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國前進與小英:刻意區隔或分進合擊?

「太陽花學運」四月十日撤出「立法院」時,曾聲言要「轉守為攻,出關播種」,並強調這只是一個逗號而已。本來人們認為,林飛帆、陳為廷、黃國昌等學運領袖將會「趁熱打鐵」,「乘勝追擊」,很快就會將「出關播種」付諸行動,但不知是受林義雄反「核四」禁食的衝擊影響,還是在台灣地區政治訴求瞬息萬變,一個熱點緊接著一個熱點,但每一個熱點的「熱度」僅有三幾天的情況下,找不到新的具有強大凝聚力及號召力的新議題,而一直未聞聲色,拖到昨日才宣佈成立「島國前進」的公民團體, 聲稱將會延續「佔領立法院」的精神,並透過社會運動的方式,與各公民團體分進合擊,進行政治局勢改革,尤其著重改革代議政治失靈、力推「民間版」兩岸協議 監督條例,與關注「自經區條例」審查。由於這些議題都是舊議題,而且在「太陽花學運」退潮後,已有不少政學兩界對之進行反思,因而這個「島國前進」的成 立,其「力度」就比「太陽花學運」爆發時遜色得多了,顯然已是強弩之末 。但也不能輕視之,畢竟「爛船還有三斤釘」,到時發作起來,還是將會「攪得週天寒徹」。

有 趣的是,在「太陽花學運」的過程中,由於林飛帆、陳為廷等主要學運領袖是「小英青年軍」的成員,而且學運的直接效應之一,就是成為狙擊本來要爭取連任民進 黨主席的蘇貞昌,並為蔡英文重掌民進黨權杖掃清所有障礙的主要動力,因而不少人都認為這些學運領袖及其所率領的原「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的成員們,未來將會 成為輔弼蔡英文的主力軍,而很湊巧的是,就在他們宣佈成立「島國前進」的昨日,蔡英文也將出席民進黨主席選舉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對兩岸關係發表了一番看法。 而蔡英文在談到兩岸關係問題時,卻表示維持和平穩定是重要的責任,要把兩岸交往從注重量,改變為優質的兩岸關係,並讓兩岸交流回歸民主化與透明化,不要再 被特定的政黨人士壟斷,雖然是針對國民黨的跡象十分強烈,但畢竟對兩岸關係的看法較為正面,這與「太陽花學運」凡兩岸交流合作必反,及昨日在宣佈成立「島 國前進」的記者會上,仍然強調將會延續學運時提出的政治口號相比,顯然是兩者之間「並不對盤」。而蔡英文昨日在被問到對「島國前進」的態度時,也回答以「各司其職」,這究竟是暗含刻意作出區隔之意,還是蔡英文將與「島國前進」分別裝扮紅白臉,相互呼應,分進合擊,暗中配合?這倒是值得認真觀察。

陳 為廷說,新組織目前為止沒有要成立政團或推候選人的打算,但林飛帆卻又留下了一個「在代議政治失靈的狀況下,落實、拿回人民參政的權利」的尾巴。其實,早 在「太陽花學運」仍在進行中之時,人們就已認為這場學運沒有那麼簡單,學運領袖們必然會力圖將他們所獲得的「高人氣」轉化為選票,進軍「立法院」,成為合 法的「佔領立法院」。因此,所謂沒有打算成立政團或參選之說,當不了真。反正台灣政客違背諾言如同「食生菜」,新老政客「退出政壇」的承諾根本就沒有兌現的考量。何況,學運領袖之一兼「軍師」的黃國昌,就曾與林義雄宣佈將會成立新政團,說不好這個「島國前進」,就是為未來成立新政團打下基礎。即使是現在所說的確是真心,但在日後倘其支持者強烈要求組黨時,也難以阻擋權力的誘惑:以其輕易就能發動六十萬人到凱道靜坐,又能有秩序地撤出,這麼大的動員能力和精神組織能力,就是票源,是台灣地區任何一位「立委」參選人都不具有的。這真是「食得唔好徙」,為何要白白浪費掉這些別人想要也要不到的寶貴選票資源?

「島國前進」宣稱,他們除了繼續關心和推動在「太陽花學運」期間提出的議題, 如力推「民間版」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及關注「自經區條例」的審查之外,還將會以社會運動方式領導政治改革作為運動路線,並推動「公投法」的補正與修法,推 動連署「廢止鳥籠公投法百分之五十投票率限制的公民投票提案」,串連公民要求還權於民。這就更是進一步暴露了這些學運領袖的「獨派」真實嘴臉。實際上,在「太陽花學運」期間毫不諱言追求「台獨」的學運領袖們,現在將其公民團體命令為「島國前進」,這個「島國」就顯然是含有將台灣地區視為「獨立主權國家」之意。而其降低「公投門檻」的訴求,就更是落實「法理台獨」的政治手段。這是因為,無論是透過「修憲」而廢除「憲法一中」,還是執行民進黨黨綱中「人民自決獨立建國」的規定,都需要付諸「公投」複決,或以公投來決定。但「憲法增修條文」及「公投法」所定的「門檻」甚高,讓「台獨」勢力難以得逞。現在「島國前進」要降低「公投門檻」,看來並不是要讓「核四公投」過關那麼簡單。聯繫到他們在「太陽花學運」中提出的「台獨」政見,也聯繫到他們將自己的團體的稱謂命名為有「台獨」意涵的「島國前進」,他們即使是辯才了得,要辯護自己的「降低公投門檻」訴求並不是為「獨立建國」開路,看來也難。其實,他們已經毫不掩飾自己對「台獨」的追求,因而也就根本不需要遮遮掩掩,辯護一番。

「島國前進」倘若真的成為「小英近衛軍」,可能會害了蔡英文。雖 然在台灣地區,懷有「台獨建國」想法的人確實不少,但畢竟若要他們付諸行動,卻沒有幾個願意去冒這個政治風險,何況他們所提出的推動連署「廢止鳥籠公投法 百分之五十投票率限制的公民投票提案」,即使是真的能徵集到「公投」成案的連署人數,要付諸「公投」也不容易通過,此前三次六題「公投」的失敗就是明證。 而當要為擺明是為「台獨公投」而掃清道路的「公投」進行時,相信選民們也不會拿台海的安定和自己的性命身家安全開玩笑。因此,昨日蔡英文對「島國前進」有一定的保留,並表達與「太陽花學運」有明顯距離的兩岸關係理念,似是擔心他們的「幫忙」,只能是幫倒忙,極為不利於她的「縮短最後一裏路工程」。或許,「各司其職」就是她要與學運領袖們保持一定距離的委婉說法。其實,當林飛帆、陳為廷是「小英青年軍」成員的說法甚囂塵上之時,蔡英文就沒有以此為恃,想法還說「與他們不熟」,就已作出了適當的切割。

(發自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