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大使的榮耀與哀傷

作為瀕危、稀有的物種之一,大熊貓的繁殖一直以來都被看作是頭等大事。

“迎迎”和“貝貝”是1975年9月中國贈送給墨西哥的一對大熊貓。也許是墨西哥城的氣候條件與大熊貓的家鄉四川相似,也許兩隻大熊貓足夠“夫妻恩愛”,1980年至1987年之間,迎迎在墨西哥查普特佩克動物園共生產了5胎共7個熊貓寶寶,其中成活了4個。它創造了海外熊貓的四個新紀錄:繁殖出第一胎中國以外出生的熊貓寶寶、哺育的寶寶數量最多、成活最多、完全自然交配並繁殖成功。查普特佩克因“迎迎”成了中國以外大熊貓數量最多的一家動物園,最多時共擁有6只。“迎迎”夫妻相繼去世後,查普特佩克動物園為了永遠紀念這對熊貓夫婦的功績,專門建立了一座紀念碑。

“迎迎”和“貝貝”因此成為1982年前被贈送他國的大熊貓中多子多福的一對。而隨著“熊貓外交”的向前推進,在走過商業借展階段之後,留洋的大熊貓終於在科研合作的名義之下有了一條“歸鄉路”。

“華盛頓最重要的居民之一”

時間來到了1999年8月21日,這一天“華美”出生於美國聖地亞哥動物園。2004年3月13日,“華美”從美國回到四川臥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成為第一隻在國外出生並回到國內的大熊貓。它於當年產下雙胞胎,其中一隻即為贈台大熊貓“團團”。之後的幾年裏,“華美”再度生下五個子女,其中“好好”作為她最小的孩子,于2014年2月與另一隻大熊貓“星徽”一起,奔赴比利時的天堂動物保育園區。

這註定是一個熱鬧而榮耀的家族,卻又是一個必須不斷面對相聚和分離的家族。“華美”的父母,正是1996年赴美參加中美大熊貓合作研究項目的“石石”和“白雲”。就在2013年9月7日,聖地亞哥動物園為已經生下6個寶寶的“白雲”舉辦了22歲生日慶祝會,“白雲”和她最小的寶寶“小禮物”在萬眾矚目中享用著一個5英尺高、215磅重、用竹子、水果和冰製作的大蛋糕。她的兩個女兒“蘇琳”和“珍珍”此前已於2010年9月榮歸故里,在四川定居。

“泰山”是目前全球擁有“粉絲”最多的大熊貓明星。它是大熊貓“美香”的第一個成活幼仔,於2005年7月9日出生在美國華盛頓國家動物園。它在華盛頓人心目中的地位,的確稱得上“重如泰山”:出生時起個名字就吸引了20多萬人上網投票。打噴嚏的視頻被發佈到YouTube上後,有超過5000多萬的點擊量。2005年12月22日首次亮相,1.3萬張免費票在不到兩個小時裏被搶光,票價在eBay上被炒到幾百美元一張。它擁有自己的“泰山粉絲俱樂部”,被視為“華盛頓最重要的居民之一”……

按照合作協議,“泰山”本應於2007年7月兩歲時回國,但在美方的強烈要求下,中國同意將“泰山”的留美時間延長兩年,在2009年夏天又再度延長了半年。

“泰山”離開的消息傳出,引發了美國民眾及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美國主流媒體都對這一事件進行了大量的報道。2010年1月30日,“泰山”作為華盛頓的親善大使回到家鄉四川臥龍。當日在華盛頓國家動物園,美國民眾在風雪中送別“泰山”。在運輸專機起飛的那一刻,美聯社用“肝腸寸斷”來形容美國民眾的心情。

死之哀傷

然而,對於1972年中國贈送給美國的大熊貓特使“玲玲”和“興興”來說,生育帶來的卻是遺憾和痛苦。“玲玲”盡了畢生的努力,共產下過四胎五仔,卻都不幸夭折。1983年8月21日淩晨3點18分,“玲玲”產下她一生中的第一隻幼仔。幼仔落地後,“玲玲”對它非常愛護,抱在懷中又摸又舔。三小時後,觀察者發現幼仔完全不動彈,但“玲玲”仍然愛撫備至,緊抱不放。第二天幼仔取出來時,確認已死亡。這個不幸的消息震動了美國,為此,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瑞士總部下半旗致哀,這在世界上還是第一次。

1992年12月31日,“玲玲”因心臟病平靜地死去,此時它已23歲。1997年,美國國家動物園專門為“玲玲”立碑:“本國的大熊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禮物,為幾百萬遊客帶來歡樂。”而“玲玲”去世7年後,28歲的“興興”也因年老引發腎衰竭,身體狀況急轉直下。動物園為了減輕它的痛苦,為它實施了安樂死。最後一餐“興興”的胃口還不錯,吃了竹子、番薯、米粥和它最喜愛的藍莓松餅。

“玲玲”和“興興”共同經歷了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和老布什5任美國總統,對中美關係發展作出了難以磨滅的貢獻,但與此同時,它們喪子之痛的經歷卻讓人感到心酸和哀傷。

大熊貓自身繁殖能力極差,且對生活環境要求極高,它們離開家鄉被迫適應不同的緯度、氣候、自然環境和食物,表面光鮮,但生活並不容易。據媒體報道,前期留洋大熊貓自然死亡的極少,大多死於腸胃消化系統的病變和生理紊亂性的疾病。

