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雪》誕生村竟出了四位省委書記

1945年抗戰勝利後, 毛澤東飛抵重慶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期間,柳亞子贈毛澤東七律一首,同時向他“索句”。毛澤東便把9年前創作的《沁園春•雪》書贈給柳亞子,並致信雲:“初到陝北看見大雪時,填過一首詞,似與先生詩格略近,錄呈審正” 。

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在重慶《新民報晚刊》副刊一刊出,就立刻轟動山城,傳誦一時。連蔣介石的“文膽”陳佈雷都贊之曰:“氣勢磅、氣吞山河,可稱蓋世之精品。”

毛澤東9年前創作的《沁園春•雪》是在什麼地方寫的呢?據他自己書贈時柳亞子說是“初到陝北看見大雪時”。據劉繼興考證,這首詞的填寫地方就在陝北清澗縣一個偏遠的小山村,叫袁家溝。

袁家溝,位於陝北清澗縣城東60多公里處,離所屬的高傑村鎮政府也有10公里地,其東面10多公里是黃河,西面5公里是無定河。今天這個小小的山村的人口,也只有500多人,但卻先後走出過四位省委書記,不能不說是奇跡。

1936的2月5日,也即是農曆的正月十三,毛澤東冒著嚴寒,從川口過無定河,行程三十多公里,於下午到達清澗縣袁家溝村。隨後,東征紅軍總部一百多人也到達這裏。毛澤東在袁家溝住在農民白育才家的五孔窯洞裏。這五孔窯洞作為毛澤東舊居,於1978年12月毛澤東誕辰85周年時正式開放,陳列品有用具、地圖、貨幣和照片等。當時與毛澤東同行的還有周恩來等領導人,此行是為了指揮紅軍強渡黃河,取道山西,開赴河北及察哈爾抗日前線,以推動全國人民的抗日浪潮。

毛澤東到達袁家溝時,這裏已經飄了幾天鵝毛大雪,秦晉高原白茫茫一片,往日奔騰不息的黃河也披上了銀裝。千里冰封的北國雪景激發了詩人毛澤東的創作靈感,他決定填詞一首以借景抒發胸臆。2月7日,在白育才家的窯洞裏,毛澤東伏案於油漆斑駁的小炕桌,揮毫奮筆寫下了一首氣吞山河的詞,即《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填寫此詞時所用的小方桌,今天還安放在毛澤東居住過的那間窯洞裏。

著名的《東征宣言》也是在袁家溝寫的。此時,在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毛澤東、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突破黃河天險,毅然決然挺進山西,東征抗日。“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的司令員是彭德懷,政治委員是毛澤東,參謀長是葉劍英,副參謀長是張雲逸,政治部主任是楊尚昆。轄第1軍團,軍團長林彪(後為左權代理),政治委員聶榮臻;第15軍團,軍團長徐海東,政治委員程子華,副軍團長劉志丹;第28軍,軍長劉志丹兼(犧牲後1936年4月為宋時輪),政治委員宋任窮。

1936年2月20日晚8時整,東征渡河戰役打響,分兵兩路進行。一支是由團長張振山和連長曾國華帶隊的紅一軍團紅二師五團的25名勇士組成,他們從陝西綏德縣溝口村下面的華石畔分乘8只小船駛出,向對岸山西省柳林縣三交鎮的坪上村飛來。另一支是由師參謀長畢士悌親自帶領的紅十五軍團七十五師二二三團40余名勇士組成,他們由陝西清澗縣河口村分乘5只小船、2只大船出征,向對岸山西石樓縣賀家凹渡口沖去……

由於被敵人發現,偷渡改為強渡,戰鬥十分激烈。紅一軍團突擊隊在坪上渡口登岸後直搗三交鎮,全殲晉軍第七十二師楊貴有的一個營,繼而佔領留譽鎮,直逼中陽城。紅十五軍團突擊隊在賀家凹登岸後,全殲守敵一個連……

3月下旬,蔣介石、閻錫山,重兵堵截東征紅軍。4月5日,毛澤東、朱德以工農民主政府主席和軍委主席的名義發表《為反對賣國賊蔣介石、閻錫山阻攔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東渡抗日搗亂抗日後方宣言》,譴責了蔣、閻破壞抗日的罪行,並號召結成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了保存抗日力量,促進統一戰線的實現,中共中央決定紅軍回師陝北,5月1日至5日,紅軍勝利返回陝北革命根據地。

毛澤東東渡黃河離開袁家溝時,他已在這個小村住了十八天。就是這個小山村袁家溝,後來走出了四位共產黨的省委書記。他們是:白如冰,1912生,曾任山東省委第一書記;白棟材,1916年生,曾任江西省委第一書記;白治民,1918年生,曾任福建省委書記;白恩培,1946年生,曾任雲南省委書記,現任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這個偏遠小山村,還走出了八位副省級幹部,二十八位廳級幹部,一百多位縣處級幹部。

四位曾經的省委書記中,白如冰、白棟材、白治民都是毛澤東東征路過該村帶走的,當時帶走了一批革命青年。這個小山村出人才多的另一個原因,是村裏歷來重視教育,大力辦學,從清朝起,該村的私塾就沒有停辦過。

(劉繼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