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常態中前途無量的五大經濟

因房地產市場面臨銷售下滑等諸多風險,更多的投資者對中國經濟悲觀預期加劇,各種拯救房地產的言論和政策逐步顯現。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房地產市場的調整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會引起不小的經濟波動,但我要說的是,中國經濟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我們在擔憂當下的同時,請選擇相信未來。

中國有無法想像的人口基數和各種不可逆轉的需求,這些需求基於幾千年來的傳統和文化,更源自市場經濟的天然“魔力”,中國有很多產業生已經達到相當規模程度,這些可以挑起中國經濟大樑的產業不僅可以彌補房地產下滑帶來的問題,還可以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中國經濟的真正支柱。

中國需要房地產,但不需要房產經濟(以房地產為經濟支柱產業);無論中國經濟多麼龐大,依然需要找准聚焦點,拯救房地產經濟相當於在剝奪其他市場的資源和發展機遇;中國經濟真正需要的是以下經濟:

一、“舌尖”經濟

儘管中國還有1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按國際通行的統計標準,只要每人每天的生活費低於1美元就屬於貧困),但隨著中國民眾財富總量的增長,更多的人的消費能力在迅速提升,尤其是在吃喝方面。隨著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串紅,中國人對吃的情感和欲望似乎正在被古老的飲食文明喚醒,中國人到底有多能吃呢?

中國2011年吃掉了425億包方便麵,足夠阿爾及利亞人一年的一日三餐(阿爾及利亞人口為3870萬)。在吃掉這麼多泡面的同時,又會消耗掉多少榨菜?多少火腿?

中國是全球頭號豬肉消費國,2012年消耗了5200萬噸豬肉,全球半數豬“生活”在中國,活豬達到4.75億頭。豬也是需要“吃飯”的,4.75億頭活豬每日要吃掉多少飼料?得多少個人去種地、喂豬?背後又需要多少家企業服務?

跟美國、歐洲等諸多發達國家的餐飲需求相比,中國在這方面的需求量不僅源自人口基數問題,它是一種全面、複雜的新興需求,國際市場沒有任何先例可參考(不像房地產)。跟漢堡、蔬菜、牛奶、可樂、果汁等簡單的西方飲食比起來,中國人的“舌尖”需求對未來經濟的貢獻是最不能忽視的。

2012年時,有統計的中國餐飲企業所解決的就業人數就已經超過了1400萬(實際數量比這要大,很大一部分餐營業就業人員是沒法統計的)。要知道全球有160個國家的人口沒有超過1400萬,其中包括歐洲的希臘和葡萄牙。

二、“網購”經濟

由於中國一直以來存在對商業方面的各種管制,商人在中國有著特殊的壓力和挑戰,導致中國的商業模式一直欠發達,商業智慧被嚴重的遏制了。但自十年多來“網購”市場逐步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同,基於網絡的思考、消費、經商等模式可以說已經改變了中國社會各個層面,也正在改變中國經濟。

2013 年阿裏集團的電子商務交易總規模為1.542 萬億人民幣,交易額相當於黑龍江省的全年GDP,折算成美元是2480億美元,相當於芬蘭一年的經濟總量。2013年我國網購用戶達3.02億人,網購交易額超1.85萬億,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7.8%。我國網絡零售企業已創造了900多萬個就業崗位,2015年將達到3000萬個。預計到2020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規模最高將增長至4.2萬億元,相當於現在美國、日本、英國、德國和法國的市場之和。

基於網購的增長,2013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完成92億件,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業務量同比增長60%,最高日處理量突破6500萬件;快遞業務收入完成1430億元,同比增長36%。在當前的快遞行業中,直接就業的人員達到210萬,間接帶動的就業人員達240萬。有專業機構預測,“十二五”期間,我國物流業每年需新增就業人員約140萬人。

網絡零售在中國的發展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商業模式革新,中國目前依然是全球整體稅賦比較高的國家,且收入差距比較大,尤其是創業者面臨的各種阻礙眾多,這導致中國的民間商業必須要尋找一種低成本的經營模式,這種模式不僅能夠減少政府對其的幹預,又能更多的面對消費者,而互聯網給了更多的創業者從未有過的機會,這也就奠定了中國的網購市場將比全球任何一個網購市場更具活力,也將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且對於中國經濟極其重要的互聯網經濟。

三、“人流、物流”經濟

日益增長的“人口流動”正是經濟處在擴張和繁榮當中的一個標誌,當下的中國,毫無疑問是全球最忙碌的國家。雖然戶籍制度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正在阻礙大城市的發展,也遏制了諸多人口的自由遷徙,但人口的流動就像中國經濟的擴張一樣,不可逆轉,也不能逆轉。基於人口流動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不僅是跨地域和跨行業的,也是跨民族和宗教的,是經濟發展和民族融合的重要推動力,更是發展製造業的基礎。

中國運營的鐵路長度約9.3萬公里,可以繞地球兩周(赤道長達4萬公里)。2013年,國家鐵路累計發送旅客20.75億人(航空業發送旅客3.9億人);旅客周轉量完成10420.66億人公里。2013年,國家鐵路煤炭運量完成167858萬噸,石油運量完成12740萬噸,糧食運量完成10448萬噸,化肥及農藥運量完成8339萬噸。

