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政府自砍最後一桿政績旗幟?

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雙橡園「升旗事件」表態,強調北京堅決反對台灣當局駐美機構舉行所謂「升旗」儀式,並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及再次要求美方恪守一個中國政策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慎重妥善處理涉台問題,防止此類事情再次發生之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薩基隨後在例行吹風會上,以回應記者提問的方式,作出正式的反應,指出美國國務院對雙橡園舉行「元旦升旗儀式」,事先並不知情,並強調這個儀式與美國政策不一致,美國仍完全堅持基於三個《聯合公報》和《台灣關係法》的一個中國政策。她還聲稱沒有美國政府人員以任何方式參加這個活動。

印象中,這是馬英九就任「總統」的六年來,美國對馬政府最「不客氣」的一次反應。盡管仍留有餘地,也盡管其所使用的詞語也屬例行公事,但其內涵卻很明確,就是決不容許台北方面派駐華盛頓的機構和人員,進行任何有違美國政府基於三個《中美聯合公報》及《台灣關係法》的一個中國政策的活動,美國政府的任何人員也將不會參加這樣的活動。

另外,美國國務院對台北駐美「代表」沈呂巡在雙橡園「升旗」後,有關「因為台美默契,才能於雙橡園恢復舉辦升旗典禮」的說法,頗為不悅,似是認為這有「拉美國下水」或「扯起虎皮當大旗」之意,因而當有記者追問普薩基,沈呂巡的說法是否說明台美之間有了更強勁關係和互信時,就明確指出,「我們的關係沒有改變」,亦即否定了沈呂巡「台美默契促成恢復舉辦升旗典禮」的說法。

這不啻是對馬政府和沈呂巡本人的「打臉」。 在沈呂巡本人而言,這位當年清廷「欽差總理台灣及各國事務大臣」沈葆楨的後人,也是林則徐的後人(沈葆楨的夫人林普晴是林則徐的親生女兒),更是馬英九高中時的同班同學——當時同學們週末放學後常一起混西門町,馬英九、沈呂巡和蘇永欽(蘇起之弟,現任「司法院」副院長)三人卻跑到舊台泥大樓前,在門口台階上玩起「總統與大使」的遊戲;由馬英九扮「總統」,蘇永欽演「總統幕僚長」,而沈呂巡堅持扮演「大使」,三人就在台泥階梯上模擬「大使」呈遞「國書」,沒想到當時的兒伴遊戲如今竟然成為現實,因而有人以「總統照顧同學」來形容沈呂巡的仕途發展。他雖然曾經有過「開砲猛轟台獨」的光輝事蹟,但卻又是一尊「反共」的「大砲」,從來毫不隱瞞其反對「一國兩制」的政治立場;據說他在雙橡園舉行元旦「升旗典禮」此舉,除了來自台北的指令之外,也有自己的個人英雄主義作祟的成分在內。因為他已預訂在今日(一月七日),返台到「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作有台美關係及美對台軍售等的專案報告,因而在啟程前就以此舉來為自己「壯行色」。但在普薩基否定了他的「台美有默契」之說後,卻又連忙聲稱雙橡園元旦「升旗典禮」是內部活動,不需要美方同意,因而事前未通知美方,也是為了避免讓中國大陸抗議,使得美方困擾,所以這是一種善意;但事後有與美方溝通並很快就獲得諒解,重點是台美關係沒改變。

然而,沈呂巡的所為,就連民進黨「立委」也不賞臉。實際上將於今日擔任「外交國防委員會」召委的民進黨「立委」邱志偉就指出,沈呂巡的做法在台灣可能被讚揚,但台美關係是台灣「外交」關係最重要一環,沈呂巡這樣做法個人也許突破了,但傷害的是台美互信關係,「外交官」不能太個人主義,應該要評估這樣做是否對台美關係造成影響。而同為「外交國防委員會」的民進黨「立委」蕭美琴則表示,應該要盡力去修補台美關係,不要影響雙方其他合作關係。 因而估計,沈呂巡今日將會在「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的答詢中,既會受到讚賞,又會被猛「K」一番。

在馬政府的層面來說,此一舉動顯示,馬英九正意圖在「外交」領域有所突破,來力圖挽回自己的「跛腳鴨」形象。實際上,自他的第二個「總統」任期開始,政績低下,民怨沖天,最後只餘下兩面旗幟,一面是兩岸關係,一面是「外交休兵」。而「太陽花學運」已將他的兩岸關係政績衝擊得七零八落,那就只好在「外交」領域進行衝刺,以掩飾自己的「無能」了。

本來,馬英九上任以來,一直奉行「外交休兵」政策,一反陳水扁的「烽火外交」。對此,北京給予了高度的善意回報。除了是同意台北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界衛生組織和估計氣象組織的相關活動之外,還婉拒了中南美洲一些台灣「邦交國」的建交要求。因此,除了是岡比亞是其自身的原因之外,六年來沒有一個「邦交國」與台灣「斷交」。這與陳水扁時期,不斷有「邦交國」宣布與台灣「斷交」的情況相比,形成強烈的對比。由此,「外交休兵」也成了馬英九據以自傲的重要政績之一,與兩岸關係比翼齊飛。

但在進來馬英九遭受一系列的錯頓,尤其是「九合一」選舉慘敗之後,再加上他未能出席北京「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認為顏面受損,因而就要在「外交」領域上「硬起來」。一方面,是為了掩飾自己「九合一」敗選的窘境,另一方面,也是要重新建立尊嚴。實際上,在雙橡園「升旗典禮」的翌日,馬英九就發表聲明說,這證明台灣六年多來推動「活路外交」的政策正確,在國際社會「中華民國」有更多奧援,也更有尊嚴。

此更進一步證明,此事件是馬英九與金溥聰精心安排的。金溥聰曾任台北駐美國「代表」,其在「代表處」的「餘威」仍在;而他現任「國安會」秘書長,「外交」事務是他所主管的事務之一。因此,「升旗典禮」充滿了由他策劃的斧鑿痕跡。

但這是破壞「外交休兵」的行為,盡管沒有陳水扁「烽火外交」那樣惡劣,但畢竟也已踐踏到了三個《中美聯合公報》中所揭櫫的「一個中國」政策的底線。  對此,北京再也不能忍讓了,因而以直接「問責」美國的方式,來側面「敲打」馬政府,以防範一向親美的馬英九,進一步扯起美國的「大旗」,來當作其進行「B型台獨」活動的「虎皮」。

當然,北京的強烈反應,還有著長遠的戰略考量,就是為「二零一六」台灣政局可能發生重大變化而預作舖墊,以堵絕有可能再次上台的民進黨當局進行「烽火外交」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