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聚焦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於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 受到台灣媒體的普遍關注。台灣“中央社”、聯合報、中國時報、旺報等主流媒體都做了相關報道,普遍認為,以往多以“黨建”為主題的中共中央全會,本次專題討淪“依法治國”問題,在中共黨史上尚屬首次,其意義值得關注與探究。

展現中共中央反腐決心與魄力

旺報社評認為,自習近平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以來,最震撼人心的政績就是雷厲風行反腐,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前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前全國政協副主席蘇榮等“大老虎”被查辦,還有近50位省部級官員相繼中箭落馬,凸顯了習近平反腐敗的決心與魄力。在此反腐的浪尖上,民氣可用,十八屆四中全會順勢強化全黨的依法治國理念,讓反腐制度化,用制度反腐,歸根結底就是如何實現習近平在去年1月中紀委會議上強調的“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裏”。旺報“觀點”欄目文章稱,習近平總書記上任後,射出“反腐三箭”,包括嚴查三公經費、中央八項規定和反四風運動,招招打在貪官痛點上。事實証明,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早就在計劃一條“制度化反腐”的整體解決方案,那就是“依法治國”。

“中央社”評論稱,中共新領導班子上任以來積極反腐,以十八屆四中全會順勢強化中共全黨的依法治國理念,正是時機。四中全會的“依法治國”兩大看點為“司法體制改革”與“反腐制度化”,四中全會更將成為反腐從治標到治本的轉折點。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趙建民認為,四中全會公報中司法改革占了絕大部分,可看出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法制化的決心。

聯合報社論稱,十八屆四中全會最值得慶賀與注目的,無疑是“依憲治國”與“依憲執政”寫進了“公報”與 “決定”,這是一次重大歷史事件。聯合晚報認為,四中全會勾勒出政法領域改革藍圖,表明中共中央整頓“權大於法”亂象的決心。“依法治國”的口號和方略,早在中共十五大時即提出,也已載人憲法,此次重啟“依法治國”,有其特殊考慮和任務。習近乎以反腐打貪、整頓吏治、推進改革響應大陸社會的期待,獲得廣大民意支持,“依法治國”正是鞏固反腐成果、推進改革的一項利器或工具。

十八屆四中全會閉幕後,旺報發表社評指出,中共再次轉向法治建設,相信於國家、於社會都會是一種互贏的局面。把中國建設成為法治國家,實現民主政治,是百餘年來一代代中國人民的理想,同時,實現這個理想的過程歷經了曲折險阻。把法治、民主問責和強政府有機結合起來,中國夢的實現將會是美麗而光明的。

“依法治國”是兩岸心靈契合的開始

旺報發表題為《法治是兩岸心靈契合的開始》社評指出,習近平前不久強調,兩岸統一更重要的是心靈契合。不可諱言,現在兩岸間的鴻溝,與大陸司法不公有關。倘台商在大陸遇上糾紛,可以順利上法院尋求公道,可以透過司法保護其權益,台商們將會額手稱慶。倘大陸真正實現依法治國,兩岸依《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大陸司法機關能依法處理進而遣返台灣經濟犯,台灣民眾將會鼓掌喝采。甚至,兩岸此時若能同時依法行政,遵循食品安全協議,聯手依法整治黑心廠商,讓不良商人無所遁逃,兩岸民眾會齊聲叫好。十八屆四中全會推動全面依法治國,劍及履及,建立法治中國,同時建立立法的民意基礎與提升立法品質,那麼哪天兩岸達到同是讓華人引以為榮的法治社會,兩岸人民的心靈契合自然水到渠成。

旺報署名文章認為,兩岸已經簽署投資保障協議,而在陸台商的財產和人身安全,還需要靠大陸更完善的司法系統保障。四中全會端出“依法治國升級版”,其中特別強調包括法官、律師在內法治隊伍的專業和正規化;同時誓言杜絕關系案、人情案與金錢案,更令人眼睛一亮的是,原本外界不甚看好的“獨立審判”字眼也出現在四中全會公報中,釋出“依法治國”的強力改革訊號,可望為在大陸台商撐起更大的保護傘。大陸法治工程盡管千頭萬緒,但這次全會顯然跨出了一大步。

將對經濟層面產生潛在影響

中國時報發文表示,十八屆四中全會還將對經濟產生重要影響,將確立經濟新常態,重點是幫助企業朝高附加價值轉型,成長動力轉為內需發動。旺報分析文章認為,四中全會是為大陸下一步的經濟改革和結構調整“攻關”,將強力推進國企改革。同時,“依法治國”將給經濟發展帶來更多公平機會。“依法治國”對股票市場意義重大,各方期待不小,並將對土地流轉、環保、資訊安全、軍工等四大板塊及其個股帶來政策紅利。

