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旅客分流知易行難

陳觀生

春節假期,大批旅客來訪,本澳旅遊區“爆棚”,令遊客不僅對澳門遊的觀感大降,且旅遊區內居民正常生活大受沖擊。遊客及居民均表示,分流疏導旅客刻不容緩。旅遊局積極尋找方法,推出四條步行旅遊路線,以歷史、綠色文創、中葡交匯及藝文探索為主題,貫穿各區,但效果未如人意。本澳社會再次關注旅客承受力等問題,應對澳門變成“堵城”,有人提出分流論,有人提出設限論,以本澳現時的條件,一時難覓萬全之策。

旅客逼爆市民遊客期分流

今年春節口岸和旅遊區「逼爆」的情況比去年更甚,半島市中心最知名的旅遊景點大三巴、新馬路一直是本澳客流最密集的區域,尤其在新春期間,慕名而來的遊客湧至,整區幾乎是水洩不通。有遊客表示,洶湧的人潮不僅造成安全問題,整個觀光行程都是被“擠迫前行”,難停下來細細欣賞和品味,已經失去了旅遊休閑、鬆弛的意義。“用戰鬥形容都不爲過”。過盛的人流也帶來交通、飲食的困難。的士難候,巴士更是大排長龍,連續幾班車都搭不上。食肆和攤檔顧客雲集,從點單到取食等候超過半個鍾。

居於熱點景區的居民認爲,旅客太多,對區內居民出行造成困擾,尤其是長者,出街極不方便。大量旅客湧入對區內生活環境造成相當影響。“我們不是不歡迎遊客到來,但希望政府能夠照顧居民的生活環境”。

旅遊局早前多次強調分流旅客的計畫,旅客與市民均表示支持。旅客認爲,澳門最爲有名的景點不過幾個,雖知澳門有二十多處世遺,但卻不知如何前往。他們建議澳門旅遊局開辟更多旅遊項目,以供選擇,但前提是須做好宣傳和推廣,並且有方便交通和食宿的配套。市民亦希望分流旅客,減輕熱點區的壓力。

有意見認為,今年春節中區新馬路實施的單向人潮管制,只能將大三巴的旅客引流到議事亭前地,建議豎立大型指示牌,利用大三巴至議亭前地的橫街窄巷,將旅客分流至草堆街、十月初五街、福隆新街及阿婆井一帶,帶旺中南區。又建議旅遊局先評估及優化目前4條路線的成效,鼓勵商戶沿路線經營,有成效再考慮推出其他新路線。

旅遊局局長文綺華對此表示,經春節期間的幾天觀察,市面秩序暫時比過往好。她強調,旅遊局今年的首要工作,將是改善市面秩序和分流旅客的擠迫情況,希望旅客除了在新馬路和大三巴牌坊一帶聚集外,亦能更好分流至其他區域。

社會不少人士指出,事實上,舊區既有大量空置甚至廢棄物業、土地,又面對人流不至、商機不旺的問題,政府應持積極態度,透過行政手續簡化和政策傾斜,鼓勵更多物業改用途、翻新,甚至改建成小型旅館,可達致增加平價旅館、活化和重整舊區,甚至豐富旅遊元素、分流客源,以及為本地中小企和資金創造新出路等多贏局面,值得政府跨部門積極考慮。

本澳旅遊承受力意見紛呈

社會普遍認為,近來有關本澳旅遊業承載能力的討論不絕,全面檢討本澳旅遊業的發展路向已是刻不容緩。

本澳旅遊區“爆棚”,再令社會關注本澳旅客承載力問題。大三巴牌坊一帶人頭湧湧,一街之隔的連勝街舊區人流相對大減,有坊會認為做好交通等規劃,將旅客分流至舊區,相信本澳旅遊承載力是足夠。

旅遊發展委員會2名成員認為,澳門仍有空間承載旅遊發展,關鍵必須做好旅客分流,疏導至舊城區。飲食業聯合商會理事長李汝榮稱在新春期間營業的食肆佔8成,訪澳旅客新年“迫爆”旅遊區,食肆生意同比增5成甚或1倍;非旅遊區食肆亦受惠帶旺,生意額至少有1成增長。

旅遊業議會理事長胡景光預料,今個農曆新年,訪澳旅客同比增加1成,相信其中不少旅客過分集中部分景點,以及採取即日來回的旅遊方式,導致市民感到市面擠擁。胡景光建議在節假日延長橫琴口岸通關時間,利用橫琴口岸疏導旅客。有會展及綜合旅遊的業內人士認為,政府若能把龐大的通關旅客分流,並完善本澳對外交通,就能令旅遊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胡景光表示,應善用路城的蓮花大橋,才能應付從內地來澳的旅客量。

自從中國內地旅客自由行措施實施以來,帶旺本澳各行各業,市民和本澳經濟均直接受惠。但近期因為市區購物點人流車流擠得水泄不通,以及農曆新年旅遊景點人滿等問題引發社會關注和爭論。有言論甚至倡議取消自由行停止一簽多行等政策,實行對內地旅客「落閘」,「閉關自守」。

有學者指出,事實上澳門目前面對的是旅客分流管理及旅遊推廣問題,而不是這些旅遊政策本身出問題。長遠來看,自由行和一簽多行等政策對澳門是利多於弊。鑒於廣珠輕軌橫琴延長線和港珠澳大橋2年後落成,現時這些爭論正是讓大家探討本澳如何更好把握這些大型跨境基建工程帶來的機遇。

