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發展戰略之“望聞問切”

陳觀生

提升人才素質是一個城市的永續發展之道,澳門目前人才缺乏已經成為發展的瓶頸。近期,本澳對人才發展的討論頗為熱烈,本月初,由行政長官崔世安擔任主席的人才發展委員會召開首次平常會議,崔世安稱,施政方針明確指出需要建立人才培養長期機制和長效機制,人才發展委員會負責制定規劃和協調特區人才培養的長遠發展策略,尤其是構思和落實精英培養計劃、專才激勵計劃和應用人才的促進計劃,建設鼓勵人才留澳、人才回澳的機制。筆者認為,制定及規劃人才長遠發展策略,首先需要清楚當前本澳人才發展的問題所在,即是要“望聞問切”本澳在人才發展上有哪些“病因”,之後才能“對症下藥”。

望聞問切是中醫用語。望是觀察病人的發育情況、面色、舌苔、表情等;聞是聽病人的說話聲音、咳嗽、喘息,並且嗅出病人的口臭、體臭等氣味;問是詢問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狀,以前所患過的病等;切是用手診脈或按腹部有沒有痞塊。叫做四診。最早應源於《難經》第六十一難。曰:經言,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脈而知之謂之巧。何謂也?然:望而知之者,望見其五色,以知其病。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別其病。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實,以知其病,病在何臟腑也。經言,以外知之曰聖,以內知之曰神,此之謂也。

“望”“聞”:瞭解人才戰略整體政策

望診,是對病人的神、色、形、態、舌象等進行有目的的觀察,以測知內臟病變,中醫通過大量的醫療實踐,逐漸認識到機體外部,特別是面部、舌質,舌苔與臟腑的關係非常密切。如果臟腑陰陽氣血有了變化,就必然反映到體表。聞診,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兩個方面。主要是聽患者語言氣息的高低、強弱、清濁、緩急……等變化,以分辨病情的虛實寒熱。

引申到觀察本澳人才戰略上,就是從全域角度來審視整體人才政策。人才短缺,已使澳門各界倍感壓力。人口超過50萬、失業率不到3%的澳門,對人才的“渴望”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強烈。因此,制訂長遠的人才戰略,提高勞動力的品質是澳門發展的當務之急,也是一望而知的病因之一。

首先,必須明確人才開發與培養的目標和方向。為解決當前人才短缺矛盾,也為了澳門的長遠發展,澳門必須儘快制定當前和長遠的人才開發和培養戰略,這已經成為政府及民間的共識。並且仍有一些問題需要持續觀察及進一步加以明確。

一是人才發展委員會的作用如何發揮。特區政府最近推出的政策主要是設立人才發展委員會。按照行政長官批示,人才發展委員會,負責制定、規劃及協調本澳的人才培養長遠發展策略。包括構思並確保落實人才培養的短、中、長期措施和政策,以及有效調撥資源,尤其是對“精英培養計劃”、“專才激勵計劃”及“應用人才促進計劃”,並會構思建設鼓勵人才留澳和回澳機制的計劃及方案。委員會直屬行政長官,由行政長官擔任主席,副主席由社會文化司司長擔任,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主任同時出任委員會秘書長,其餘成員包括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等5名官方代表及澳門大學等3家高等院校的校長,以及最多24名相關領域公認傑出的人士及專業人士。

政府發言人譚俊榮指出,委員會除構思並確保落實人才培養的短、中、長期措施外,還包括研究設立機制,探討如何令人才留澳及在海外的澳門人才回流。政研室代主任米健指出,確定人才群體的目的是令更多人成為人才,通過政策令更多人成為人才群體。他指出,精英及專才需要長時間培養,沒有哪個領域優先不優先的問題;至於應用人才,本澳相對缺乏的人才或新興產業人才需要抓緊培訓。政府發言人譚俊榮並強調,政府著重本地人才,並非藉機擴大專業移民。

二是人才培養的目標是什麼。行政長官崔世安在人才發展委員會首次平常大會上稱,特區政府有必要盡快規劃好人才發展的戰略部署,加強人才培養和儲備。政府政策研究室稱,本地人才培養長效機制是將培養人才政策化、制度化和長期化的戰略佈局,亦是響應中央政府關於人才培養和經濟適度多元的要求,實施全方位、多層次和高素質地培養本地人才,必須得到民間的支持和配合。政研室稱,決心培養並非指澳門沒人才,而是人才短缺,人才短缺是社會發展中的正面問題。

其次,必須清晰本澳最需要哪些人才。

每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才都有相對的優勢和局限性,要加快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培養,需要明晰人才的主要需求領域、應用領域在哪裡?才能確定澳門未來需要開發和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一是目前博彩旅遊業仍是澳門的主導產業和龍頭,相關的經濟人才需求仍十分缺乏。經過數百年發展,澳門經濟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近年,隨著博彩專營制度的變革、內地“個人遊”政策的推出等,澳門博彩旅遊業在較短時期內實現飛躍性的發展。特區政府也提出“以博彩旅遊業為龍頭、以服務業為主體,其他行業協調發展”的產業結構發展定位,博彩旅遊業和服務業在澳門的發展地位已基本確立。以博彩業為主導的服務業,已經成為澳門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所在。