聯合報文章認為,四中全會將提供更多政策指引,而大陸會繼續把調整經濟結構與創新擺在首位,力求平衡改革與發展,亦即通過“除弊”達到“興利”的目的。國民黨國政研究基金會科技經濟組副研究員譚瑾瑜認為,四中全會看似以法治為主,其實是中共党內精英檢視經濟施政成果,以及擬定未來經濟方針的重要會議,大陸當前經濟政策路線正確與否,將是日後能否依法治國並保持社會穩定的屏障。中華日報社論稱,從廣泛角度來說,貪官汙吏、官商勾結、官官相護、有法不依等惡狀,都牽涉到法制層面,對大陸官民乃至境外投資者而言,這些惡狀更成為推動經濟的絆腳石。習近乎整肅貪腐絕不手軟,“依法治國”也就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

此外,台媒注意到,四中全會公報提到將“依法保証 ‘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祖國統一”,以及“依法保護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權益”,但對有關內容進行了不同角度的解讀。

(郝傳璽/文)

台媒聚焦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於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 受到台灣媒體的普遍關注。台灣“中央社”、聯合報、中國時報、旺報等主流媒體都做了相關報道,普遍認為,以往多以“黨建”為主題的中共中央全會,本次專題討淪“依法治國”問題,在中共黨史上尚屬首次,其意義值得關注與探究。

展現中共中央反腐決心與魄力

旺報社評認為,自習近平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以來,最震撼人心的政績就是雷厲風行反腐,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前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前全國政協副主席蘇榮等“大老虎”被查辦,還有近50位省部級官員相繼中箭落馬,凸顯了習近平反腐敗的決心與魄力。在此反腐的浪尖上,民氣可用,十八屆四中全會順勢強化全黨的依法治國理念,讓反腐制度化,用制度反腐,歸根結底就是如何實現習近平在去年1月中紀委會議上強調的“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裏”。旺報“觀點”欄目文章稱,習近平總書記上任後,射出“反腐三箭”,包括嚴查三公經費、中央八項規定和反四風運動,招招打在貪官痛點上。事實証明,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早就在計劃一條“制度化反腐”的整體解決方案,那就是“依法治國”。

“中央社”評論稱,中共新領導班子上任以來積極反腐,以十八屆四中全會順勢強化中共全黨的依法治國理念,正是時機。四中全會的“依法治國”兩大看點為“司法體制改革”與“反腐制度化”,四中全會更將成為反腐從治標到治本的轉折點。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趙建民認為,四中全會公報中司法改革占了絕大部分,可看出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法制化的決心。

聯合報社論稱,十八屆四中全會最值得慶賀與注目的,無疑是“依憲治國”與“依憲執政”寫進了“公報”與 “決定”,這是一次重大歷史事件。聯合晚報認為,四中全會勾勒出政法領域改革藍圖,表明中共中央整頓“權大於法”亂象的決心。“依法治國”的口號和方略,早在中共十五大時即提出,也已載人憲法,此次重啟“依法治國”,有其特殊考慮和任務。習近乎以反腐打貪、整頓吏治、推進改革響應大陸社會的期待,獲得廣大民意支持,“依法治國”正是鞏固反腐成果、推進改革的一項利器或工具。

十八屆四中全會閉幕後,旺報發表社評指出,中共再次轉向法治建設,相信於國家、於社會都會是一種互贏的局面。把中國建設成為法治國家,實現民主政治,是百餘年來一代代中國人民的理想,同時,實現這個理想的過程歷經了曲折險阻。把法治、民主問責和強政府有機結合起來,中國夢的實現將會是美麗而光明的。

“依法治國”是兩岸心靈契合的開始

旺報發表題為《法治是兩岸心靈契合的開始》社評指出,習近平前不久強調,兩岸統一更重要的是心靈契合。不可諱言,現在兩岸間的鴻溝,與大陸司法不公有關。倘台商在大陸遇上糾紛,可以順利上法院尋求公道,可以透過司法保護其權益,台商們將會額手稱慶。倘大陸真正實現依法治國,兩岸依《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大陸司法機關能依法處理進而遣返台灣經濟犯,台灣民眾將會鼓掌喝采。甚至,兩岸此時若能同時依法行政,遵循食品安全協議,聯手依法整治黑心廠商,讓不良商人無所遁逃,兩岸民眾會齊聲叫好。十八屆四中全會推動全面依法治國,劍及履及,建立法治中國,同時建立立法的民意基礎與提升立法品質,那麼哪天兩岸達到同是讓華人引以為榮的法治社會,兩岸人民的心靈契合自然水到渠成。

