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力智庫倡推進特殊教育

【本報訊】群力智庫中心常務理事陳家良指出,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曾表示,擔憂澳門接受高等教育的殘疾學生人數過少。陳家良表示,當局需為高等院校制訂特殊教育的輔助指引,支援特學生的需要,在入學考試時提供軟硬件設施支援,以提升他們升大率。另外,他說當局在資優教育上欠缺全盤規劃,遠比國際水平落後,當局應建立資優生資料庫,作出相應的規劃,做好資源投放及師資培養工作,配合政府培育人才的策略。

日前有報章報導:「澳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六成,但有高等教育程度的殘疾人士僅佔群體的百分之三點七,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亦表明對澳門接受高等教育的殘疾學生人數過少表示擔憂。」高教辦回應指,基於尊重學校教育行政自主權,該辦不應發出相關政策指引。就此,群力智庫中心常務理事陳家良表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較難升學,令本身是弱勢的群體更為弱勢,成為社會被忽視的一群,這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公平問題,已引起國際關注,當局需要著力研究本澳的特教發展方針。

他指出,高教辦以「學校行政自主」為由而不推出以高校為對象的特殊教育指引,他不認同當局的說法,指出在沒有規範的情況下高教的特殊教育必定艱難前行,難有實質進展。他認為高教辦可以參考教青局的做法,一是設立專屬部門處理特教生的事務;二是向澳門具備條件的高校發出面向特教生的招生及輔導指引,提供相應的軟硬件輔助設施,以提升特教生的升大率及學習質量。同時,他呼籲本澳十所高等院校在具備條件的情況下,應主動接納特教生及融合生,並在入學考試時,為有特殊需要的應考生提供輔助工具,提高他們的考試成績,讓更多的特教生有機會入讀大學,推進本澳教育公平的深化工作。

資優教育欠缺全盤規劃

他說,按國際標準,特殊教育一般分身心障礙及資優兩類,澳門社會主流多討論身心障礙類,有關資優教育的研討則很少。在《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二0一一至二0二0年)》中明確提出「資優教育得到實質推進」。據此,陳家良認為,現時政府除了透過教育發展基金支援資優學生培訓外,當局欠缺全盤規劃,缺乏資優生的統計數字,甚至連一個清晰的框架論述亦欠奉,認為當局在資優教育發展上遠遠落後國際水平。

他說,資優教育另一個問題就是嚴重缺乏師資,為什麼會這樣呢?沒有求,何來供?他指出基於本澳的特殊教育嚴重傾向身心障礙類,而忽視資優教育,故很多有意報讀特教課程的升學者,都只能無奈放棄選讀資優教育課程。他認為,當局要就本澳的資優生展開調查及研究,建立資優生資料庫,並作出相應的規劃、資源投放及師資培養。

資優生是人才發展的重力量

從社會層面看,特區政府於年初成立人才發展委員會,制定「精英培養計劃」、「專才激勵計劃」及「應用人才促進計劃」,他相信,資優生必然是上述三項計劃的目標對象。因此,他建議特區政府在推動人才發展時,須要從基礎教育做起,深耕細作,加大力度優化資優教育的發展,以配合特區發展的人才需要。

陳家良指出,國際上的統計資料顯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學生中大約有十分之一存在特殊教育的需要。據悉,本澳正規教育的學生總額有六萬八千多名,當中只有一千三百名為特教生及融合生。而按國際標準推算,估計本澳應有六千多名為特教生及融合生。兩者相差如此巨大,換言之本澳存在很多隱性個案仍未被評估。陳家良認為存在大量隱性個案成因複雜,其中參與融合教育的學校偏少是主因之一。因此,如何推行「原校安置」是推進本澳特殊教育的關鍵工作,值得當局和教育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