1957年十月革命勝利40周年之時被作為特殊國禮送往蘇聯的大熊貓“平平”,在莫斯科活了三年多就去世了,主要原因在於莫斯科的氣候與四川差異較大,飼養員缺乏經驗。曾經有日本空軍戰鬥機為其護航的“最有范兒的特使”——“蘭蘭”和“康康”,也分別於1979年和1980年死亡,在日本活了不到8年。更有甚者,1973年12月贈送給法國的黎黎,於1974年4月便已死亡。而1980年贈送給德國的“天天”,則在四年後因感染病毒而死。

事實上,即使是在合作研究時期,部分大熊貓也因命運多舛而客死他鄉。2007年3月26日,由中國租借給德國柏林動物園的22歲雌性大熊貓“嫣嫣”死於腸梗阻。同樣因為腸梗阻,在日本生活了8年的大熊貓“梅梅”在14歲的時候病故。

引起最多爭論的,則是2010年旅日大熊貓“龍龍”(日本名“興興”)在日本神戶王子動物園的意外死亡。當年9月,日方採用麻醉方式提取“龍龍”的精液,麻醉失效時,“龍龍”的心臟停止了跳動。調查結果表明,“龍龍”是在人工麻醉取精後恢復過程中發生嘔吐,嘔吐物誤入氣管導致窒息死亡。對此,臥龍大熊貓研究中心曾經表示,“龍龍”雖然處於青壯年時期,但從專業角度來看,采精的季節是不對的,因為雄性大熊貓是單季節發情動物,一年只有一次發情取精機會,大概是在3月至5月的春天。

活在“萬眾期待”之中

在互聯網時代,大熊貓的一舉一動都受到世人關注。各種熊貓頻道網站的開通,使得人們可以用直接快捷的方式,關注到熊貓的最新狀況。今年赴比利時的“星徽”和“好好”也開通了名為@XinHuiHaoHao的推特(Twitter)賬號,時不時向世界各地的粉絲們撒嬌賣萌。

萬千寵愛之下,各國為接收大熊貓這個“稀罕物”,都在租借、養殖、研究方面花費了大量的財力和物力。

“美香”和“舔舔”2000年抵達華盛頓時,住進一所約1800平方米的“獨棟別墅”裏。“星徽”和“好好”在比利時的新家是花費800萬歐元建設的“中國園林”。泰國清邁動物園則為“創創”和“林惠”建造了一座600平方米的雪景園,人工降雪使園內保持在零下6-7攝氏度,營造出四川家鄉的氣息。“凱凱”和“嘉嘉”在新加坡的新家是一個1500平方米的展示場所,裏面佈置了植物、人造瀑布、假山、水池等,全年恒溫恒濕。同樣,2011年為了迎接大熊貓“甜甜”和“陽光”,英國愛丁堡動物園為大熊貓館舍裝上了防彈玻璃。而在法國,伯瓦爾動物園甚至為“歡歡”和“圓仔”專門修建了一個糞便回收池,僅這一項,投資便需300萬美元。

“竹子”的供應是很多國外動物園必須面對的艱巨任務。1980年贈送給德國的大熊貓“寶寶”算是“熊貓特使”中最年長的一隻,它每天吃的竹子都是定期派專機從法國空運過來,經過消毒和冷藏以保證新鮮。華盛頓國家動物園的竹子則來自鄰近馬裏蘭州的一家農場。加拿大因為不產竹子,多倫多動物園必須每週從美國孟菲斯動物園進口約320公斤竹子,用以餵養“二順”。1974年“晶晶”和“佳佳”到達英國倫敦動物園。因為吃用的竹子需要進口、價格昂貴,對當時瀕臨破產的倫敦動物園來說,是個沉重的負擔。“晶晶”故去後,“佳佳”被租借給墨西哥查普特佩克動物園直到終老。

儘管各國都大費周章地儘量滿足大熊貓這個“寶貝”的要求,但有時大熊貓也會作出一些妥協——改變自身的喜好以更好地生存下去。“安安”是中國送給蘇聯的第二隻大熊貓,於1959年8月抵達莫斯科。最初,“安安”非常不習慣蘇聯的食物,除了竹子幾乎什麼都不吃。但全蘇聯幾乎找不到像樣的竹林,而無論是空運竹子還是在本地種植,花費巨大。無奈之下,工作人員只好慢慢培養“安安”入鄉隨俗。“安安”的食譜包括米粥、水果、蔬菜、甜茶等,樺樹、柳樹和椴樹的鮮嫩枝葉被嘗試用來代替竹子。最終,“安安”適應了蘇聯的食物,逐漸長大,並忘記了竹子的味道。據說,同時期生活在倫敦、作為世界自然基金會標誌原型的大熊貓“姬姬”,也學會了吃香蕉、橙子、白麵包、凝乳和雞肉等食物。

大熊貓們養尊處優,需要動物園耗資巨大的投入,但動物園並未做虧本的生意。大熊貓們成為各個動物園的“鎮園之寶”,為動物園不斷創下新的遊客入園人次紀錄和附帶經濟收入新高。特別是熊貓幼仔誕生時,專程來看它們的遊客更是川流不息。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曾在一篇文章裏描寫大熊貓在美國的生活:“公眾迷戀這種‘吃竹子的熊’,簡直就跟迷戀搖滾明星差不多。”現在,大熊貓們不需要再像上世紀80年代時它們的前輩那樣為遊客表演雜技、取悅他人了,它們只要在那裏,那副憨態可掬的樣子,就足以引起萬眾憐愛。

當然,留洋大熊貓們除了接待遊客,生育任務也成為它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的時候它們需要為生育奔波——搭乘飛機到另外的動物園和別的熊貓配對,有的時候則需接受人工授精。“林惠”和“創創”2003年由中國租借給泰國,直至2009年才產下一仔。2007年春天時,“林惠”和“創創”進行了首次人工受精,在這之前,動物園還給它們播放熊貓交配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