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中華民族文化瑰寶 交流文化遺產保護經驗——首屆海峽兩岸文化遺產節在臺灣舉行

2013年11月12日至2014年6月,首屆海峽兩岸文化遺產節在臺灣舉行,覆蓋臺北、台中、台東、高雄、台南等重要縣市,是迄今持續時間最長的兩岸文化交流活動。

活動期間,除展覽豐子愷的《護生畫集》和演出話劇《最後之勝利》外,還開展包括“天工遺風——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光照大千——絲綢之路的佛教藝術展”、“民族管弦樂組曲《山水化境——富春山居圖隨想》音樂會”、“浙江婺劇綜藝——歡樂春節”、“老照片,新北京”展覽等7大系列活動。

首屆海峽兩岸文化遺產節由中華文化聯誼會、中華文物交流協會、浙江省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和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

讓兩岸同胞共享中華民族文化瑰寶

11月12日,首屆海峽兩岸文化遺產節在台中市佛光緣美術館開幕。

文化部副部長、中華文化聯誼會顧問楊志今,浙江省文化廳副廳長柳河,以及台中市副市長徐中雄、臺灣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如常法師、台中惠中寺住持覺居法師、臺灣中部美術協會理事長倪朝龍等兩岸嘉賓出席開幕式並參觀開幕展覽“豐子愷的《護生畫集》”。當晚,楊志今一行還觀看了話劇《最後之勝利》。

楊志今在致辭中指出,中華民族無比豐富的文化遺產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現實載體與具體體現,蘊含著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體現著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希望通過創辦海峽兩岸文化遺產節搭建一個新的交流平臺,讓海峽兩岸同胞共享中華民族文化瑰寶,交流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經驗,為兩岸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發展貢獻力量。

如常法師在致辭中表示,佛光山星雲法師非常高興兩岸攜手促成首屆海峽兩岸文化遺產節,佛光山願繼續致力於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合作,促成兩岸交流和平富強的中國夢。徐中雄在致辭中表示,非常高興也非常支持首屆海峽兩岸文化遺產節在台中揭幕,台中是臺灣的“文化城”,擁有眾多文化資源,願與大陸展開全方位文化交流合作。

隨後,楊志今等與到場嘉賓共同參觀了首屆海峽兩岸文化遺產節開幕展覽——豐子愷的《護生畫集》,下午會見了台中市市長胡志強,晚上在台中市文化局長葉樹姍的陪同下觀看了遊本昌演出的話劇《最後之勝利》。

參觀展覽時,浙江省博物館副館長李剛表示,臺灣與大陸近年來交流日益頻繁,此次能來舉辦“海峽兩岸文化遺產節”,大家都很開心。他特別強調《護生畫集》能在佛光緣美術館展出,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好因緣,兩岸未來也將繼續擴大宗教、文化的交流。

而主演《最後之勝利》中弘一法師角色的遊本昌,笑言“自己就是看《護生畫集》長大的,豐子愷對眾生的愛,值得我們弘揚與學習。”他巧妙地形容這次的活動是因緣很好、來源無盡,是星雲大師多年來弘揚佛法的悲心願力所創造出來的因緣,此次有機會來臺灣辦文化活動,十分歡喜。

對於這次的活動,策展人張家獻詳加說明,策展工作以文化交流為出發點,首先向臺灣民眾介紹豐子愷《護生畫集》,豐子愷的作品具有勸世功能,簡單的生活小事都能成為一件作品。豐子愷的藝術需要透過人去思考與感受,再反映出來的普世價值,能深深感動人。並特別感謝藝術家遊本昌不計成本,率團來臺灣演出話劇支持這次活動。

展覽內容豐富多彩精典絕倫

這次海峽兩岸文化遺產節活動7大項內容分別為:

一、豐子愷《護生畫集》原作展覽。2013年11月12日至12月10日,在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展出。這是浙江省博物館從豐子愷先生的好友廣洽法師捐贈的《護生畫集》中精選的124件原作。

二、弘一法師話劇《最後之勝利》。於11月12日晚上演出。此劇述弘一面對日軍強硬利誘與威脅,不惜以身殉教,彌留之際,以堅定信念寫下“最後之勝利”,表達對抗戰勝利的信心。