旺報署名文章認為,兩岸已經簽署投資保障協議,而在陸台商的財產和人身安全,還需要靠大陸更完善的司法系統保障。四中全會端出“依法治國升級版”,其中特別強調包括法官、律師在內法治隊伍的專業和正規化;同時誓言杜絕關系案、人情案與金錢案,更令人眼睛一亮的是,原本外界不甚看好的“獨立審判”字眼也出現在四中全會公報中,釋出“依法治國”的強力改革訊號,可望為在大陸台商撐起更大的保護傘。大陸法治工程盡管千頭萬緒,但這次全會顯然跨出了一大步。

將對經濟層面產生潛在影響

中國時報發文表示,十八屆四中全會還將對經濟產生重要影響,將確立經濟新常態,重點是幫助企業朝高附加價值轉型,成長動力轉為內需發動。旺報分析文章認為,四中全會是為大陸下一步的經濟改革和結構調整“攻關”,將強力推進國企改革。同時,“依法治國”將給經濟發展帶來更多公平機會。“依法治國”對股票市場意義重大,各方期待不小,並將對土地流轉、環保、資訊安全、軍工等四大板塊及其個股帶來政策紅利。

聯合報文章認為,四中全會將提供更多政策指引,而大陸會繼續把調整經濟結構與創新擺在首位,力求平衡改革與發展,亦即通過“除弊”達到“興利”的目的。國民黨國政研究基金會科技經濟組副研究員譚瑾瑜認為,四中全會看似以法治為主,其實是中共党內精英檢視經濟施政成果,以及擬定未來經濟方針的重要會議,大陸當前經濟政策路線正確與否,將是日後能否依法治國並保持社會穩定的屏障。中華日報社論稱,從廣泛角度來說,貪官汙吏、官商勾結、官官相護、有法不依等惡狀,都牽涉到法制層面,對大陸官民乃至境外投資者而言,這些惡狀更成為推動經濟的絆腳石。習近乎整肅貪腐絕不手軟,“依法治國”也就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

此外,台媒注意到,四中全會公報提到將“依法保証 ‘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祖國統一”,以及“依法保護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權益”,但對有關內容進行了不同角度的解讀。

(郝傳璽/文)

台媒聚焦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於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 受到台灣媒體的普遍關注。台灣“中央社”、聯合報、中國時報、旺報等主流媒體都做了相關報道,普遍認為,以往多以“黨建”為主題的中共中央全會,本次專題討淪“依法治國”問題,在中共黨史上尚屬首次,其意義值得關注與探究。

展現中共中央反腐決心與魄力

旺報社評認為,自習近平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以來,最震撼人心的政績就是雷厲風行反腐,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前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前全國政協副主席蘇榮等“大老虎”被查辦,還有近50位省部級官員相繼中箭落馬,凸顯了習近平反腐敗的決心與魄力。在此反腐的浪尖上,民氣可用,十八屆四中全會順勢強化全黨的依法治國理念,讓反腐制度化,用制度反腐,歸根結底就是如何實現習近平在去年1月中紀委會議上強調的“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裏”。旺報“觀點”欄目文章稱,習近平總書記上任後,射出“反腐三箭”,包括嚴查三公經費、中央八項規定和反四風運動,招招打在貪官痛點上。事實証明,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早就在計劃一條“制度化反腐”的整體解決方案,那就是“依法治國”。

“中央社”評論稱,中共新領導班子上任以來積極反腐,以十八屆四中全會順勢強化中共全黨的依法治國理念,正是時機。四中全會的“依法治國”兩大看點為“司法體制改革”與“反腐制度化”,四中全會更將成為反腐從治標到治本的轉折點。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趙建民認為,四中全會公報中司法改革占了絕大部分,可看出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法制化的決心。

聯合報社論稱,十八屆四中全會最值得慶賀與注目的,無疑是“依憲治國”與“依憲執政”寫進了“公報”與 “決定”,這是一次重大歷史事件。聯合晚報認為,四中全會勾勒出政法領域改革藍圖,表明中共中央整頓“權大於法”亂象的決心。“依法治國”的口號和方略,早在中共十五大時即提出,也已載人憲法,此次重啟“依法治國”,有其特殊考慮和任務。習近乎以反腐打貪、整頓吏治、推進改革響應大陸社會的期待,獲得廣大民意支持,“依法治國”正是鞏固反腐成果、推進改革的一項利器或工具。

