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思想庫發揮影響力的三個維度

作為擴大兩岸互信的一部分,台灣思想庫(智庫)在兩岸的政治協商與對話中發揮著重要的“二軌”作用。隨著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智庫外交”受到大陸、台灣以及歐美的高度重視。台灣當局表示,可以通過兩岸智庫的先期交往,促進彼此溝通。

台灣思想庫是台灣當局幕僚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它通過借助與歐美智庫的密切聯系影響台灣當局對大陸的政策。因此,加強對台灣思想庫政策思想的研究,厘清其對台灣“外交”政策和大陸政策所起的作用非常必要。

深深打上臺灣的焰印

在美國賓州大學出臺的《2012年全球思想庫排名》中,在上榜的52個智庫中,台灣的思想庫占23個。台灣主要的思想庫包括中央研究院、台灣綜合研究院、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智庫、 “陸委會”大陸資訊及研究中心、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中華歐亞教育基金會,“國策”研究院,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以及散佈在台灣的“大陸研究中心”, “基金會”等。

受台灣島內社會發展與政局的影響,台灣思想庫具有智庫的普遍特徵和類型,但也深深打上臺灣的烙印,呈現出許多新形式例如基金會模式,辦公室模式(謝長廷辦公室、蔡英文辦公室)、媒體聚集模式。

台灣思想庫與台灣當局幕僚體系有很大的關聯性,如其中的台灣智庫與 “國安智庫”遙相呼應。一些知名思想庫與歐美智庫也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台灣思想庫在兩岸關系中的影響力既取決於其自身的發展,也取決於台灣思想庫與歐美智庫,大陸智庫的互動結構。

與島內幕僚體系互動的維度

台灣思想庫的大陸研究與台灣思想庫的大陸政策是緊密關聯的,其對大陸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研究成果是其產出大陸政策的基礎。20世紀90年代以來,台灣思想庫逐漸成為台灣政治人物等待時機的寄寓所在,而對大陸的研究一直是這些政治人物最關注的研究課題之一。這些未來政治人物對大陸的認知,影響了台灣當局對大陸的政治態度和政治決策。

台灣思想庫本身在台灣擁有巨大的無形資產,一度在對大陸政策的形成、兩岸關系政策制定、影響和改變台灣選舉、預見和精准分析台灣選舉結果等領域擁有不凡的知名度。台灣的幾家思想庫招攬了多個國家、多個領域百餘名的工作人員,研究範圍覆蓋國際戰略格局、地區安全。國別政經及單項課題。其年度報告受到“國內外”決策層及學術界的普遍重視。當前,台灣思想庫主要通過四種方式參與島內政治。

第一,產出思想與理念,釋放政治信號。台灣思想庫通過主旨演講,學術交流與合作,出版物、論文、專案,釋放政治信號,為一些重要的大陸政策出臺先行試探:或者通過就某“對外政策”問題直接上書“總統”,擔任台灣當局決策者的顧問,與決策者或民意代表保持密切聯系等。影響台灣當局的決策。

第二,發揮“旋轉門”作用。台灣思想庫中不僅有許多通曉國際問題的學者,也有很多卸任的政府官員,他們在台灣政界擁有深厚的人脈,熟悉官僚政治,其觀點對決策層有一定的影響力。這些學者或卸任官員很可能將來走上或重返政壇,直接成為決策者。

第三,發揮“第二管道”作用。台灣思想庫常與歐美智庫或民間組織就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或雙邊問題舉辦研討會或對話會,參加者既有知名學者,也有卸任政要,還有以民間身份參加的政府官員,具有半官方色彩,頗具政策影響力。台灣思想庫通過人員交往、國際研討或正式結成思想庫網絡,就某一區域性、跨國性課題開展合作研究,扮演“外交安全”思想接觸的第二軌道,在兩岸關系以及多邊關系中發揮助推器的作用。

第四,發揮輿論導向的作用。台灣思想庫通過舉辦報告會、培訓班、講座或吹風會以及出版書刊、發表媒體評論或訪談等,引導或塑造公眾輿論,對決策施加影響。

與歐美智庫互動的維度

大國之間的交往, “智力導航”極為關鍵。智庫作為權力與知識的結合體,在中美交流過程中扮演著特殊的角色。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早在1971年中國剛剛回復聯合國合法席位時就提出“一個中國,但不是現在”的主張,該主張成為美國對嘩政策的基本指導原則。

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崛起和中美相互依賴的加深,美國一些前政府官員和學者開始借助智庫“外腦”,提出重新思考美國對台政策問題。正因如此,隨著兩岸關系的深化、亞太格局的演變,台擅思想庫發展呈現出更多的國際化趨勢,與歐美智庫的關系日益密切。

台灣思想庫借助“二軌外交”,影響著美國政府的對華決策。台灣當局在美國各地開設了辦事處,組建了福摩薩公共事務協會,世界台灣人協會,台灣進出口協會、北美台灣醫學協會,北美台灣人基督教堂委員會,台灣籍美國公民聯合會、台灣國際聯盟,台灣國際研究會中心等駐美台灣思想庫。以上機構團體不僅在美國開展學術合作計劃,舉辦講座,為美國智庫和大學的研究、出訪提供贊助和捐款,還在美國政界展開遊說活動,接近美國政要,從而影響美國政府的對華決策。

目前,對美國對華政策有著重要影響的前30家智庫中,基本上都與台灣有這樣或那樣的聯系,直接接受台灣捐款的至少有十家,其中有的還參與了台灣“黑金政治”事件。那些受益於台灣的美國智庫、專家學者對台灣自然更為親近,不自覺地表達出傾向於台灣的觀點。

與此相應,美國在台灣也資助成立了智庫,如2011年在台灣資助成立“麥克阿瑟安全研究中心”,重點研究兩岸和平機制.美國智庫一直輾轉於香港、台灣,收集中國大陸的信息資料,並透過與台灣思想庫的密切合作,在兩岸關系政策的制定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與大陸智靠互動的維度

目前,兩岸智庫的互動機制包括舉辦研討會,學術交流等,但遠不能適應現實的需要,深度,廣度、參與度還有待加強。台灣思想庫與大陸智庫有定期溝通,例如2012年11月由台灣太平洋文化基金會舉辦的“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2013年7月在香港舉辦的“兩岸關系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2013年8月在杭州召開的第七屆兩岸發展論壇,都是極具代表性的兩岸智庫之間的直接對話,但是這種互動還不能常態化。如果在定期溝通的基礎上,兩岸智庫可就

某些問題進行對話,並嘗試邀請美國智庫參加,重新啟動“2+1”模式,這將有利於緩釋政治風險。

台灣思想庫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結構性的問題。思想庫的興衰,與其金主以及特定政治人物的動向息息相關。台灣思想庫由於過度依賴金主和政治性的捆綁,其客觀性也遭到質疑。

台灣思想庫可以被看作是觀察台灣對大陸政策走向的風向標。為鞏固兩岸和平發展的成果,探討兩岸智庫、歐美智庫間的多邊互動和對話機制,深入分析台灣思想庫的大陸研究和大陸政策,從整體和個別的視角透視台灣思想庫的全貌,建立多邊智庫對話機制就顯得很有必要。這對緩釋兩岸政治摩擦風險、提升解決兩岸政治沖突的技術水平拿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