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建辦慎防遭到更巨大民意的反彈 運建辦慎防遭到更巨大民意的反彈

從運輸基建辦公室發出題為《輕軌澳門南段展開地質勘探,探討走線不同可能性》新聞稿看,盡管稿中是使用了「充份考慮其他可能的走線方案,以作全面性、綜合性的評估」的語句,但由於新聞稿更是強調「輕軌以外圍走線方式連通新城填海區」,並提前為「倘輕軌以外圍走線方式連通新城填海區,將無法連接包括南灣站在內的原規劃站點」打了「防疫針」,還提出了「需透過步行系統或其他接駁設施連接」的補救措施,甚至還配發了圖解為「輕軌澳門南段研究已啟動前期地質勘探」的照片,因而看來這已不是「走線評估」那麼簡單,而是非採此「外圍走線方案」不可的了。

實際上,運建辦將會對輕軌澳門南段力主「外圍走線方案」,是有兩大支持論據的。其一、是原規劃的「倫敦街內線方案」,不但遭到倫敦街居民團體的強烈抗議反對,而且廉政公署的調查報告,除了是在行政違法性方面予以嚴厲批評之外,還在並不屬於其職權業務範疇內的「專業技術性」的領域內提出了「該走外線」建議。如果說,倫敦街居民的反對尚可將之視為民主化進程中必然會遇到的「民粹現象」的話,廉署調查報告對行政違法性的批評及「專業建議」卻不能「當佢冇到」。尤其是在運建辦所身廁的「運輸工務系」正處於「多災多難」的景況,接連在「新巴士服務模式」、「公天事件」、「電的續約」等系列事件中,遭受廉政公署、審計署,以至司法機關責難之際,運建辦可謂「草木皆兵」,「抗壓力」已經喪失殆盡,還有什麼能力去拒絕執行「外圍走線」。

其二、從「新聞稿」中有「隨著中央政府批准特區政府微調部份新城填海範圍,以適當增加沿新口岸孫逸仙大馬路的土地,突破了輕軌澳門段走線的客觀環境限制」的內容表述看,中央政府之所以批准特區政府微調新城填海區的方案,估計就是為了配合甚至是專門針對倫敦街居民抗議反對「內街走線」的事件,而作出的調整。既然連中央政府都予以高度配合,澳門特區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就不能不接納這一美意了。

當然,也有一種「陰謀論」,就是一些網民所說的,運建辦「特意玩嘢」,利用倫敦街居民反對「內線方案」,將輕軌路線移出外圍,從而「被迫」取消南灣站,「視當年市民共識為無物」,而引發居民和遊客的不滿,從而營造更大的「民意」,來向對倫敦街相對的「小民意」施壓,迫他們就範,達到恢復倫敦街選線之目的。

但這種說法應是難以成立。因為運建辦即使「不屑」倫敦街居民的「民粹壓力」,也要看廉署調查報告的「臉色」。畢竟,廉署是由《澳門基本法》設計的建制機構,運建辦豈敢與之「對抗」?

然而,在輕軌路線遷離倫敦街,改採現在所選取的「外線方案」之後,取消南灣站的問題,卻就不能不考慮。此事已在民間引發議論,倘經「有心人」操弄,一經發酵,就必然會像曾經令特區政府有關部門遭受極大壓力的「西灣夜市方案」那樣,搞到「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又不得不宣佈「擱置」,輕軌建成通車的日期,就必然再次延後。何況,即使是未有發生此種「假設狀況」,就已經因為改採「外圍走線方案」,而使得原來的媽閣樞紐站方案,必須重新設計,據說單是如此已經導致輕軌無法按期建成通車。倘真的發生此種「假設狀況」,就將更是「雪上加霜」,一拖再拖了。對此,運建辦必須要有清醒認知,要理解到取消南灣站的嚴重性以至是災難性的後果,尤其是今年是特首選舉年,「有心人」已經處心積慮「無事找事」地興波作浪,而「取消南灣站」就正好是主動為他們送上「砲彈」。

實際上,即使是撇開「民粹」問題,而單是從「以民為本」,服務市民及遊客的角度考量,取消南灣站也是愚不可及的作為。興建輕軌之目的是甚麼?當然是為了改善交通,方便市民及遊客的出行。這是市區內軌道交通的特性,而不是城市之間的快捷交通,可以繞開人流密集的鬧市區。因此,越是人流最密集的地方,就越應有市區內軌道交通線路經過並設站,而不是避開人流。盡管有「步行系統」的補救措施,但試想春節期間新馬路和南灣一代所實行的交通管制措施,這套「步行系統」就只能是「萬人擠上獨木橋」,不但是反而阻滯交通,而且也可能會不堪負擔。因此,還應是保留南灣站,才可發揮輕軌應有的便民交通的作用。

何況,按照現在的「外圍走線方案」,必然要穿越澳氹大橋底。而澳氹大橋已有四十多年歷史,當時的設計頗為單薄,尤其是其橋樁是半懸懸式,樁柱並未打到淤泥底的岩石上。輕軌路線在此經過,在修建時的機械動作,就已對大橋產生損害;再加上通車後的頻繁振動頻率,必會對大橋的安全造成衝擊。

還必須注意的是,澳氹大橋是澳門特區的區徽圖案的組成部份之一。倘有甚麼「依郁」,真是「大吉利是」,對「蓮花寶地」造成不可估量的心理陰影影響。

因此,應在尊重倫敦街居民意願及廉署調查報告的建議,與保留南灣街站之間作出平衡。不應持消極的迴避態度,而應積極地面對。為此,本欄再次提出以下建議方案:其一、犧牲一、兩年大賽車,沿著友誼馬路走向並改為地下化,分別在蓮花廣場、何賢公園及葡京/永利、南灣設車站,然後沿著南灣湖直抵旅遊塔,再設一車站。

其二、沿著友誼馬路路邊,以高架化處理,並在蓮花廣場、何賢公園、葡京/永利、南灣設站。但鑑於友誼馬路部份地段的樓宇佔用行人道較多空間,宜靈活處理,即先在北側行走,在避過金麗華酒店後,跨過友誼馬路至何賢公園。至於經過司警局新址停車場的上空,可參考臺北市捷運文湖線,在經過台灣省警察學校時,在學校大門上空跨過的處理方式。

其三、在港澳碼頭架空沿著水塘邊,進入羅理基博士馬路,在其上空運行,拆卸「生銹鐵」並在此轉入何賢公園上空,再經藝園轉入南灣。在松山隧道口、何賢公園、葡京/永利、南灣設站。至於如何在何賢公園停車場建橋墩的問題,可採用懸索式橋樑。實際上,許多跨度較大的高速公路、高鐵、輕軌捷運等,就有採用懸索性橋樑的。

由於友誼馬路和羅理基博士馬路所處的地段,沿途較為空曠,不存在類似倫敦街的問題,及已是填海近一百年的熟土,並已興建多座大廈,地質條件較好。更重要的是,避開了作為特區區徽圖案內容之一的澳氹大橋,再加上無需修改媽閣樞紐站的設計,因而就在可以保留南灣站的同時,也不用擔心輕軌建成通車再次延後。

因此,有必要再進行一次諮詢,將包括改走友誼馬路及羅理基博士馬路的路線提出來,讓市民們充分討論。否則,就如「陰謀論」所指,遭到比倫敦街居民人數更多的市民的反對,運建辦就將吃不了兜著走。勿謂言之不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