三、“光照大千——絲綢之路的佛教藝術展”。展期從2013年12月20日至2014年3月24日,展品71組、133件,地點在台東史前文化博物館。

四、浙江婺劇綜藝——“歡樂春節”。婺劇,俗稱金華戲,流行於金華一帶,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音樂高亢、氣勢磅、節目精彩。2014年2月17日至18日,在南投文化局演藝廳登場;2014年2月20日至3月5日,在高雄市佛陀紀念館演出。

五、“老照片、新北京”展覽。由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組織展品,將在2014年3月至4月在台南蕭壟文化園區舉辦。

六、民族管弦組曲《山水化境——富春山居圖隨想》音樂會。該音樂會由浙江省歌舞劇團歷時2年時間精心打造、著名作曲家劉湲和青年作曲家姜瑩合作完成、兩岸120名音樂家合奏,將於2014年5月21日在臺北兩廳院、5月25日在臺北中山紀念堂演出。

七、“天工遺風——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展示華美瑰麗工藝精品38項、500件,將於2014年6月1日至15日,在台中文化創意園區展出。

“中國漫畫之父”豐子愷及《護生畫集》

豐子愷是中國漫畫藝術的先驅,同時也是近代有名的隨筆散文家、西洋美術音樂家兼教育家,一生著作多達150多種,《護生畫集》是其代表作,創作過程長達46年。他去世已多年,遺留給後人以豐富的藝術遺產。他的漫畫可謂別具風格,有著國畫的深厚根基,寥寥幾筆,就勾勒出生動的圖像。特別是他取材多是人世間的辛酸事,為勞苦大家抱不平,因而他的漫畫深受人們所喜愛。

1928年前後,弘一法(李叔同)師曾三度來上海,與豐子愷、李圓淨共商《護生畫集》的創作。弘一法師界定護生畫集的款式——一幅畫配一首詩,並親自參與護生畫第一、二集的策劃,題寫詩文。弘一法師圓寂後,豐子愷遵循師囑,完成護生畫六集,共有450幅護生畫、450幅詩文。護生畫以優美柔和的情調,令閱者生起對生靈的悲憫之心。2012年是佛教南山律宗一代高僧弘一法師圓寂七十周年和《護生畫集》創作緣起85周年,由弘_法師和其弟子豐子愷共同創作的《護生畫集》也重新出版。

《護生畫集》的繪畫是有特殊因緣的,根據豐子愷自己在《護生畫集》第三集序言中的說法:畫集起源於弘一法師50歲時(1929年)與豐子愷同住上海居士林,合作創作了護生畫初集,共50幅。由豐氏作畫,弘一法師寫詩。後來法師60歲時(1939年)住福建泉州,豐氏避寇居廣西宜山,又作了護生畫續集,共60幅,由宜山寄到泉州去請弘一法師書寫。這時,法師從泉州來信囑咐豐子愷,希望於“朽人七十歲時,請仁者作護生畫第三集,共七十幅;八十歲時,作第四集,共八十幅;九十歲時,作第五集,共九十幅;百歲時,作第六集,共百幅。護生畫功德於此圓滿”。豐子愷自思,“那時寇勢兇惡,我流亡逃命,生死難蔔,受法師這偉大的囑咐,惶恐異常。心念即在承平之世,而法師住世百年,畫第六集時我應當是82歲。我豈敢希望這樣的長壽呢?”因此覆信給弘一法師說,“世壽所許,定當遵囑”。結果,五集護生畫尚未完成,弘一法師已經圓寂,由作為學生及合作另一分子的豐子愷繼續努力。

這,是一個要用一生歲月、命光去實踐的約定。少一分虔誠、少一分信守、少一分堅忍,我們今天都無緣見到完整五集的護生畫。其間經歷的種種人事滄桑、疾病衰老……困難都得一一克服。護持、協助出版者的盡力亦不可少。手捧護生畫集,感覺捧著的是仍跳動著的、溫熱的,細膩的畫家之心,以及所有參與者的熱血流動,柔和而溫暖。

(江全成 崔明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