十八屆四中全會閉幕後,旺報發表社評指出,中共再次轉向法治建設,相信於國家、於社會都會是一種互贏的局面。把中國建設成為法治國家,實現民主政治,是百餘年來一代代中國人民的理想,同時,實現這個理想的過程歷經了曲折險阻。把法治、民主問責和強政府有機結合起來,中國夢的實現將會是美麗而光明的。

“依法治國”是兩岸心靈契合的開始

旺報發表題為《法治是兩岸心靈契合的開始》社評指出,習近平前不久強調,兩岸統一更重要的是心靈契合。不可諱言,現在兩岸間的鴻溝,與大陸司法不公有關。倘台商在大陸遇上糾紛,可以順利上法院尋求公道,可以透過司法保護其權益,台商們將會額手稱慶。倘大陸真正實現依法治國,兩岸依《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大陸司法機關能依法處理進而遣返台灣經濟犯,台灣民眾將會鼓掌喝采。甚至,兩岸此時若能同時依法行政,遵循食品安全協議,聯手依法整治黑心廠商,讓不良商人無所遁逃,兩岸民眾會齊聲叫好。十八屆四中全會推動全面依法治國,劍及履及,建立法治中國,同時建立立法的民意基礎與提升立法品質,那麼哪天兩岸達到同是讓華人引以為榮的法治社會,兩岸人民的心靈契合自然水到渠成。

旺報署名文章認為,兩岸已經簽署投資保障協議,而在陸台商的財產和人身安全,還需要靠大陸更完善的司法系統保障。四中全會端出“依法治國升級版”,其中特別強調包括法官、律師在內法治隊伍的專業和正規化;同時誓言杜絕關系案、人情案與金錢案,更令人眼睛一亮的是,原本外界不甚看好的“獨立審判”字眼也出現在四中全會公報中,釋出“依法治國”的強力改革訊號,可望為在大陸台商撐起更大的保護傘。大陸法治工程盡管千頭萬緒,但這次全會顯然跨出了一大步。

將對經濟層面產生潛在影響

中國時報發文表示,十八屆四中全會還將對經濟產生重要影響,將確立經濟新常態,重點是幫助企業朝高附加價值轉型,成長動力轉為內需發動。旺報分析文章認為,四中全會是為大陸下一步的經濟改革和結構調整“攻關”,將強力推進國企改革。同時,“依法治國”將給經濟發展帶來更多公平機會。“依法治國”對股票市場意義重大,各方期待不小,並將對土地流轉、環保、資訊安全、軍工等四大板塊及其個股帶來政策紅利。

聯合報文章認為,四中全會將提供更多政策指引,而大陸會繼續把調整經濟結構與創新擺在首位,力求平衡改革與發展,亦即通過“除弊”達到“興利”的目的。國民黨國政研究基金會科技經濟組副研究員譚瑾瑜認為,四中全會看似以法治為主,其實是中共党內精英檢視經濟施政成果,以及擬定未來經濟方針的重要會議,大陸當前經濟政策路線正確與否,將是日後能否依法治國並保持社會穩定的屏障。中華日報社論稱,從廣泛角度來說,貪官汙吏、官商勾結、官官相護、有法不依等惡狀,都牽涉到法制層面,對大陸官民乃至境外投資者而言,這些惡狀更成為推動經濟的絆腳石。習近乎整肅貪腐絕不手軟,“依法治國”也就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

此外,台媒注意到,四中全會公報提到將“依法保証 ‘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祖國統一”,以及“依法保護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權益”,但對有關內容進行了不同角度的解讀。

(郝傳璽/文)

台媒聚焦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於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 受到台灣媒體的普遍關注。台灣“中央社”、聯合報、中國時報、旺報等主流媒體都做了相關報道,普遍認為,以往多以“黨建”為主題的中共中央全會,本次專題討淪“依法治國”問題,在中共黨史上尚屬首次,其意義值得關注與探究。

展現中共中央反腐決心與魄力

旺報社評認為,自習近平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以來,最震撼人心的政績就是雷厲風行反腐,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前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前全國政協副主席蘇榮等“大老虎”被查辦,還有近50位省部級官員相繼中箭落馬,凸顯了習近平反腐敗的決心與魄力。在此反腐的浪尖上,民氣可用,十八屆四中全會順勢強化全黨的依法治國理念,讓反腐制度化,用制度反腐,歸根結底就是如何實現習近平在去年1月中紀委會議上強調的“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裏”。旺報“觀點”欄目文章稱,習近平總書記上任後,射出“反腐三箭”,包括嚴查三公經費、中央八項規定和反四風運動,招招打在貪官痛點上。事實証明,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早就在計劃一條“制度化反腐”的整體解決方案,那就是“依法治國”。

