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習馬會”渺茫?

“兩岸關係發展的推動是穩定的,是不會停滯的,希望大家不要對這件事進行一個子虛烏有的、不負責任的猜測。”9月初張志軍在美國訪問期間,面對臺灣媒體的“圍追堵截”,針對張顯耀“間諜門”一事做出了如下的回應。

張顯耀“間諜門”事件發生之後,臺灣島內紛紛猜測兩岸關係是否因此停滯,並再度對11月北京APEC會議上“習馬會”的達成表示悲觀。在相對悲觀的氣氛中,大陸國台辦副主任龔清概悄然赴台,並帶來了APEC會議邀請函。9月10日,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已妥善處理向臺灣發APEC邀請函一事”,並稱與13年前的上次相比,“情況顯然不同,這體現了兩岸關係改善與和平發展的成果”。據此,備受期待的“習馬會”到底能不能實現?進入決定倒計時階段。

“比較資淺的副主任”

在臺灣島內各界紛紛將目光投在張顯耀案是否影響兩岸關係的發展時,國台辦副主任龔清概已於8月底悄然抵台進行訪問。龔清概此次抵台的主要目的是與中南部農漁業者交流並談判虱目魚的採購價格。陳雲林、張志軍訪台後,大陸海協會、台辦系統官員訪台已成常態,龔清概的訪台並未在臺灣島內掀起波瀾。

然而,赴台期間龔清概還向臺灣方面悄然帶來了APEC會議邀請函,引發臺灣政界和媒體的激烈討論。此前,台媒還在討論大陸會否邀請臺灣參加APEC?大陸會派哪些特使?馬英九會不會接見特使?在“總統府”接見還是在臺北賓館接見等問題。龔清概帶來的APEC邀請函讓部分藍營政治人物長籲一口氣,“大陸派一個副部級的官員來,顯示了張顯耀案並未影響到兩岸關係的發展”,國民黨籍“立法委員”費鴻泰表示。

臺灣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一個月前被去職,理由是懷疑出賣情報給大陸,兩岸深陷“共諜門”事件影響。加之今年3月臺灣反服貿事件、年底臺灣舉行縣市長基層選舉等影響,兩岸人士均對兩岸關係呈現的停滯狀態表示憂心,每年都舉辦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即國共論壇),目前仍未見大陸方面發出開會邀請。臺灣媒體之前擔心,兩岸關係會否因此走入低谷。

然而,對於龔清概帶來邀請函,民進党主席蔡英文有不同看法。在出席新北市長選舉動員活動後,蔡英文對臺灣媒體表示:“根據歷年APEC的規格和流程,大陸派一個比較資淺的國台辦副主任來台遞交邀請函,顯然是層級不夠。”

而針對龔清概訪台“順道”帶來邀請函的行為,民進黨籍新北市長參選人遊錫也表示,馬英九如果接受這樣的處理方式,就是踐踏臺灣的“國家”尊嚴,馬英九應該向大陸表示抗議,否則就不適合擔任“總統”。

龔清概此前一直在福建平潭管委會工作,去年10月調任國台辦副主任,在臺灣島內的認知中,龔在國台辦副主任中位列第四。

“蔡英文在吹牛啦”,前“立法委員”、新党秘書長李勝峰向記者表示,“我敢打賭,蔡英文即使2016年當選,大陸如果再辦APEC會議的話,特使等級也不會超過龔清概。蔡英文當過陸委會主委,說出這種話來實在是沒有意義”。

往年APEC領袖會議都是在9月初前後由主辦國特使向臺灣發送邀請函,馬英九接見後指派出席代表。馬英九2008年執政後,連續5年由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代表出席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連戰2013年自請退休後,改由前“副總統”蕭萬長參會。2013年陸委會主委王鬱琦首次以顧問身份參加APEC,被視作是馬英九第二任期後兩年,最可能代表臺灣參加APEC的人選。

“大陸方面是張顯耀出事前兩天就決定派龔清概來台送邀請函的”,費鴻泰表示,“龔清概如期到來至少表明張顯耀事件沒有影響到兩岸關係。其他國家辦APEC時,送邀請函的都是些貿易代表、退休政治人物等,大陸派出現任副部級官員,說明還是對兩岸關係十分重視的”。2001年,大陸首次舉辦APEC時曾向臺灣海基會通過傳真的方式發送邀請函,“那時候是阿扁執政,以阿扁的性格他真有可能拿著邀請函就去了,所以大陸就發了一個沒名沒姓的邀請函,擺明瞭就是不讓你去嘛”,費鴻泰表示。

