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顯耀:海陸雙棲的兩岸事務推手

臺灣海基會人事大風吹引來兩岸社會各界的關注。原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兩岸談判老將高孔廉遞交辭呈,從2月6日起正式生效,由台“陸委會特任副主委”張顯耀接棒,身兼海陸雙職。雖然“陸委會”高層兼職海基會秘書長並非首例,但隨著兩岸關係步入深水區,台當局此番動作也更具有深遠意義。張顯耀因何受到馬英九的重用?他在兩岸事務方面發揮著怎樣的作用?他接棒高孔廉又會對未來海基會、海協會事務協商及兩岸交流產生怎樣的影響?

政治生涯一路順遂

曾是宋楚瑜核心幕僚

年過50歲的張顯耀生於1963年11月6日,山東省昌樂縣人,畢業於法國巴黎第一大學,政治學博士。張顯耀原是國民黨員,曾擔任國民黨駐法國總支部常委兼主席,國民黨第15屆黨代表大會代表。1999年,張顯耀擔任“國安會”專案秘書,2000年輔助宋楚瑜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參與創立親民党,是宋楚瑜的核心幕僚,並在同年出任親民黨中央政策中心主任。2001年擔任“海基會”董事,2002年出任“經濟發展會議”兩岸組咨詢委員。2004年,在親民黨的提名下,張顯耀於12月在高雄當選第六屆“立委”。2007年,臺灣地區第七屆“立委”選舉首次採取“單一選區兩票制”的新選制,除了國民黨和民進黨兩大政黨外的小黨均被嚴重泡沫化,為了實現政治抱負,張顯耀重回國民黨,在次年1月當選臺灣地區不分區“立委”。

2012年2月,原“陸委會政務副主委”趙建民返校教書,馬英九又委任張顯耀為“陸委會副主委”。當年馬英九委任前臺聯黨不分區“立委”賴幸媛出任“陸委會副主委”,引來了泛藍陣營的不滿。為此,馬英九將其好友、原任企劃處長的張良任提升為“陸委會副主委”。張良任調任後,馬英九又調來自己的大陸政策主要私人咨詢對象的趙建民接替。當趙建民決定提前結束借調期返回政大教書時,馬英九馬上找到張顯耀接任,足見馬英九對張顯耀的器重。而在去年9月,台“行政院”發佈人事調整名單,時任“陸委會副主委”的張顯耀獲升為“陸委會特任副主委”。由於張顯耀曾是親民黨的創党成員,也曾是宋楚瑜的親信及核心幕僚,因此有傳聞說此舉是馬英九為了緩和與宋楚瑜及親民黨的關係,並讓張顯耀成為他的“監軍”。今年2月,兩岸談判老將高孔廉辭去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一職,台當局在數日權衡後,最終選定張顯耀身兼此職,至此,張顯耀已身兼“海陸”雙職,政治生涯再攀高峰。

兩岸經驗豐富

近期重大事務從未缺席

張顯耀在親民黨中被視為“鴿派”,他反“台獨”、反軍購,主張兩岸“三通”,承認“九二共識”,主張與國民黨合併。最值得一提的是,張顯耀在參與、處理兩岸事務上有豐富的經驗。在親民党成立後,張顯耀就曾參與過宋楚瑜的機要工作,2005年5月,宋楚瑜來北京訪問之前,他就是親民黨先遣小組成員,數次到北京籌備相關工作,其間他還與國台辦官員一起,共同撰寫胡錦濤與宋楚瑜會面後公開發表的《會談公報》,在“胡宋會”後向臺灣媒體宣讀。

此外,他曾擔任兩屆“立委”,對台“立法院”的政治生態和運作流程極為熟悉。他曾多次提案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相關條文,包括“修法”鬆綁赴陸投資上限,將陸配身份證取得由八年改為四年,積極促進兩岸台商包機直航等事宜。轉任“陸委會副主委”後,張顯耀除積極檢討陸生“三限六不”政策,推動大陸學生納入健保、大陸配偶身分取得年限等主管業務修法工作外,同時也主動配合各項重大政策倡導,功不可沒。2012年10月,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第一次登陸訪問北京、上海時,張顯耀也是訪問團成員之一,他與林中森及“陸委會主委”王鬱琦可說是陸海新官員與陸方交往接觸的新三角。而在當時,兩岸已經著手處理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等相關議題,張顯耀也在後期負責與“立法院”溝通相關“修法”內容。在去年兩岸服貿協議遭到民進黨、台聯黨等“立委”的阻撓時,他時常扮演“救火”的角色,在各黨籍“立委”與“陸委會”之間穿梭溝通,可謂是煞費苦心。他也是“陸委會”過去歷任“正、副主委”中,極少數曾經常到大陸,參加過“兩岸關係研討會”,與大陸相關官員、學者直接打過交道的一位臺灣官員。對大陸事務的認識也不僅局限在書刊資料上的介紹,能準確地分析掌握兩岸形勢和政策走向,推動兩岸事務的發展,包括2月備受各界關注的“張王會”等,都由張顯耀督導,而“張王會”順利進行,張顯耀自然功勞不小。