“中央社”評論稱,中共新領導班子上任以來積極反腐,以十八屆四中全會順勢強化中共全黨的依法治國理念,正是時機。四中全會的“依法治國”兩大看點為“司法體制改革”與“反腐制度化”,四中全會更將成為反腐從治標到治本的轉折點。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趙建民認為,四中全會公報中司法改革占了絕大部分,可看出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法制化的決心。

聯合報社論稱,十八屆四中全會最值得慶賀與注目的,無疑是“依憲治國”與“依憲執政”寫進了“公報”與 “決定”,這是一次重大歷史事件。聯合晚報認為,四中全會勾勒出政法領域改革藍圖,表明中共中央整頓“權大於法”亂象的決心。“依法治國”的口號和方略,早在中共十五大時即提出,也已載人憲法,此次重啟“依法治國”,有其特殊考慮和任務。習近乎以反腐打貪、整頓吏治、推進改革響應大陸社會的期待,獲得廣大民意支持,“依法治國”正是鞏固反腐成果、推進改革的一項利器或工具。

十八屆四中全會閉幕後,旺報發表社評指出,中共再次轉向法治建設,相信於國家、於社會都會是一種互贏的局面。把中國建設成為法治國家,實現民主政治,是百餘年來一代代中國人民的理想,同時,實現這個理想的過程歷經了曲折險阻。把法治、民主問責和強政府有機結合起來,中國夢的實現將會是美麗而光明的。

“依法治國”是兩岸心靈契合的開始

旺報發表題為《法治是兩岸心靈契合的開始》社評指出,習近平前不久強調,兩岸統一更重要的是心靈契合。不可諱言,現在兩岸間的鴻溝,與大陸司法不公有關。倘台商在大陸遇上糾紛,可以順利上法院尋求公道,可以透過司法保護其權益,台商們將會額手稱慶。倘大陸真正實現依法治國,兩岸依《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大陸司法機關能依法處理進而遣返台灣經濟犯,台灣民眾將會鼓掌喝采。甚至,兩岸此時若能同時依法行政,遵循食品安全協議,聯手依法整治黑心廠商,讓不良商人無所遁逃,兩岸民眾會齊聲叫好。十八屆四中全會推動全面依法治國,劍及履及,建立法治中國,同時建立立法的民意基礎與提升立法品質,那麼哪天兩岸達到同是讓華人引以為榮的法治社會,兩岸人民的心靈契合自然水到渠成。

旺報署名文章認為,兩岸已經簽署投資保障協議,而在陸台商的財產和人身安全,還需要靠大陸更完善的司法系統保障。四中全會端出“依法治國升級版”,其中特別強調包括法官、律師在內法治隊伍的專業和正規化;同時誓言杜絕關系案、人情案與金錢案,更令人眼睛一亮的是,原本外界不甚看好的“獨立審判”字眼也出現在四中全會公報中,釋出“依法治國”的強力改革訊號,可望為在大陸台商撐起更大的保護傘。大陸法治工程盡管千頭萬緒,但這次全會顯然跨出了一大步。

將對經濟層面產生潛在影響

中國時報發文表示,十八屆四中全會還將對經濟產生重要影響,將確立經濟新常態,重點是幫助企業朝高附加價值轉型,成長動力轉為內需發動。旺報分析文章認為,四中全會是為大陸下一步的經濟改革和結構調整“攻關”,將強力推進國企改革。同時,“依法治國”將給經濟發展帶來更多公平機會。“依法治國”對股票市場意義重大,各方期待不小,並將對土地流轉、環保、資訊安全、軍工等四大板塊及其個股帶來政策紅利。

聯合報文章認為,四中全會將提供更多政策指引,而大陸會繼續把調整經濟結構與創新擺在首位,力求平衡改革與發展,亦即通過“除弊”達到“興利”的目的。國民黨國政研究基金會科技經濟組副研究員譚瑾瑜認為,四中全會看似以法治為主,其實是中共党內精英檢視經濟施政成果,以及擬定未來經濟方針的重要會議,大陸當前經濟政策路線正確與否,將是日後能否依法治國並保持社會穩定的屏障。中華日報社論稱,從廣泛角度來說,貪官汙吏、官商勾結、官官相護、有法不依等惡狀,都牽涉到法制層面,對大陸官民乃至境外投資者而言,這些惡狀更成為推動經濟的絆腳石。習近乎整肅貪腐絕不手軟,“依法治國”也就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

此外,台媒注意到,四中全會公報提到將“依法保証 ‘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祖國統一”,以及“依法保護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權益”,但對有關內容進行了不同角度的解讀。

(郝傳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