龔清概在向臺灣陸委會轉交APEC邀請函時,臺灣“外交部”官員同樣在場,對此,臺灣媒體表示,這顯示兩岸相互諒解與相互尊重的互動情況非常良好,大陸方面展示出了高度的善意。然而,馬英九並未對龔清概進行接見,也讓島內輿論頻加揣測。

2008年11月,馬英九曾接見了首次赴台的海協會會長陳雲林。雙方會見時並未對對方有任何稱呼,只是點頭致敬,互道“你好”。“馬英九以現在的支持率去接見大陸官員,見也會被罵,不見也許會更好一點”。臺灣資深媒體人趙少康點評道。

“習馬會”幾無望

今年年初,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與陸委會主委王鬱琦首次會面,隨後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赴京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密集登場的“張王會”和“習連會”曾讓臺灣島內認為是“習馬會”的鋪墊,11月北京舉辦的APEC上“習馬會”的舉辦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然而兩岸關係經過了近一年的發展,渠成的“習馬會”卻一直未見水到。

事實上,馬英九方面至今仍未放棄在APEC上舉辦“習馬會”的努力。在馬英九陣營看來,在北京APEC舉辦“習馬會”既可以發展兩岸關係,又可以以“國際場合”的理由在綠營反對者面前“交差”。

臺灣輔仁大學教授何思慎表示,APEC是“習馬會”最適當的場所,因為APEC的框架,“習馬會”既可以在保證兩岸對等,又可以無須涉及“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質變,不僅兼顧兩岸輿情,也能展現兩岸領導人共創東亞和平紅利的決心。“不過這個決定權顯然不在馬英九手裏,而是在大陸手上。”

馬英九自2008年當選至今,最大的政績就是兩岸關係的進展。2012年1月14日馬英九連任當天,就職演說中就曾表示第二任期內將拼“歷史定位”,並在多個場合表示希望能夠與大陸最高領導人見面和簽署兩岸和平協議,將兩岸交流從經濟領域發展到政治領域。

但大陸方面始終不願意將兩岸問題放置在國際場合進行討論,最近一年,國台辦至少五次在公開正式場合表示兩岸領導人會面持積極開放的態度,但堅定表示“習馬會”是兩岸自己的事,不需要借助國際會議的場合,可以自行發揮想像力。

大陸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所長周志懷在首屆兩岸和平論壇指出,未來幾年兩岸關係發展將鎖定在四個焦點:兩岸互設辦事處、張王會談、兩岸和平協議、“習馬會”。前三個是“習馬會”最終達成的條件。至今,周志懷所提出的“習馬會”三個條件只達成了一個,兩岸互設辦事處和兩岸和平協議的達成還遙遙無期,大陸方面看來,“習馬會”的時機很不成熟。

江宜樺在今年7月接受外媒訪問時表示,臺灣在處理兩岸關係上一直堅持“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原則,隨著張志軍和王鬱琦以正式職稱互訪之後,兩岸建立了“固定的協商化機制”,接下來的工作目標將是在對方設立辦事處,使“制度化的協商更為固定”。而在經濟貿易協議方面,服貿和貨貿“還沒有時間表”。馬英九曾在2011年底選舉期間談及《兩岸和平協議》的簽署,但在被民進黨攻擊之後幾乎絕口不提。

對“習馬會”具體討論的內容臺灣媒體也有擔憂,在服貿卡關、兩岸和平協議在島內支持度不高的情況下,“習馬會”實際上並無太多具有實際意義的話題可談。不過一位十分貼近馬英九的國民黨人士曾向《鳳凰週刊》記者表示,“習馬會”的意義遠非具體談判,僅兩人握手就具有極大的歷史意義,“馬英九可以擔任臺灣APEC的名譽團長,和習近平握手見面,或者參加完閉幕式拍完集體合影後就回臺灣,剩下的事情由蕭萬長或者王鬱琦來談。”不過該人士也向記者表示,“這只是一個設想,具體實施的可能性並不太大”。

(馬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