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亂局反而凸顯「鍘王」正當性?

臺北地檢署前晚同一時間分別傳訊馬英九、江宜樺、羅智強並傳喚黃世銘,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司法紀錄之後,似乎台灣政局出現了某些微妙變化。除了馬英九否認在「國慶」活動中實施「排王」措施之外,昨日江宜樺對王金平的態度也似是有所軟化。江宜樺昨日第五度到「立法院」進行施政報告和被詢,但朝野協商無法達成共識,民進黨黨團仍然堅持「江宜樺沒有道歉,沒有上臺」,致使江宜樺再次無法上臺作施政報告。不過,在休息時間中,江宜樺主動要求與王金平見面,兩人對談約二十分鐘,據稱江宜樺曾兩度稱王金平為「院長」,盡管仍沒有道歉,不過互動氣氛良好。江宜樺並以誠懇態度感謝王金平協調議事,還說明他接受媒體訪問時,沒對王金平指三道四,希望王金平諒解。王金平則提議施政報告延後一個月進行,不願看到朝野僵局影響重大法案,先冷靜一段時間,加班處理法案,再看有沒有更智慧做法化解僵局。江宜樺則回應,願回去考量。

而「總統府」發言人李佳霏則指出,馬英九事前知道江宜樺將會與王金平會面。

看來,江宜樺拜會王金平,絕對不單只是為了能順利進行施政報告,而是也含有為尋求和解「投石問路」之意。雖然民進黨仍然不會輕易放過江宜樺和國民黨,但至少可以堵塞讓民進黨見縫插針、挑撥分化的機會。實際上,如果王金平和江宜樺可化解心結,民進黨就根本沒有機會插手攪局了。

當然,江宜樺的這一處理手法,只是希望緩和與王金平的緊張關係;但對媒體所報導的自己曾經侮辱王金平的說話,卻以自己沒有講過,是媒體誤報為由而堅持仍不願道歉。至於王金平提出延後進行施政報告的建議,估計是考慮到目前民進黨仍然阻擋他上臺作施政報告,徒然浪費時間,倒不如讓「立法院」集中精力處理其他同樣也急待解決的議案,如明年元旦就要生效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等。

其實,王金平也採取了一些緩和措施。如前幾次在朝野協商不成,休息等待的時候,王金平是仍讓江宜樺及他所率領的部會首長在議場內靜候,白白浪費公務時間;而昨日則是讓他們離開議場,抓緊時間處理公務或小息。

從目前情況看,台灣政局的紛亂,分為兩條主線,其一是由「關說案」而引發的「鍘王」行動,卻意外揭發有「案外案」,並導致馬英九遭到檢察署傳喚;其二是由於民進黨無理取鬧,導致江宜樺無法向「立法院」進行施政報告。

而現在王金平建議江宜樺延後上臺作施政報告,雖然是冷卻焦點,緩和緊張態勢的一個好辦法,但卻將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效應,包括明年度財政預算案也得延後。如果未能及時通過,政府的財政開支就將受到影響。美國國會導致政府關門,公務員放半年無薪假,就是警號。

奇怪的是,在民進黨「立委」霸佔講台時,國民黨「立委」並沒有「保駕護航」,將霸佔講台的民進黨「立委」拉下來。為何會這樣?各人有各人不同的分析。有說是國民黨「立委」也開始「反馬」,無心戀戰的;但也有說是江宜樺與國民黨黨團有所默契,刻意讓民進黨「立委」阻撓江宜樺上臺,導致包括《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等議案都無法通過,藉以凸顯王金平確是無能力協調,甚至是刻意「放水」給民進黨「立委」,從而凸顯馬英九「鍘王」的正當性的。

實際上,民進黨「立委」阻擋「行政院長」上臺作施政報告,這不單止是一般的違法行為,而且更是「違憲」的問題。因為「憲法」規定「行政院長」有向「立法院」作「施政報告」的責任。因此,民進黨「立委」阻擋「行政院長」作施政報告,就是「違憲」的行為。王金平就應依法動用警察權,召喚駐院警察將那些攪事的「立委」驅離議場。但王金平在經過「鍘王」事件之後,仍然沒有這樣做,這就等於是坐實了王金平「放水」。倘再發生多幾次,必會引發民眾不滿,從而重新思考「關說案」的法律和道德問題。或許,王金平向江宜樺建議延後進行施政報告,可能也是為了避免引發這種效應。但既然如此,王金平就更應動用警察權,讓江宜樺能夠順利進行施政報告。

這又牽涉到朝野協商的問題。依照《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的規定,院會及委員會審查議案遇有爭議時,可進行黨團協商。在黨團協商達成共識,並簽名作成協商結論且經院會同意後,出席委員不得反對。這套政黨協商制度的立法本意,是在於提升議事效率與政黨的角色功能。但後來在實踐中,卻變成了密室分贓的保護傘,議案審查形同利益交換、甚至綁票勒索。過程不公開的政黨協商,已淩駕在委員會甚至院會之上。在目前的協商制度下,經委員會審查定案的內容,可能在密室協商後被全盤推翻。而除非動用表決,否則只要一個三名委員以上所組成之黨團代表,在協商後不願簽名,即可杯葛所有法案,並以此作為要脅勒索的籌碼。

本來,民主國會是數人頭,台灣「國會」卻是「喬法案」不論政黨「立委」多寡,都有兩位代表參加協商。換言之,台聯黨三席,民進黨四十席,國民黨八十一席,但權利分量相同,形成票票不等值的怪現象。原來「立委」的權利,透過「密室協商」,一不等於一,大黨等於小黨,多席不如少席,因而造成多數服從少數的亂象,完全違反民主法治。因而必須改革, 但王金平仍然認為頻頻表決效率更慢。然而,現在已不單止是快慢的問題,而是根本不能推動的問題。江宜樺就一直上不了台,原因就是協商沒有後果。

似乎王金平仍然是將正當協商當作是寶,但卻恐怕又多一個汙點。如果馬英九不是硬生生地把一副好牌打壞,這也可作為要褫奪他的「立法院長」的其中一個原因。

民進黨提出解散「立法院」,其中也有個別國民黨「立委」附和。然而,這卻有三個問題,其一是程序問題,根據「憲法」規定,解散「立法院」的前提是「立法院」通過「倒閣」。在「立法院」未有通過「倒閣案」的情況下,「總統」就無權宣佈解散「立法院」。但如果單憑民進黨的四十席「立委」,是根本無法通過「倒閣案」的。解散「立法院」後,就必須重選「立委」,國民黨當然是不會再提名王金平為「不分區立委」候選人;他就只能是透過參選「區域立委」來謀求重返「立法院」,但在「單一選區兩票制」之下,他不一定會贏,除非是民進黨作出「禮讓」。

其二、那些「立委」在競選過程中,花了上億元經費,而且是幾經辛苦才當選的。現在尚未完成一半任期,又要選過,當然是不願意,何況也不一定會贏。

其三、就是以目前的政治態勢,國民黨將難以在重選中保持現有議席,甚至連過半議席也很困難,馬英九就更形跛腳。

(發自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