效,或是拖到民進黨上臺後,直接宣佈推翻「服貿協議」。

然而,這樣做,缺乏正當性,盡管民進黨批評馬政府在與大陸商談《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過程中,是「黑箱作業」,沒有諮詢社會各界的意見,缺乏正當性,但倘這樣反對下去,卻會令本來掌有輿論主動權的民進黨,反而陷於被動。實際上,本來民主就是「數人頭」,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但倘是因擔心在「數人頭」中失利,就來個「亮拳頭」,不惜以肢體衝突來阻擾「國會」正常運作,哪像個在黨名上標榜「民主」,而且還日思夜想要再次上臺執政的政黨?倘果然有機會再次執政,這樣的不負責任態度,怎能把台灣治理好?選民們願意託付這個政黨嗎?

對此,原先還有些向民進黨傾斜的民眾,也已不耐煩了。尤其是民進黨一味只懂得扣大帽子,而講不出倘《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正式生效,將會對台灣帶來甚麼問題,更拿不出有力的依據,而是像祥林嫂那樣老是嘮嘮叨叨那麼幾句話,讓人們厭煩死了,其主張的可信性就走向了反面。盡管馬政府的宣導也有問題,不如賴幸媛時代宣導「ECFA」的效果,但既然民進黨是進攻者,就應以「誰主張,誰舉證」的原理,擺出充足的反對理由,而不是一味只懂得扣大帽子。

因此,媒體提出「馬蘇辯論」,確是一個解套的辦法。倘若是作為國際貿易學專家的蔡英文也來參與,則是更熱鬧,讓人們在辯論各方的申論和反駁中,經過分析對比,得出自己的結論。

媒體提出「馬蘇辯論」的建議,確是有其理由。當初兩岸洽簽「ECFA」時,時任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也是表態反對,並仗著自己具有國際經貿學博士的專業背景,及在李登輝時代幕後指導「WTO」談判的經驗,以及民進黨的善辯技巧,而提出進行「RCFA」電視辯論的建議,意圖在辯論中拋出一連串可能連自己也搞不明白的專業詞彙,來為難馬英九和胡弄群眾,直把只是修讀國際公法,從未接觸過經貿事務尤其是國際經貿事務,更致命的是拙於言辭及包裝的馬英九辯倒,並進一步達到恥辱和「撼倒」馬英九的目的。

但因為經過幾個月來馬政府努力宣導「ECFA」,使「ECFA」的概念深入人心,再加上大陸方面推出「讓利說」,誠意十足,感動了台灣的老百姓,解除了中南部農民和中小企業的懮慮,而且連美國等國際社會也加入了「唱好」隊伍,這就使馬政府感覺到「化危為機」、「翻盤」的機會已到,於是就順水推舟,利用「雙英辯」,充分運用「真理越辯越明」的道理,籍機將「ECFA」說清楚、講明白,抽掉民進黨抹黑「ECFA」的歪理立足點,並反襯在兩岸議題上所呈現的弱項,進一步強化國民黨的兩岸問題強項,等於是給國民黨做了一個義務助講員,使到一些本來不瞭解沒有興趣關心「ECFA」的人,也會因為「雙英辯」而瞭解「ECFA」。

在經與馬英九進行辯論後,蔡英文對「ECFA」的態度也有了調適,甚至後來還表示,倘當選「總統」,不會全盤推倒「ECFA」,而是將會繼承並執行。或許正因為民進黨曾有過這個教訓,今次在媒體提出進行「服貿協議辯論」的建議時,當即表示沒有必要進行辯論。只不過是眼看到輿論對自己不利,才在隔天改口。

其實,蘇貞昌最初不屑於進行「服貿協議」辯論,不單止是因為已經對「服貿協議」進行了相當程度的「汙名化」,因而認為無需再進行辯論,民進黨也已勝券在握,而倘是進行辯論,反而可能會重蹈蔡英文的覆轍;還因為蘇貞昌正在面臨蔡英文競爭的威脅,擔心倘是辯輸了,就讓蔡英文乘虛而上,不但是奪走自己的黨主席位子,甚至是使得自己在「總統」黨內初選中處於不利位置。現在蘇貞昌則是更為尷尬,不辯不行,辯也沒有贏的把握。但既然已經答應了,「洗濕了頭」,就只能是硬著頭皮挺下去了。

馬英九能否辯贏蘇貞昌?有主客觀兩個因素。主觀因素是馬英九雖然木納,但卻有一定的口才,這已在「ECFA」的「雙英辯」中展現出來,而蘇貞昌的論述能力還不如在「雙英辯」中輸了的蔡英文。因此,倘馬英九能發揮得好,蘇貞昌將不是他的的對手。在客觀條件方面,「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本來就是有利於台灣,而大陸方面也配合讓利,馬英九只要能籍此機會將道理講深講透,是「真相越辯越明」的。或許,這將是「服貿協議」由衰轉盛的一個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