此外,張顯耀在處理危機事件方面也有豐富的經驗,他曾擔任“國安會”項目秘書,熟悉“國安”體系,參與過對“兩國論”的危機處理,具有極強的觀察力和前瞻性的危機意識。他為人低調,身段靈活,親和力強,也讓他深得馬英九當局的肯定與信任。

海陸要職一手抓

斡旋成效受期待

其實在臺灣,“陸委會”高層兼職海基會秘書長並不是首例,張顯耀也是第三位升為“海陸雙職”的官員。但在當前兩岸關係步入深水區的背景下,該人事調整更是馬政府強化“陸委會”與海基會相互協作、整合人事關係的重要舉措。

在2008年以前,海基會與海協會的協商被稱為“白手套”式交手,“陸委會”爭取官員上桌談判,也只有在觀光與包機議題部分有了初步進展,而“陸委會特任副主委”兼海基會副董事長與秘書長,是“陸委會”保有主導權的一貫做法,但意義並不大。到了2008年以後,兩岸協商雖取得一些重大進展,卻恰恰是在高孔廉不帶“陸委會”官職的情況下完成的任務。如今,兩岸關係步入深水區後面臨一系列挑戰,僅靠兩會“白手套”形式的協商解決一些敏感問題已不可能,更別說是在政治對話、政治互信機制等問題上,這就要求“陸委會”通過人事調整加強對海基會協商的政策指導與信息掌握力度。而“陸委會”和海基會一個負責政策的制定,一個負責談判實務,此前由不同人分開掌管,溝通不暢成為難以避免的事實,就連高孔廉也曾直言兩會信息交流不足,在談判攻防上恐遜于陸方的“兩塊招牌、一套人馬”,並呼籲“陸委會”應多聽聽海基會在談判前線的經驗。此次馬英九通過“陸委會”高層兼任海基會要職的方式,意旨正是要協調“海陸”兩會之間的溝通協調關係。

張顯耀憑藉其豐富的政治經歷以及超強的協作能力一直備受馬英九的欣賞,他熟悉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曾經擔任“立委”的經歷也讓他身段柔軟、口才靈便、擅長溝通,不同於過去政府官員僵硬的印象,在對外政策倡導時,張顯耀的嗓門最大,場面也最熱絡。此次張顯耀得到馬英九的欽點,身兼“陸委會”、海基會“海陸”雙職,不僅要負責政策協商會談,也要實打實地參與談判工作,兩會回歸到“一套人馬、兩塊招牌”的模式,不但有利於信息管道的暢通,更可憑藉雙重身份,加強“陸委會”與海基會之間的合作,整合海基會與海協會、“陸委會”與國台辦的雙向溝通管道,提高辦事效率。而張顯耀一向堅持務實開放的兩岸立場,主張兩岸交流與合作。他曾公開表示“九二共識”是兩岸建立政治互信的重要基礎,應在兩岸政治對話之前強化政治互信。秉持這樣的立場,張顯耀在處理兩岸實務問題上更將助推兩會協商的進度。

其次,張顯耀出任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一職,對於兩岸達成的共識更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去年兩岸簽署服貿協議後,由於“府院”溝通不足,到目前為止依舊卡在“立法院”而無所進展,如果此狀態持續下去,未來兩岸已協商的成果在臺灣島內仍會遇到不少的阻力。張顯耀在兼任海基會秘書長之後,將參與與大陸方面的一線談判,面對“立法院”質詢時就可以正面回應,對一線談判協商的具體事宜進行清晰明確的解釋說明,這勢必會緩解乃至消除“立法院”對“陸委會”及馬政府在兩岸事務上信息不透明、不公開的疑慮。再加上張顯耀對“立法院”的運作流程和政治生態極為瞭解,也是馬英九得力的溝通能手,兼任“海陸”雙職後更將提高“陸委會”、海基會與“立委”的協商溝通,有利於未來兩岸相關協議在“立法院”的順利通過。

此外,馬英九與親民党主席宋楚瑜的個人恩怨由來已久,尤其在去年親民黨“立法院”黨團的解散,馬英九擺明態度要“趕盡殺絕”,絲毫不給前盟友一點生存空間,也讓二人的關係再度“結冰”。今年年底臺灣將進行“七合一”選舉,在此關鍵關頭,對於馬英九來說,多個競爭對手遠比多個同盟戰友更可怕。而張顯耀是親民黨的創黨黨員,還曾是宋楚瑜的親信及核心幕僚,由他兼任海基會秘書長,對於改善馬當局與宋楚瑜及親民黨的關係也可起到一定的潤滑效果。

2月20日,張顯耀赴大陸召開兩岸協議檢討會議,這是他擔任海基會副董事長之後首次帶團參加兩會所安排的會議,受到各界關注。他將在未來的兩岸事務上掌握談判節奏,擔負起更多的責任,起到更為積極的作用。而根據臺灣的民調顯示,有近七成的民眾肯定並支持兩岸通過兩會制度性協商來處理兩岸交流的相關議題。在兩岸協議檢討會議上,張顯耀也表示未來兩會制度性協商的功能不僅不會弱化,而且會有更加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借助此次總結會,更加強化兩會制度性協商的角色與功能。不過在未來到了談判桌上,張顯耀能發揮多少作用,怎樣斡旋兩岸之間為兩岸交流發展盡力,還需拭目以待。

(劉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