二是澳門是實施“一國兩制”政策的一個典型,“一國兩制”為澳門提供了穩定和發展的保障;為落實“一國兩制”,促進祖國統一,澳門應發揮她對國家和民族的獨特作用和應盡責任。因此,澳門人才的開發和培養,不僅需要經濟類專才,更需要能在促進社會穩定、政治清明、培育先進文化、循序漸進發展民主政治等方面有所作為的人才。例如社會服務、政治、法律、文化等各領域,都急需各類專門人才加盟服務,促進澳門這些領域的現代化和國際化。

三是是澳門回歸祖國以來.順應全球經濟發展大勢,不斷加強對外的經濟合作與聯繫,實施“遠交近融”策略,積極發揮區域貿易服務平臺的功能和仲介作用。因此,擴大澳門與中國內地、泛珠三角地區、葡語國家以及世界各國經貿、旅遊、文化交往合作的人才,也是澳門在未來發展中極為需要的。

綜上所述,從澳門自身優勢和區域經濟合作態勢來看,優秀的旅遊、博彩、酒店、會展、物流等方面的專才;熟悉內地、澳門、葡語系和歐盟等國家市場環境和工商業運作模式的商貿仲介人才,都是澳門迫切需要的人才,亦是澳門中短期人才培養應優先考慮的。

“問”:追查人才缺乏的歷史根源

問診,是通過詢問患者或其陪診者,以瞭解病情,有關疾病發生的時間、原因、經過、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以及生活習慣、飲食愛好等與疾病有關的情況,均要通過問診才能瞭解,故問診是瞭解病情和病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四診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問診內容涉及範圍很廣,是獲取疾病資訊的重要途徑,很多名老中醫非常重視問候,問診包括問一般情況,問生活史,問家族病史和既往病史,問起病,問現在症。

澳門的人才短缺問題,從歷史的角度來追查,主要是兩大方面因素,一是經濟快速發展令人才供需關係出現畸變。二是澳門的教育因為起點低,令人才供給不足。

從理論而言,短缺通常就是供不應求的表現。人才的供給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內生,指本地培育人才;二是外來,指通過外部輸入人才。以內生人才來看,一是澳門近年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趨勢,二是澳門本地人口的素質和文化水準仍有待提高,這是致使澳門勞工、專才短缺的因素之一。從外來人才看,澳門政府為了解決人力短缺矛盾,維持經濟的正常運行,雖採取了從外部輸入勞工和專才的一些政策、措施,但政策實施受到了阻力,不夠順暢。澳門政府輸入外勞,引起了澳門本地居民的反對,以致陷入了“欲輸不能”的困境,因為政府一旦輸入外勞,肯定會威脅到本地人的工作機會,引起利益中突。而從澳門用工制度來看,尚存在一些缺陷和漏洞,以致外勞很容易成為廉價勞動力而取代了本地工,這就造成了澳門人反對政府輸入外才。

由於近幾年政府實施開放賭權、開放內地旅遊等政策手段,吸引了不少跨國企業來澳門投資賭業,從而使澳門市場對人才甚至一般的人力資源需求激增。各類人才近年來不斷湧向薪酬誘人的博彩業,使得澳門博彩業的人才競爭也日趨白熱化。據統計,澳門短期內人力資源需求量可達10萬人,一方面是需求迅速擴大,一方面是供給不足,這就導致了澳門人力資源缺口擴大,人才短缺矛盾激化。

在此情況下,澳門人過去幾年一嘗“打工皇帝”的滋味;就業職位幾近唾手可得,晉升機會比比皆是。由於連一般的人力資源也緊缺,各類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只有不斷施以“銀彈”策略用以留住人才。

有教育界人士指出,澳門的教育因為起點低,與內地、香港和世界上發達地區的水準相比,都還有一定距離。這主要是因為在澳葡時代對教育的重視不足。在1978年以前,澳葡政府只重視葡籍學生的教育而不關心華人後代,澳門華人子弟教育的重擔都落在了社會團體身上,一些社團、都會甚至個人為了解決華人下一代的教育問題,紛紛開辦了私立學校。回歸前私立學校占到全澳門的93.5%。1978年以後,澳葡政府才開始對華人教育給予一點支持,到1991年澳門才有了第一部 《教育法》,到1995年才有了7年免費教育,到1997年免費教育增加到10年。

今天澳門教育的多元化辦學,多學制並存,就是由於當時澳葡政府的不重視造成的。在澳門回歸後,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大大提升,澳門特區政府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在經費的投入、教育設施的完善、學校的管理、教師教學水準的提升、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教師待遇的提高等各方面都進行了大力度的改善。從2006年起,澳門實行15年免費教育,從幼稚園到高中全部免費,這項政策的受惠面是幾乎所有的澳門市民都受惠,未來將令澳門的教育取得巨大的發展,也將為培養多元化的人才打下基礎。

“切”:剖析人才不足的深層成因

切診是指用手觸按病人身體,藉此瞭解病情的一種方法。切脈又稱診脈,是醫者用手指按其腕後撓動脈搏動處,藉以體察脈象變化,辨別臟腑功能盛衰,氣血津精虛滯的一種方法。脈證間的內在聯繫,如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氣血津液出現虛滯,五臟功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