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公投論」自斷「習馬會」之路

馬英九日前在與外籍記者聯誼會座談時聲稱,如果兩岸要簽署和平協議,最好是先進行「公投」,倘「公投」未過就不會推動簽署,且簽署協議無時間表。馬英九此語一出,頓時令到許多熱心鼓吹和推動「習馬會」的紅藍人士,就像一盤冷水迎頭淋,心都涼了下來:馬英九倘是繼續抱持這樣的心態,那麼,在馬英九的任內,要實現他近來所極為熱衷的「習馬會」,根本是不可能。

為何會有此推斷?這可從馬英九和習近平兩人的不同視角及政治需求進行分析。在馬英九方面,他之所以從過去對實現「胡馬會」或「習馬會」一直「避之不及」,但到今年八月十六日在巴拉圭訪問與隨行記者餐敘時,卻突然轉趨積極態度,是鑑於他在第二個任期開始時,聲稱要建立歷史定位。但一路走來,卻是在本來就不是他的強項的內政事務上走得跌跌撞撞,處處碰壁,民意支持度一路下跌,直至跌穿個位數。因此,只有依靠在兩岸關係事務上作出「突破」,以挽回聲望。這也是他在其任期結束之前,唯一能夠抬升自己聲勢的議題,而進行「習馬會」則最具有轟動效應。

但馬英九在民意支持度如此低迷之下訪問大陸並進行「習馬會」,不要說是習近平是否願意接受,就是馬英九自己也將會感到「不好意思」。尤其是台灣方面無論藍綠,都希望在「平等」、「對等」的條件下開展兩岸關係事務;而馬英九在面對上任後一直氣勢高漲,尤其是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推出一系列改革「攻關」政策措施,成為繼毛澤東、鄧小平之後又一位強人的習近平時,要實現「平起平坐」,就應當在見面時,甚至是在見面之前,創造一些成績,墊高自己的氣勢,以免使自己在氣勢上被「矮化」,將自己「做小」了。

馬英九在兩岸關係事務上能夠抬升自己聲勢的作為,就是徹底落實執行「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五項任務中,尚未完成的第二項「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及第四項「促進協商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使自己在兩岸關係事務上成為一個強勢的領導人,才能與聲勢正旺的習近平「平起平坐」。現在,居然連自己的前任連戰榮譽主席與中共所達成的共識,不但是未能落實執行,而且相反還要製做包括「公投」在內的種種政治障礙,還有甚麼氣勢可言?在此情況下去見習近平,必然會是「矮了一截」。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習近平這一邊。在推進國家統一大業的議題上,習近平作為一位強勢的中共領導人,一定會尋求作出重大突破,那就是與台灣領導人見面,並徹底完成《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五項任務,尤其是目前尚是「空白」的「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達到「不鳴則己,一鳴衝天」的效果。否則,只是見一個面,握一下手,寒暄一番,平淡無奇,不如不見,陡然浪費「兩岸領導人會面」這極為珍貴的政治資源。

實際上,在國家統一大業的議題上,幾代中共最高領導人都有其語境,也都是呈現一代更勝一代,一代比一代更有突破表現的現象。毛澤東是「一定要解放台灣」,鄧小平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和「鄧六條」,江澤民是「江八條」及推動「汪辜會談」,胡錦濤是「胡四點」、「胡六條」及實現國共兩黨領導人的會面,並達成《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共識。習近平要與台灣領導人會面,就一定要突破上述前人,做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如果馬英九是在民調最低迷,而且在兩岸事務上沒有任何突破的政績,亦即不攜帶任何「禮物」,只是攜帶了「兩梳蕉」(兩手空空),那還有甚麼意義?這還不特止,馬英九還要對簽署兩岸和平協議設置了「必須交付人民公投」的政治前提,就等於為實現「習馬會」設置政治障礙,那就不如不見。何況,「公投」這個政治行為,很容易讓北京高層觸動對陳水扁時期籍著發動和推行「公投」,實施「台獨」分裂活動的敏感神經,馬英九這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考慮到馬英九的任期只剩下兩年多,而在這兩年多的時間內,他是根本不可能有能力透過處理好內政事務快速提升自己的民意支持度;及以他的這種「只經不政」,設置政治障礙的心態,更沒有魄力能夠幹出比連戰「和平之旅」更具突破性的事來,因而這已註定不可能會有「習馬會」。確切地說,是馬英九自斷「習馬會」之路。馬英九將無法建立「歷史定位」,這又怪得了誰?

但在習近方面,在他的任內實現兩岸領導人的目標,並沒有改變。而他的任期還有九年,還長著呢!不會因為出於馬英九的原因而實現不了「習馬會」,就等於是實現不了兩岸領導人的世紀會面。他還有機會與「馬英九後」的其他領導人會面,不會將自己綁牢在馬英九的身上。倘若二零一六年仍是由國民黨繼續執政,相信無論是朱立倫還是吳敦義,都不會像馬英九這樣死板、固執,肯定會有靈活表現,並有可能會尋求突破,那才是不會「帶著兩梳蕉」去與習近平會面,當然也就不會在氣勢上降低自己的身格。這對於尋求「平等」、「對等」的馬英九來說,將不啻是充滿諷刺成分。

倘二零一六年是民進黨人上臺執政,其實倘能實現兩岸領導人會面,其政治突破意義就將比國共兩黨領導人會面更大。以當前的局勢兩岸關係發展的勢頭,及中國大陸在國際事務上話語權的壯大,在兩岸經濟社會發展實績的已長彼消,正在努力建立「五個自信」的習近平,對此是滿懷信心的。實際上,民進黨沒有類似馬英九那種「國共內戰」的政治包袱,只要能對「台獨黨綱」作出突破,或是以靈活方式將之「處理」掉,就可能比馬英九更容易實現兩岸領導人會面。這就是唯物辯證法的原理。

因此,馬英九不要在自己已是民調跌至地面的此時此刻,還要「自我感覺良好」,以為自己有甚麼了不起,習近平非要見自己不可。還是趨和歷史發展潮流,緊緊抓住只剩下的兩年多任期,在兩岸關係事務領域做出重大突破,啟動兩岸政治對話,創造有利條件實現「習馬會」,為後續進行結束兩岸軍事敵對狀態,簽署兩岸和平協議,解決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問題的協商,鋪墊必要的氛圍和基礎,以建立自己的歷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