2013年國家鐵路日均發送貨物881.1萬噸,相當於中國每日生產的鋼鐵和水泥總量(2013年中國每日生產粗鋼210萬噸,每日生產水泥660萬噸)。要知道,中國的粗鋼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49%;中國生產、消耗的水泥占全球的60%,中國兩年的水泥生產量超過美國整個20世紀水泥生產量。

2013年,中國生產汽車2211萬輛,銷售2198萬輛,相當於給臺灣省人民每人生產和銷售了一輛汽車(臺灣總人口約2300萬)。中國私家汽車保有量已達1.4億輛,僅次於美國。對於一國經濟來說,汽車的意義並不在於是一個代步工具,而是擴大了人們的生活範圍,除了幾個非常擁堵的城市,汽車給各類人群和各種商業活動都帶來了極大的效率。

然而,中國經濟的未來和希望並不是一家人買一套房子、買一輛汽車定居在某地(這不是中國夢),真正的中國夢應該是,基於奮鬥、事業、競爭、夢想和休閒旅遊之下的自由遷徙和加速流動。

奮鬥立國跟“安居”立國結局有天壤之別,一個如同美國,持續著創新和經濟活力,一個如希臘、西班牙等,最終變成懶散、負債和危機重重的“福利”社會。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過熱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口的流動,讓更多的年輕人被房貸綁架,從而綁在了一份工作、一座城市,大大的束縛了冒險意識和好奇心,也讓更多的激情和智慧埋沒在一座城市。這可能才是中國經濟最大的危機所在。

四、“大宗商品、製造業”經濟

2000-2012年間,全球穀物產量增加4.3億噸,其中中國增產1.34億噸,貢獻率達31%。中國2013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首次突破6億噸,進口1300萬噸,占國內消費量的2.4%。

因食品安全等影響國內食品消費的問題依然比較嚴重,中國市場對進口糧食等農業產品的需求逐漸在增大,整個農業產品的自給率在下降,不過需要承認的是,中國已經成功解決了13億人民的吃飯問題,用有限的耕地養活了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但我認為需要致敬的,並不是“領導”的偉大,而是市場經濟的偉大,此類生存奇跡並不是只有中國才能創造,縱觀以色列等國家在農業、科技等方面創造出來的奇跡,中國依然需要更多的謙遜和學習。

2013年中國原油消費量達到4.87億噸,接近俄羅斯一年的總產量(2013年俄羅斯石油產量預計為5.2億噸,是全球最大的產油國);中國2013年全年累計進口原油2.82億噸,原油的對外依存度已達到50%。

2013年中國生產黃金428噸,是全球最大的黃金生產國,內地2013年從香港淨進口黃金1108.8噸,黃金年消費量達到1176噸,占到全球總消費量的1/3,超過了中國央行1054噸的總儲備量。中國在銅鋁鉛鋅鎳錫市場也佔有著非常高的比重,中國銅產量占全球28%,消費量占全球43%;中國的氧化鋁產量為全球總產量(96314kt)的39.51%,消費量占全球總消費量的45%;中國煤炭生產占到全球的46%,煤炭消耗占全球49% 。

大宗商品市場不僅僅是製造業的基礎,更是所有以製造業立國的(諸如日本、德國等),以及金融業發達的國家(諸如英國、美國等)的必爭之地,誰能夠獲得大宗商品市場的貿易結算能力,誰就能獲得本幣對大宗商品的定價交易市場。我們都知道,為了爭取對石油的控制權和定價權,中東地區的戰火從來就沒有消停過。人民幣國際化的其中一個重要標誌是獲得對國際大宗商品的定價交易能力。

大宗商品市場還影響到一國的國際運輸安全。中國為何要如此重視海洋權益、南海問題等?為何要從戰略上建設通往東南亞、西伯利亞、歐亞大陸的鐵路運輸系統?我們的商業和同胞已遍佈全球,如何能獲得更安全的進口通路、如何能夠在發生危機的時候迅速將同胞們撤離、如何建立全球性的對同胞的安全性保護,這些都是未來市場需要面對的龐大需求,這些需求無論體現在陸海空運輸領域,還是軍事領域,都要基於製造業的強大,而製造業的強大需要大宗商品市場為基礎支撐。

2013年中國新增民航機超過400架(2013年空客公司交付的民用機也只有626架),中國目前還是私人飛機最大的消費市場,有專家預計中國未來幾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飛機買家。另外一個製造業不可忽視的市場是,中國消費電子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5000億元人民幣,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市場。

但無論是飛機還是電子產品,品牌及核心技術國產率還很低,龐大的需求量並沒有促使中國在高端製造業方面取得更多突破,這也說明製造業面臨的升級需求空間巨大且急迫,遠比加大房地產投資要重要得多。僅舉一例,2012年蘋果公司淨利潤417億美元(約2500億人民幣),要知道2012年萬科和保利作為銷售額前兩位的中國最大的房地產企業,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