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先生紀念儀式才是習馬會最佳場合

新華社昨日發消息,謂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宣佈:「APEC」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於十一月十日至十一日在北京舉行。這次會議主題為「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APEC」經濟體領導人或代表將應邀與會。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並主持會議,及發表重要講話。

就此,由於中華台北經濟體已經宣布,將由蕭萬長以「領導人代表」的身份出席北京「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因而籍著北京「APEC」領導人實現「習馬會」固然是沒有機會,就是「會外會」也不可能。馬英九近來先恭後踞,先是發動媒體、學者進行「溫情攻勢」,起勁地鼓吹在北京「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實現「習馬會」,在明確得悉不可能後則利用發表「雙十講話」的機會發洩不滿情緒,北京都不為所動。

但這並非等於「習馬會」沒有機會。人們注意到,秦剛正式宣布舉行北京「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消息,是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當日發佈的。盡管此時,距離「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剛好是二十天,符合慣例,但為何不是早幾天或遲幾天宣布呢?很明顯,這似乎是將習近平在近期內,最重要的兩項政務緊連在一起。其中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是對內,是在群眾路線教育完成後,奠定中共第五代領導核心的權力基礎,此後就可集中精力進行國內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建設的「新常態」;而「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則是奠定習近平在亞太地區的大國領導人地位,此後在國際關係事務上也將是步入對外事務的「新常態」階段。

在對內和對外事務都安排妥當後,習近平就或可騰出手來處理台灣問題(還有香港「佔中」問題,但因香港已經回歸,置於中央人民政府有效管轄之下,不管反對派如何折騰,縱有翻雲騰霧的本領,也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因此馬英九還是有機會盼到實現「習馬會」的。

日前大陸多位涉台學者指出借助《中國時報》吹風,謂目前涉台單位有些提議,就是可以在明年三月十二日,利用孫中山逝世九十周年,請馬英九到南京中山陵謁陵,而實現「習馬會」。「大陸窗口一直開着,只要不在國際場合,要分幾次、用什麼名稱見,都可以談」。

這是一個極佳的好主意,因為可以巧妙地解決馬英九的「登陸身份」問題。實際上,馬英九要在「APEC」實現「習馬會」,根本不可能,因為關鍵這是國際場合。盡管馬英九強調自己是「經濟體領導人」,但其他與會的經濟體領導人擺明都是國家元首或政治首腦,而且還有一個「西雅圖模式」。這次打破了「缺口」,以後就難以「收補」。何況,二零一六年「總統」大選倘是由民進黨人當選,就將更難應對,其他輪流主辦經濟體或許會以此作為與中國進行施加壓力或討價還價的「籌碼」,習近平不會冒這個政治風險。

當然,站在馬英九方面易位思考,倘在平時要馬英九以中國國民黨主席身份到大陸,也有困難,即使他本人願意,也難以過得了民進黨等在野勢力乘機起哄這一關。

有人說,「習馬會」可以在新加坡等地進行,但這也是國際場合。--倘是馬英九以出席國際性會議方式,其違反一個中國原則的性質比到北京出席「APEC」還要嚴重;倘是馬英九訪問新加坡,豈非破了不能讓「中華民國總統」訪問「非邦交國」的鐵例?

反而已是置於一個中國框架之下的香港、澳門,不存在這個問題。但香港目前處於混亂狀態,即使「佔中」得以平息,反對派還將發動其他的抗爭活動。值得注意的是,這幾天在旺角進行激烈的黃毓民,就是忠貞的國民黨員;還有經常參加街頭抗爭活動的甄燊港,曾是國民黨港澳總支部的常委。倘馬英九訪問香港,他們勢必會搞出一些「動靜」,令北京尷尬。

倒是澳門較為適宜,尤其今年十二月二十日是澳門回歸十五周年,將舉行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十五周年大會暨第四屆澳門特區政府就職典禮,按慣例習近平必會到澳門,主持第四任行政長官崔世安的就職儀式。倘馬英九願意,也可以「台灣地區領導人」的身份前赴觀禮,並利用此機會,分別以「大陸地區領導人」和「台灣地區領導人」的身份,與習近平正式會晤。但問題是,民進黨可能會攻擊馬英九為「台灣地區特首」,「矮化中華民國」。

倘是孫中山逝世九十周年的紀念活動,尤其是在南京中山陵的謁陵儀式,馬英九以中國國民黨主席的身份出席,卻沒有上述有所困擾的問題。因為孫中山先生創立了中國國民黨,因而中山陵門前的石刻,刻的是「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按:《中國國民黨黨章》規定,相當於黨主席的「總理」職務,永遠保留給孫中山先生,如同「總裁」職務永遠保留給蔣介石先生一樣,從蔣經國先生起才改稱為「主席」),並非是強調他曾任的「臨時大總統」的身份。因而馬英九以中國國民黨主席身份出席,即使是站在民進黨的立場,也具有相當充足的正當性,難以罵得出口。

馬英九在出席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九十週年及謁陵儀式後,就可以進行兩黨領導人會晤。當然,為了避免「橫生枝節」,也可轉換身份,習近平與馬英九分別以「大陸地區領導人」和「台灣地區導人」身份會晤。

當然,現在馬英九的民意支持度如此低下,是否適合進行「習馬會」?其實,習近平也面臨一個不得不思考的問題,那就是馬英九的「總統」任期,是到二零一六年為止。倘當年台灣地區的「總統」大選,還是由國民黨的候選人當選,習近平還有機會實現兩岸領導人會面,反正習近平的國家主席任期,將會到二零二三年。但倘是民進黨的候選人當選,並再在二零二零年成功連任,民進黨執政就將到二零二四年,已經超越習近平的任期。在民進黨「凍結」而不是「廢除」「台獨黨綱」尚且如此困難之下,要進行兩岸領導人會晤就根本不可能。因此,為「穩陣」計,倘習近平只求單純實現兩岸領導人會面,不用理會馬英九的民意支持度,在台灣地區政治前景不確定之下,「習馬會」就是最有保障的選擇了。

但以習近平必須取得「超越前人」成效的心理,「習馬會」不可能只是握個手,拍個合照,應當具有實質性的內容。至少,馬英九也應承諾啟動《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第二項「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而習近平則回應以貫徹第四項「促進協商臺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這就是「雙贏」局面。倘二零一六年「總統」大選是由國民黨的候選人當選,當然就可以繼續落實執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又前進一大步,盡管在島內將會遇到各種阻力。但倘是由民進黨候選人上台而無法執行,那就不是習近平和馬英九的責任。

因此,馬英九何妨「接招」,積極回應這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