社會人士提出,解決本澳旅客承受力難題關鍵是要做好旅客分流管理及旅遊推廣工作。吸引過夜及家庭旅客,並促請政府能積極做好交通配套,分流旅客到各區景點。他們認為,事實上,本澳旅遊業還有很大的接待能力,重要的是我們能夠針對問題癥結,作出改善。我們應該抓緊機遇,而不是關門趕客。能夠做好分流工作,便不會有「人滿之患」的問題。因為本澳旅遊景點在春節期間人潮逼爆只是集中出現在一二天的日子。本澳旅遊景點整體的客量還有很大的接待能力,只要有系統地好好分流,問題不難解決。

分流論與設限論博弈

如何解決旅遊區“爆棚”問題,本澳社會主要有兩種意見,一是敦促特區政府採取有效措施限制入境本澳的旅客數量,保育澳門的世界文化遺產。他們認為,來澳旅客量已嚴重超載,在春節期間,大三巴、議事亭前地以及世遺緩衝區的新馬路擠滿遊人,憂慮世遺景點因過多遊人踐踏被破壞。又認為,如果將旅客分流到舊區,只會令舊區小商戶面對加租壓力及影響居民生活質素;另外一個意見是研究如何把旅客分流,紓緩傳統景點的壓力。他們認為,從市場經濟信念來看,對旅客設限不符本澳的國際城市形象,假如限制來澳人數,表像地是處理了問題,但將大門關上只是採取鴕鳥政策而已。因此要做的是增加旅遊配套,尤其是在傳統景點之外,務求可以將旅客分流,不致加劇旅客和本地人的矛盾和衝突。

設限論者稱,分流只會將問題擴展至其他區分,必須實施旅客設限,方能治本。他們認為,本澳現時不同地區內的地標商場,都已改頭換面,由名店、藥房等進駐,與此同時,市民日常生活需要幫襯的小店等,卻因抵受不住貴租而消失,變相對當區居民造成不便。而所謂的經濟效益,對居民而言,也是於事無補吧。他們又指出,從實利上看,自由行的消費除了到賭場搏殺之外,其他消費很大部份是外國產品,零售業最大得益只是手信業,其他行業「扣除成本後」的得益並不顯著。與此同時,本澳社會卻付上巨大的社會成本,包括物價上漲、商舖租金暴升、本土特色的小商戶無立足之地等等。佔領商舖的大都是能交貴租的時裝名店、電子產品、美容化妝護理及珠寶首飾,踢走廉價消費,不少老字號食肆被趕絕。

從旅客構成來說,內地客佔7成以上,而「自由行」又佔內地客七成。與此同時,來自歐洲、非洲及中東、澳洲、紐西蘭及南太平洋、北亞、南亞及東南亞等地的旅客比率不斷下降。設限論者認為,本澳遊客者眾,供不應求,自然是提高價格,保持質素,這才合乎供求常理。真正的旅遊是求質不求量,表現自己的特色,打響名堂,旅客賓至如歸,又怎有不花錢的道理?同時,本地資源配套不足,更因配套問題令本地人對旅客產生意見。在市民投訴滿街都是藥房、名牌店的時候,往往會將其與旅客扯上關係,令本地人和旅客產生嫌隙。

分流論者表示,旅遊業作為本澳主要支柱產業之一,招待旅客應不分國籍,「不論內地客還是海外客,應一視同仁」,雖然旅客集中在旺區購物,造成人流壓力,但市民對旅客的承受力與旅遊業發展應分開而論。他們指出,近年歐美經濟不穩,影響全球經濟,但內地的自由行措施,卻令我們的入境旅客人數節節上升,2013年來澳旅客達2900多萬人次。內地旅客佔整體近七成半,是本澳旅遊業重要客源,而他們的消費力亦較其他旅客高。鑒於旅遊業對刺激本澳經濟及增加就業的重要性,特區政府需要重點推動旅遊業,吸引更多的旅客訪澳。但在吸引更多旅客來澳的同時,亦需兼顧現時的旅遊設施及配套是否有足夠的承擔能力,以接待持續增長的旅客數目。他們支援特區政府針對旅客承載量進行研究,盡快全面評估遊客的增長及結構,再對症下藥地就本澳景點、酒店、交通、購物及口岸配套設施等作出長遠規劃,才能有效地進一步提升接待能力,促進經濟發展。

他們強調,旅遊業本質脆弱,易受政局、天災等影響,面對周邊地區搶客,本澳不應因一時之氣,對旅客設限,目前最需要做的是設法分流旅客。當前自由行旅客的確給本澳帶來一些擁擠問題,但不能以粗暴急迫的辦法處理。現在應穩住現有自由行的城市,不要再增加,再逐步處理疏導旅客的問題,社會應多討論,而非以針對、排斥的態度處理問題。

分流旅客須全盤考慮

旅遊的體驗,不能只靠購物消費。必須開發更多新景點,吸引旅客到訪,才是對應之道。本澳近年大力推進休閒旅遊設施,政府也明確要求各大博企加大非博彩項目的投資建設。但鄰近競爭對手的新景點亦百花齊放,不遑多讓,面對接待旅客超負荷的前景,澳門不進則退,也是競爭力的重大考驗。大力增加旅遊設施基建,把旅客分流到新的旅遊景點,做好待客之道,也可以減少旅客與市民之間的衝突,特區政府有關部門現在就要開始動腦筋,盡快啟用,化危為機。

本澳空間有限,分流旅客是必需之舉。旅遊局近年來積極尋找方法,去年下半年公佈四條步行旅遊路線,以歷史、綠色文創、中葡交匯及藝文探索為主題,貫穿各區。旅遊業和酒店業業者對此一致贊好,有坊會人士稱,自由行雖給本澳帶來巨大經濟利益,但北區、中南區未能分享。比如十月初五街一帶,雖處於旅遊旺區,但人流依然稀少,若旅客能分流至此,將有助振興舊區經濟,有助社會整體發展。

但一些本地居民尤其是網上時事討論區對此並不看好,旅遊局剛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