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精兵簡政先從改革各類諮詢組織人手

精兵簡政,這是習近平主席對澳門特區政府的指示和期許。由此,行政長官崔世安和特區政府各政務領域,尤其是主管公共行政事務的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立即雷厲風行,在二零一五年度的施政報告,及行政法務領域的施政方針中,都予以積極正面的回應,並將之拔高到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實現社會善治的高度。而在具體行動上,則是以對各類諮詢組織進行改革,作為實施精兵簡政的「先行部隊」及「試驗田」。

為此,崔世安在施政報告中就指出,「今年將落實整合和精簡諮詢組織,建議規範所有諮詢組織每屆任期為兩至三年,社會人士成員可連任兩至三屆,但最長不超過六年,最多可同時出任三個諮詢組織。」而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昨日在向立法會引介行政法務領域的施政方針中,專以「優化諮詢溝通渠道」為一個單元,指出要「啟動檢視現有政策諮詢組織及溝通渠道的研究,從諮詢組職的性質及特點、層次定位、職能複雜性等方面進行評估,根據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就諮詢組織成員的任期及兼任所訂定的準則,調整諮詢組織社會人士成員的任期及兼任,讓諮詢組織的功能得到更大發揮。另外,還會對諮詢組織設置的輔助單位進行檢視,以完善對諮詢組織的支援及輔助,提升其運作效能。」

對諮詢組織進行改革,有利於在實施《澳門基本法》有關諮詢組織的規定上,更為具體化及明確化,並將可推進澳門特區政府的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更有利於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士,為忠實執行「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事業,為維護澳門特區的長期繁榮穩定,為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治澳、依法施政、依法行政,並在為特區發展出謀獻策的同時,也進行建制內的監督,進行新的探索。

澳門回歸以來,特區政府根據《澳門基本法》第六十六條「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機關可根據需要設立諮詢組織」的規定,成立了多個諮詢組織。這些諮詢組織為政府的決策或政府制定政策提供諮詢意見,是澳門特區「行政主導」政治體制的重要支柱之一。諮詢組織之設,保証了行政機關掌管制訂政策所需的資訊及掌握民意的渠道。在制訂政策時,行政機關可透過諮詢組織吸納體制外〔甚至是「反對派」〕的意見,增強政策的代表性和認受性,確保制訂及推行的政策能兼顧各方的利益和與大部份民眾的訴求一致,這是成功實行「行政主導」的必由之路。

但經過十五年來的實踐,諮詢組織制度在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良現象。其中最大的弊端,就是施政報告所明確指出的「重複任職」的問題。這種情況,早就遭到民間非議,並形象地將之形容為「來來去去這班人」。尤其是有那麼幾個人,已經成了諮詢組織的「專業戶」,幾乎凡是成立一個新的諮詢組織都有他的份兒,甚至是一身披掛了十幾二十個諮詢組織的名牌。各類諮詢組織的成員集中在某幾個人的身上,「來來去去這班人」勢必會變成諮詢意見的「來來去去這番話」,無益於提高諮詢組織的效率和品質。

這樣做,並未能全面、準確地貫徹落實「澳人治澳」,讓更多「澳人」參與的真啻,而且就是在被委任者所代表的界別社團內部,也變成了「有人飽死,有人餓死」,其他人既「報區無門」,也得不到鍛煉機會。其實,這樣高密度地把一些社會政治職務集中在幾個人的身上,即使是他們的能力足夠,「周身刀,把把利」,各類諮詢機構所涉及到的各種專業都樣樣精通,他們也難以有足夠的精力來應付之。長期地超負荷運行下去,「身體機器」的損耗率將會高於其他人,既不利於其本人的本身「搵食」業務,更不利於他的勞逸結合,甚至有損其健康、壽命。

另一個弊端,就是施政報告中所指出的「委任年期」的問題,亦即有的人不但是出任諮詢組織的「專業戶」,而且更獲得了「終身制」的「任期保障」。由於這些人的繼續長年佔據某些諮詢組織席位,不但是因為其知識的老化及未能與時俱進,還有與社會實踐的脫節,而無法向特區政府提供有益有建設性的諮詢意見和建議,而且也因而堵塞了年輕一代的新人進入諮詢組織的渠道,既不利於特區政府能夠接收到符合社會實際的訊息及建議,也不利於培養新人,讓「澳人治澳」事業後繼有人,薪火相傳。

現在,行政長官崔世安在施政報告中提出要對諮詢組織進行改革,這充分體現了實施「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的誠意。希望行政法務領域在具體研擬並實施諮詢組織的改革措施中,能夠準確體現「精兵簡政」的精神,充分發揮行政改革的「排頭兵」的作用。

前一段時間,特區政府對城市規劃委員會、醫療系統建設跟進委員會和經濟發展委員會的秘書處或秘書長等輔助單位進行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實際上,城規會秘書處是一套完整的行政架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法律、翻譯以至庻務等工作人員都必須配備齊全。但他們的工作量,只是在兩會前的一兩天較為集中,而平時就幾乎處於閑置狀態。而其實更大量的提供輔助的工作,還是由土地運輸工務局尤其是其中的城市規劃廳承擔的,單憑城規會秘書處自己,未必能完全勝任,甚至未必能負荷得起。

而其他的各類諮詢委員會的秘書處,也基本上是出現類似的情況。也是都要配備一套各種職能的人馬,也是臨到開會之前的工作量大增,甚至超負荷了;但在平時則較為清閑,甚至無所事事。

城規會和工務領域的諮詢組織的秘書處撤銷後,其工作人員歸編於工務局,他們就可集中統籌辦公,並互相支援,再加上特意安排本領域內各諮詢組織的開會時間錯開進行,這樣就可避免各諮詢組織的秘書處,在臨開會時忙不過來,平時就較為清閒的不合理情況,做到人盡其用,工作人員經常處於滿荷運轉狀態,可避免浪費人力資源。更重要的是,同一政務領域內的各個諮詢組織,其工作人員卻是「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來往」,各自獨守自己的工作,難有交流切磋機會,否無法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而在將同一政務領域的諮詢組織的秘書處人員集中一起後,他們不但可以互相支援,而且也有了互相交流的機會,這就有利於他們擴大視野及接觸各類不同的專業知識,方便培養全才。

曾有批評者說,撤銷城規會秘書處不利於對工務局進行監督,此語大謬。就以城規會為例,秘書長本身就是工務局城市規劃廳廳長,如果說是「監督」的話,就可說是「既當球員,又當裁判」了。何況,城規會章程也並未賦予其監督工務局的職權,實際上它只是一個諮詢組織,而不是具有行政實權的機構,因而「監督」之說只能是某些委員的自我膨脹而已。

其他領域的諮詢組織如何改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些專業性較強的諮詢組織,或可繼續保留,或是同與其性質相近的諮詢組織進行合併。

行政長官崔世安帶了一個好頭,決定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委員會的輔助機構,由特首辦承擔。看來,今後將會是以此方向發展,亦即採取類似城規會秘書處人員歸建於工務局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