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塞貪官及政治異議人士潛越邊境坦途

這幾天,關於青洲鴨湧河因為修建港珠澳大橋延長線而填平了的一段河道,成為偷渡客天堂,無須坐船或涉水就可步行偷渡進入澳門的坦途,而在北區炒得沸沸揚揚。有人不無戲謔地說,珠海與澳門之間提前實現了「珠澳同城化」。

「珠澳同城化」,這是一批內地經濟學者提出的憧憬,也獲得珠海市政府贊同,因而由當時的珠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甘霖在訪問澳門特區時,正式向當時的澳門特首何厚鏵提出了這個訴求。據甘霖表示,「珠澳同城化」的內涵是珠海與澳門之間基建對接、通關便利化、產業合作、服務一體化,使得兩個特區城市融為一體,兩地居民可以像「走親戚」那樣自由往來。就此角度而言,「步行偷渡入澳門」,也真的可算是「珠澳同城化」的一個「重要環節」。

倘從單純技術觀點衡量,「珠澳同城化」確是一個創意極佳的概念。但從政治的層面考量,卻有違「一國兩制」的政策方針。實際上,珠海與澳門雖然都號稱為「特區」,但卻有著「經濟特區」與「特別行政區」的巨大差異,後者一般被視為「政治特區」。也就是說,珠海與澳門兩地實行不同的社會政治制度,法律和財政制度也不一樣。珠海與珠江三角洲的各城市之間,是實行同一個制度,因而政策可以共用,城市可以合併,因而可以實行「同城化」。而澳門特區在「一國兩制」方針下及《澳門基本法》所規定的制度是不同的。澳門特區實行自由港的政策,低稅率、沒有外管制、人員進出自由、沒有關稅。而包括珠海市在內的珠三角九個城市則不行實行這樣的制度。倘若硬把珠海與澳門理解為同一個城市,好像澳門要與內地城市合併一樣,恐怕就將會違背「一國兩制」方針,違背《澳門基本法》的各項規定。何況,處於「一國兩制」下的澳門,在祖國統一和國際活動中還扮演著獨特的角色,而朝向「同城化」邁步,就只能是弱化和消除這種難能可貴的角色作用。

當然,我們不適宜提出「珠澳同城化」的概念,並不等於是排拒珠海與澳門之間的大型交通設施對接。相反,更應舉手歡迎。但畢竟這種大型跨境交通設施的對接,與「同城化」並不是同一個概念。前者是技術概念,後者是政治概念,不能混為一談。因此,還是回歸到「城市群」這個概念較好。而「城市群」,不帶有「同城」的意涵,只是單純的技術性性質,較為科學,也符合實際,且容易為人們所接受。

但是,且不說即使是真的實現了單純技術層面的「珠澳同城化」,珠澳兩地居民互訪仍須按照《澳門基本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管理法》的規定,必須先行申領相關的旅行證件,並在跨越邊境時接受口岸邊檢及海關、檢查檢疫等的法定檢查,而不能以偷渡形式進行,就說是由於實行「一國兩制」,兩地政治制度不同,為了防止境外人員向內地輸入「顏色革命」,也是不能提出「珠澳同城化」的口號。因此,近年來就連那些曾經鼓吹甚勁的內地學者,也噤口不提了,可能是受到了「上頭」的「提點」。

既然是經過正式口岸而無需憑證的「走親戚」不可行也不可能了,那種非法的「行路偷渡入澳門」就更應遏止了。那麼,這種「最新式」的偷渡方式卻又大行其道,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拱北昌盛圍一帶的珠澳邊境,是有一道青洲鴨湧河作區隔的。這本來就是一個偷渡的重要地點,但總因有一道有待整治清理的臭河溝相隔,而且珠澳雙方都有鐵絲網圍攔,仍能起一定的隔阻作用。

一年前,有澳門居民驚呼,鴨湧河被填平了。原來,鴨湧河由關閘出入境口岸往西至澳門民署苗圃對開一段,珠海方面自前年底開始進行填河工程,已將大部分範圍的河面填平,僅餘一道距澳約一米的小水溝。整條二點八公里長的鴨湧河,已經填平了將近一公里,亦即已有近三分之一長的河道被填平。據珠海方面透露,這是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工程的臨時用地,有關工程完成後,工地將恢復為河道。實際上,這正是港珠澳大橋珠海延長線工程的一部分。盡管這段線路是採地下隧道形式,即從東面的海邊亦即拱北口岸汽車出境通道驗查崗附近開始,沿著俗稱為「三不管」地帶向西,到入境汽車通道附近,再沿著鴨湧河床的下面,一直到前山河往灣仔。盡管是地下隧道施工,大可不用填平鴨湧河,就像內地南水北調工程,南北穿越黃河河底時,也不用「填平黃河」那樣,但據說是為了放置器材及施工方便。

這可以理解。但卻疏忽了邊境管理。實際上,現在該段鴨湧河河段是「黃茫茫」一片,已經全部填土,亦即珠海與澳門之間,不再有類似河溝之類的自然障礙地形作區隔,而是由已經填平了的工地將廣珠城軌珠海站與澳門孫中山紀念公園連成了一片,但又並沒有放置建築材料及施工設備。即使是珠澳和澳門各有一道鐵絲網,但很容易剪穿,實際上就有著被人「動過手腳」的痕跡。這就真的是為「無障礙步行」偷渡過境提供了極為方便的坦途捷徑,在夜間隨便可以偷越邊境,如入無人之境。雖然尚未能如美國與加拿大的邊境那樣只是劃了一條白線,沒有任何阻隔,但也像美國與墨西哥的邊境那樣,只是象徵式地架了一道鐵絲網,而兩邊的居民則以鐵絲網為球網進行「排球友誼賽」那樣。

這種情況,不單是讓那樣偷渡客來往無阻,而且更嚴重的是,在當今習近平決心「老虎」、「蒼蠅」一起打之下,可能會成為貪官外逃的「捷徑」,嚴重幹擾中央反貪的戰略部署。還有,也有可能會成為境外敵對政治勢力向內地滲透,推動「顏色革命」的「光明大道」。實際上,前幾天不是就有一位境外「民運」骨幹,召來香港《蘋果日報》的記者,裝模作樣地在珠澳邊境拍了幾張照片,呼喊「有家歸不得」,而成為《萍果日報》的頭版頭條新聞嗎?說不好,這只不過是「障眼法」及「踢館叫板」而已,在該段「新聞」見報之日,這位「民主鬥士」早就已經透過這條「捷徑」潛回內地了,這篇報導只不過是「嘲弄」內地相關部門的「傑作」而已。

而就在這段新聞前幾天,內地公安機關與澳門警方合作第十七次工作會在本澳舉行。公安部副部長陳智敏率領內地公安機關代表團一行,與保安司司長張國華率領的澳門特區警方代表團會晤,交流新一年的警務工作,商討合作打擊跨境犯罪、維護治安環境的一系列事項。不知其議程有否談到在此「新情況」下,加強珠澳邊境管理的內容?當然,不必等到每年才召開一次的兩地警務合作會議討論,平時就可透過雙方的熱線管道進行聯絡。既然如此,就應盡快填塞這個大漏洞,不要讓非法越境者「如履平地」地進行「無障礙偷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