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發展與環保並行

【本報訊】「2014年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MIECF)共舉行九場演講,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就環保發表意見。

昨天的開幕禮上,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師、澳門大學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哥倫比亞大學斯蒂格利茨教授作專題演講。

斯蒂格利茨教授指出,地球資源有限,資源缺乏導致社會多方面問題。環境污染影全社會,投資者因擔心自身的健康對環境差的地方卻步。全球應以預防污染進一步惡化為目標,以減低污染對社會及經濟的影響。

斯蒂格利茨教授表示,在2008年美國經濟危機過後,證明美國追求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長並不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方法,高GDP值並非真正反映國家經濟發展成果的指標,而是反映社會分配不均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他建議各國摒棄舊思維,不要盲目追求GDP增長而犧牲國內的環境。

他指出,除GDP以外,國家需綜合各方面的指標,包括就業率、國民健康、國家的環境、國內資源公平分配等,才能真正地反映經濟。只有各方面指標良好才能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斯蒂格利茨教授稱,好的環境需要好的政策支持。政府該擔當主導的角色,建立綠色獎勵機制,鼓勵綠色經濟,讓企業在發展時自動自覺注重環境保護。他建議各國政府設立環保稅,企業在使用某些資源後需繳交相關稅款,以此作為政府獎勵綠色經濟的資金,產生良性循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並存。

探討環保商機

開幕式專題演講後,多場綠色論壇接續舉行,主要探討綠色交通、建築、水源與污水處理等問題,中國內地、歐盟、新加坡、英國、葡萄牙、澳洲、日本、香港及澳門等專業學者演講。

「工商業能源效益重構:新格局、新商機」論壇主要探討減少能源消耗。「綠色交通發展路向下的激勵與創新」的綠色論壇中,中國內地、歐盟、葡萄牙、英國及香港的嘉賓探討創新交通運輸系統的新動態,分享不同地區交通發展新概念,零排放綠色交通的新方案和新理念。

歐盟駐香港及澳門辦事處主任Vincent Piket認為,構建綠色交通社會,首先需要提高公眾的認知,通過制定法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此外,還要發掘更多新科技、新能源,才能發展綠色經濟。

「智能建築設計的未來——優化您的投資」論壇主要探討實用建築設計中的相容功能、技術、美學與成本,通過瞭解環保建築節約成本的策略,探討施工過程中如何採用環保建材及維持能源效益的方法。論壇邀請了來自中國內地、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及澳門等專家學者作主講嘉賓,為環保在建築業中的發展提供了可參考方案。

水資源問題已引起全球關注,「水源與污水處理的策略」論壇邀請來自中國內地、新加坡、葡萄牙、澳洲及澳門等專家學者,一同探討如何提高整個城市的水源及污水處理系統的效率和效益,分享各地區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了解商業用水計劃、水源回收、水質及與健康有關的關鍵問題。

另外,今天亦舉行「綠色商機合作日」,論壇分別以「工商業能源效益重構:新格局、新商機」及「綠色交通發展路向下的激勵與創新」為主題,分綜合討論及專題發言兩個環節進行。該活動吸引來自內地(特別是泛珠三角省區)、歐盟、澳門、香港、東南亞等地逾300多名政府部門、環保產業以及工商各界代表參加,配合2014MIECF繼續推動澳門成為泛珠三角區域與國際間的環保產業合作平台,宣揚環保理念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