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蘇規蔡隨」,還是推倒重來?

蔡英文回鍋民進黨主席已有半年多,但她在兩年多前因為敗選「總統」而宣布辭去黨主席職務時,作出的「民進黨必須調整兩岸政策」結論,卻一直沒有被重新提起。這極有可能是發生了「太陽花學運」,使她對兩岸關係對民進黨的重要性發生了逆轉性的思考變化,實際上她在再次當選民進黨主席後,就曾說過「台獨」是年青人的「天然成分」,也曾對「凍結『台獨黨綱』」提案予以「凍結」處理,與兩年多前曾有的覺悟截然相反,因而使人強烈地感覺到,蔡英文已經自我否定了她兩年前有關民進黨差在「最後一里路」的結論,尤其是在民進黨狂勝「九合一」選舉,國民黨一蹶不振之後。因此,由曾是她在黨內強勁競爭對手創辦的「中國事務委員會」,也就不會受到她的重視,甚至會被她束之高閣。

但偏偏就在蔡英文對「二零一六」志得意滿之際,昨日卻傳來了她將於下週四重啟「中國事務委員會」的消息。從此舉動來看,蔡英文儘管曾經認為黨的兩岸政策已經不再是民進黨爭取重新執政的障礙,但最終仍是不得不回到兩年多前「總統」敗選檢討報告的結論上來。而促使她作出這個思維定勢轉變的主要因素,極有可能是來自黨的秘書長吳釗燮,在訪問美國期間,從美國華府官方及民間智庫獲得的重要信息,亦即是美國朋友仍然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不放心甚至是存在著嚴重的質疑。蔡英文為了在二零一六年的「總統」大選中,得到美國的諒解和支持,因而不得不重新拾起曾經被她「不屑」的「中國事務委員會」。

實際上,在民進黨獲得「九合一」選舉大勝後沒幾天,身兼民進黨駐美代表處主任的吳釗燮,就即到美國訪問,並向華府官方及民間智庫介紹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中的情況。而正因為民進黨朝向再次實現「政黨輪替」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因而美國朋友們都極為關注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提出了許多問題,包括民進黨在為二零一六年大選準備之際,未來是否可能接受北京的「一中」原則、對「九二共識」的立場、準備如何與中國大陸交往,以及如何緩解美國的擔憂等問題時,這就使得吳釗燮在不得不斷地強調,「儘管馬政府的兩岸政策引發的一些效應是這次地方選舉的諸多背景議題之一,不過臺灣與中國的關係並非這次地方選舉的議題,選民並非對兩岸政策進行『公投』,如果將選舉結果視為是對兩岸政策的選擇,那就會讓中國成為臺灣選舉的參與者,這種解讀非常不健康」的同時,也在思考,在美國朝野的認知中,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仍將是「最後一里路」的重要因素。而蔡英文在聽取了吳釗燮的匯報之後,也不敢輕怠這個問題。因此,與其說是蔡英文重新重視黨的兩岸政策,不如說是她更重視美國朋友的感受,而心猶不甘地拾起兩岸政策的議題。

而要調整黨的兩岸政策,按照「繼承」的原理,首先就必須重新啟動「中國事務委員會」的運作。但從過去一年多來蔡英文在參與「中國事務委員會」活動的態度看,她並非十分認同這個機構。實際上,蔡英文雖然是其九名成員之一,但並不熱衷參與其活動。在「中國事務委員會」的成立儀式上,雖然她有出席,但在黨主席兼「中委會」主委蘇貞昌致辭後,即以「有其他行程」為由離開。此後的幾次全體會議,她都是請假。直到最後一次全體會議審議《二零一四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時才出席,但卻對草案文本提出許多修改意見,連文件的標題也要依她「總統」敗選檢討報告的形式,使用「檢討」一詞。或許,蔡英文此時已經醞釀參選黨主席,因而要此份文件盡量能體現自己的思路。

不過,憑藉著「太陽花學運」的旋風而不費吹灰之力當選黨主席的蔡英文,在「回鍋」後卻深受「太陽花效應」的影響,發表了「台獨是年青人的天然成分」的談話,認為再也無需調整黨的兩岸政策。因而在重任黨主席後,除了是在「全代會」上擱置了「凍結『台獨黨綱』」的提案之外,也並未按照《中國事務委員會設置要點》的規定,恢復其活動並定期召開會議。雖然曾舉行過一次非正式的談話會,但其主旨並非是在討論黨的兩岸政策,而是商討馬英九對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訪台的對策。

現在,經過「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獲全勝,蔡英文的黨內地位政定於一尊;在黨外,她的「二零一六前景」也被看好。只要不犯重大錯誤,也不出意外,尤其是陳水扁不跑出來「攪局」,柯文哲也不跳出來挑戰,她已說篤定當選,民進黨已是「準執政黨」。

但還有「美國態度」這一道「坎」,而美國雖然尊崇「政黨輪替」的「普世價值」,但卻擔心民進黨會重蹈陳水扁大搞「台獨」分裂活動,踐踏美國必須遵守的三個《中美聯合公報》的底線,至少也是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不放心。因此,當民進黨完成「九合一」選舉的所有後續工作,包括各縣市議會議長選舉,及「立委」補選的提名之後,就必須按照吳釗燮訪問美國的匯報,處理黨的兩岸政策的事務了。

在此背景下,蔡英文首先需要重啟「中國事務委員會」,但究竟是「蘇規蔡隨」,還是「重起爐灶」,就頗為值得注意。顯然,在當時蔡英文就對《二零一四對中政策檢討紀要》並不盡滿意的,在「太陽花學運」後可能還會有新的想法,在加上「天不能容二日」的心理因素,她可能不會為蘇貞昌「抬轎再吹喇叭」,因而將會廢棄《二零一四對中政策檢討紀要》,重新制定一份充滿「蔡英文語言」的文件。實際上,蔡英文當時堅持要在這份文件上前綴以「二零一四」,就已為其「具有時間局限性」埋下了伏筆。

但無論如何,這個機構將不會改名,仍然保留「中國事務委員會」的稱謂,至少是將不會接受黨內部分人的建議,將「中國」改為「兩岸」。因為這符合蔡英文參與研擬「兩國論」的「國家定位」。按此思維邏輯,民進黨即使是檢討兩岸政策,也將不會凍結「台獨黨綱」,至多是以「新決議文」來取代《台灣前途決議文》及《正常國家決議文》而已。實際上,民進黨內的一些中生代,早就在醞釀提出新決議文,除了是已經向「全代會」提交的《台海人權決議文》(已交由中執會處理)之外,據說現正草擬《「中華民國」決議文》草案。

值得注意的是,近來被懷疑與「新潮流系」結盟的蔡英文,今次又藉著重啟「中國事務委員會」的機會,在會內壯大「新潮流系」的力量,籍著直轄市長應是其當然委員的理由,將原是該會發言人的鄭文燦「升格」為委員,這就使得「新潮流系」在該會中,已有陳菊、賴清德、吳乃仁、邱義仁等四人的基礎上,再增一人,而且鄭文燦還是「新潮流系」的總召(以「新社會智庫」理事長的名義)。 而「新潮流系」的態度,是在政治上堅持「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名字為『中華民國』」的定位,但在經濟文化等領域,卻主張兩岸交流。這與蔡英文的大陸觀,頗為接近。可能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