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實戰後「牙擦蘇」將氣倒「光頭蘇」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似是終要向現實低頭,近兩日來陸續放出「不一定要黨員才叫人才」,「沒有所謂的兩階段民調」,「民進黨會用最大的智慧結合國民黨以外所有力量,以勝選為最高目標」等風聲,透露民進黨在臺北市長選舉人選中的立場,將要作出重大調整,不再逼催柯文哲加入民進黨,而且還將在此情況下,仍然採用一階段民調辦法,在民進黨進行臺北市長候選人初選民調作業時,將不是民進黨員的柯文哲也列入進去,與顧立雄、呂秀蓮、許添財等幾位民進黨參選人一同接受民調,由領先者參選。倘此說法屬實,若柯文哲民調領先,民進黨就將不再推出候選人,而是「禮讓」柯文哲以無黨籍身份參選。

對此,柯文哲有點得意忘形,連自己姓「柯」也忘記了,變成了與蘇貞昌主席同姓「蘇」,亦即是當年香港粵語殘片中的諧角「牙擦蘇」。他一再「牙擦擦」地大說「風涼話」,什麼「目前思考主軸是施政議題,思維邏輯是先求勝,加入民進黨與否是次要問題」啦,什麼「只要非國民黨的參選人的民調高於我,我就將會推選」啦,不一而足。這些話語,不但沒有向蘇貞昌「感恩」,相反還認為是理所當然。

但是,當果然是民進黨不再推出候選人,而是「禮讓」柯文哲以無黨籍身份參選的時候,可能就將會令到兩位姓「蘇」的檯面人物大為頭痛了。「牙擦蘇」柯文哲雖然是以無黨籍身份參選,但由於民進黨沒有推出候選人,就等於是人頭他的包括民進黨在內的「泛綠陣營」的代表,那麼,民進黨會否或應否像以往支持由本黨提名的黨籍候選人的慣例那樣,為其組建競選總部,安排輔選人員入駐為其操盤,還提供經費,並號召黨公職人員為其站臺助選?倘此,顧立雄、呂秀蓮等人會否抗議?倘答案是相反的話,柯文哲是否有能力自行搭建競選總部及等募經費?

前一個問題,受困擾的是真的姓「蘇」的人。本來,按照選舉慣例,市長候選人必須發揮「母雞帶小雞」的作用,在拉抬自己的選情的同時,也帶起黨籍市議員候選人的選情。民進黨倘是向柯文哲賦予這項功能的話,當然是應當否則為柯文哲組建競選總部並提供經費。但台聯黨還有其他「獨派」政黨卻也可以以柯文哲是屬於全體再野政黨的,因而也應當為其他泛綠政黨的市議員候選人站臺助選,民進黨不能獨自寡佔。此時既出了錢又出了力的民進黨,豈非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因此,屆時蘇貞昌將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倘是以民進黨候選人的定位及規格,全力為柯文哲輔選,其他本來可能根本沒有當選機會的泛綠政黨也要來分一杯羹,柯文哲不但未能充分發揮「母雞」的作用,而且還相反「撬走」民進黨市議員候選人的不少選票,讓國民黨市議員候選人坐收漁人之利。

但倘民進黨以柯文哲並非是民進黨員,也不是由民進黨提名為由,拒絕援助柯文哲,民進黨在這場號稱「二零一六前哨戰」的「七合一」選舉中,不但是沒有「母雞」去帶領黨籍市議員候選人的「小雞」,而且更要命的是,沒有人在臺北市維繫本黨的基本盤,當蘇貞昌自己或蔡英文二零一六年參加「總統」大選時,可能就將會在臺北市流失大量選票。

說不好,蘇貞昌在處理臺北市長參選人問題上的進退失據,將會成為五月間民進黨主席改選時,他的最大「罩門」之一。倘果如此,就將演變成「牙擦蘇」氣倒「光頭蘇」的新「粵語殘片」了。

但柯文哲也將高興不到哪裡去。他倘是決意以無黨籍身份參選臺北市長,自己也將嚴重受困,最大的困難就是缺乏財力和人力資源。現在一場單一名額的公職選舉,動輒就得花上十億八億元,除非自己就是億萬富翁,可以完全由自己拿出來,或是象國民黨那樣有黨產孳息應對,否則就得自行籌款。而一般的金主,多是將賭注押在政黨候選人的身上,對無黨籍者不大看得上眼,因為落了賭注就希望能獲得翻本回報。無黨藉者往往難以當選,這筆「政治投資」豈非打了水漂?即使當選,也由於並非出於政黨政治模式,因而難以回報。還有競選總部的操盤手,雖然現在有幾位「第三勢力」人士說是將會幫忙,但他們並並非是選戰常客,不具選戰操盤及輔選的文宣、議題、組織、募款、動員等方面的經驗,恐怕會越幫越忙甚至是幫倒忙。

柯文哲倘是以無黨籍身份及「中間勢力」形象參選,到真正「埋身肉搏」時,現時看不到的尷尬問題,就將會陸續湧現。比如,在進行競選文宣或與對手辯論時,必然會遇到與藍綠政黨立場相關的議題,柯文哲將如何應對?倘他受到民調中有百分之二十二的泛藍選民支持的數據所誤導,為了搶攻中間以至淺藍選票,批評民進黨的政策及作為,就必然會流失民進黨支持者的選票。而在民調中所謂支持他的那部分泛藍選民,或是因為暫時因素而負氣表態,反正又不是只是投票,無需對自己的虛無表態負責任,或是故意迷惑他的「欺敵」行為,但到真的投票時,卻將必然「歸隊」。何況,所謂「超越藍綠」的議題在吵了幾個月之後,已經出現了「審美疲勞期效應」,其力度正在快速邊際遞減中。

柯文哲不無得意地說,倘若有非國民黨人的民調高於他,他將退選。他之所以有此「底氣」,是因為曾有媒體公佈民調,謂柯文哲的民調不但是高於民進黨的幾位參選人,而且還甚至是高於連勝文。既然在目前有意或被視為將會參選臺北市長的國民黨人中,連勝文的民調最高,而他自己的民調又高於連勝文,那麼,除非是「總統級」的蘇貞昌或蔡英文親自出馬,否則「非國民黨人」的民調,最高就是柯文哲。這也正是他不願加入民進黨的原因之一,「不屑於」民進黨的黨籍也。

當然,柯文哲不願加入民進黨,並已形成了連蘇貞昌也不得不正視的「柯文哲現象」,是因為接受民調者厭惡極了藍綠惡鬥,因而將情感天枰傾向於「第三勢力」。然而,這卻是大的迷障或幻覺。因為,其一、臺北市民們厭惡藍綠惡鬥,只是對整體政壇現象而言,但當具體到人選問題上,倘代表國民黨參選者並非是熱衷於「藍綠惡鬥」並參與其中的人士,而是本身也是不喜「藍綠惡鬥」者,這項「武功」就將會被廢掉。而在人們的眼中,連勝文可說並非是「藍綠惡鬥」者,而且更是相反,他的「反馬大將」形象,更有助於他擺脫「藍綠惡鬥」的汙名。

其二、當時的民調,是在連勝文尚未宣佈將會參選的情況下進行的。當時可能會有部份受訪的親藍人士,對其是否參選一直不表態頗為不滿。但當他正式參選,尤其是選戰正式開打之後,必然會歸隊,又何輪到柯文哲「也文也武」?

何況,在民調數據中,他在新興的「公民運動」團體中,得不到多少支持。

(發自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