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春晚30年大脈絡

1983年,導演黃一鶴提出擴大央視春節晚會規模,改為直播,國家廣電部部長吳冷西很快批准了此項提議。在此前,央視曾錄製播出1979《迎新春文藝晚會》、1980年《八十年代第一春》兩台春節文藝晚會。

第一屆春晚在一個600平方米演播室舉行,演員都坐在台下當觀眾,中央台領導未審核所有節目,只是要求黃一鶴把當年流行的歌曲錄好備播帶,如春晚缺節目可及時補上。直播當晚開通的4條電話線路不斷接到節目點播要求,點播最多的是《鄉戀》。吳冷西考慮後,決定將此歌解禁。春晚結束後,由於觀眾來信太多,央視專門為春晚劇組開了一個傳達室。

國家廣電部和央視開會討論春晚的“開放程度”,會後有關部門向央視提出下屆春晚要反映“統一團結”的主題,嚴防節目內容出現“精神污染”。

在托新華社香港分社“政審”張明敏只是個業餘歌手,沒有參加過慰問國民黨軍隊的演出後,央視請他在1984年春晚上演唱《我的中國心》。

1985年,央視春晚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行,但直播效果不佳,遭到很多觀眾批評。央視還在《新聞聯播》裏向全國觀眾道歉。國家廣電部認為春晚把關不嚴,時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副台長楊偉光空降央視任職。

從此後開始,央視開始對春晚節目進行層層審查。1991年,楊偉光出任央視台長。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上世紀90年代的10年是春晚從80年代的精神解放轉向文化消費,逐漸呈現出多元化色彩的繁榮期,更為重要的是,它開始被賦予反映主流意識形態的功能。

1990年,全國勞模、先進工作者、戰鬥英模等入座春晚嘉賓席。江澤民、李鵬來到春晚現場和大家見面,整個過程持續6分鐘。

一位多次參與央視春晚創作的主創對媒體表示,1990年以前,春節晚會的主要形態是聯歡,臺上臺下互動,融為一體,不是很嚴謹,舞臺美術不是很講究。1990年以後的春節晚會基本上摒棄了聯歡的方式,基本上變成了對過去那一年黨和國家的重大政治事件的一個回顧和總結,所以它的節目本身是以慶典的方式為主來播出,很多年是這個狀態。它必然是越做越大,舞美越來越講究,純粹政治化的語言在串聯詞中越來越多。

2007年,重慶一家建築公司農民工成立合唱團,並創作了《農民工之歌》,他們寫信給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說,很想到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唱《農民工之歌》,讓全國農民工兄弟都相信自己的力量。該信經批示後抄送央視。《農民工之歌》也出現在春晚。

1993年,央視春晚總導演從台裏制定改為公開競標,到2011年不再競標,重新改為任命制,哈文被任命為2012年央視春晚總導演。時任央視台長的焦利要求春晚“有創新”。2011年底,胡占凡出任央視台長,他叮囑春晚“不出事”。2010和2011年開始,春晚遭到了網友前所未有的議論和調侃。

2012年春晚不植入廣告,據估計央視因此損失7億元廣告收入。雖然極力想重仿首屆春晚大聯歡的模式,但晚會仍被嘲諷。據相關數據統計,1998年央視春晚收視率為61.8%,是90年代最高的一屆。2013年央視春晚收視率為11.4%。

(唐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