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兩岸經貿關系

2014年,是兩岸關系發展出現重大變局的一年,也是兩岸經濟關系與經濟合作發生重要調整的一年。台灣“太陽花學運”的爆發及達成“先立法、後審查”的“退場共識”,導致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台立法部門審批受挫,兩岸經貿合作制度化建設蒙上新的陰影,並將對未來兩岸協議的協商、簽署與落實將產生深遠影響,這是2014年兩岸經貿關系發展的最大變局。不過,海峽兩岸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市場的強大動力以及海峽兩岸的共同努力,依然在推動兩岸經貿關系與兩岸經貿合作在曲折中發展,在困難中進取,在調整中前行。

台灣“太陽花學運”為兩岸經貿合作增添變數

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簽署及後續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等協商、簽署,是兩岸經貿合作制度化與機制化的重要發展與成果。年初,兩岸兩會舉行第10次會談,簽訂兩岸氣象合作協議與兩岸地震監測合作協議,是直接涉及兩岸民眾切身利益的重要協議。然而,3月,擱置數月之久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台“立法院”審議過程中,受到綠營勢力的強力阻撓,並因出現重大的程式爭議,引發以學生與公民團體為主的大規模抗議行動即“太陽花學運”,對島內政治與兩岸關系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抗議學生提出台灣當局無法接受的“退回服務協議”等激進主張,讓爭議一度陷於僵局。最後,在台“立法院”院長王金平的協調下,與學生抗議團體達成“先立法、再審查”的“退場共識”,即“立法院”在依法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之後,才能在“立法院”審查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以及未來其他所有兩岸簽署的協議。這-“退場共識”給兩岸經貿合作制度化建設與發展帶來巨大風險。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不完成立法,服務貿易協議不能審,其他經濟協議不能簽,簽了也沒法審查,更無法生效、落實與實施。特別是,在台灣民粹主義壓力與綠營的政治考慮下,以管制與監督為重點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旦完成立法,不僅不大可能成為促進兩岸協議簽署與實施的法律保障,反而可能成為未來兩岸協議簽署、實施落實的緊箍咒。特別是這-條例如何定位兩岸關系?如何參與協商與監督?會不會造成敏感的政治爭議,尚不得而知。該條例的基本主張是要台立法部門從頭到尾參與兩岸協議的協商、簽署與實施,不僅有違行政與立法的權責,而且可能讓今後兩岸協議的協商、簽署與實施變得更加困難。因此,盡管在台灣“太陽花學運”之後兩岸繼續展開貨物貿易協議的協商,但只能協商,無法簽署,簽署了也需要等待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完成立法。可以說,台灣“太陽花學運”爆發以及達成的“先立法、再審查”的“退場共識”,成為2014年兩岸關系發展與兩岸經貿合作的最大變局,對兩岸經貿合作制度化發展產生了重大不利影響。但是,台灣島內的反對勢力和破壞力量,無法完全阻止兩岸經濟往來與兩岸經貿合作的基本發展方向。促進兩岸經濟關系發展,加強兩岸經貿合作,依然是兩岸關系發展的主旋律,是包括廣大台灣民眾在內的兩岸人民的共同願望。同時,兩岸兩會也不畏困難,克難前行,持續進行溝通、協商,除繼續進行兩岸貨物貿易協議的後續協商外,還就大陸旅客中轉台灣(“陸客中轉”)、兩岸環保合作協議、民用航空飛行標准與適航合作協議等進行協商,並達成共識。

兩岸多元化合作平臺穩步推進

盡管兩岸協商與兩岸經濟合作協議在台灣法律程式方面受到影響,但兩岸已建立的行業、產業、企業、部門與地區之間的專業性多元合作平臺持續發揮作用,成為兩岸經貿合作的主體與主軸,並不斷取得進展與突破。2014年,兩岸有關職能部門在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等方面的合作取得重要進展,兩岸海關電子資訊交換系統正武上線運行,兩岸在農產品進出口檢驗檢疫與通關方面也取得新進展,兩岸食品安全事故通報機制運行順暢。

兩岸多個經濟、產業合作論壇如期舉行,並取得新成果。兩岸在旅遊、通航等領域展開協商,大陸持續對台開放,促進了兩岸航運業與旅遊業的發展。至2014年底,兩岸定期客運航班斑次從每週828班增加到840班,貨運航班斑次從每週68班增至84班,大陸客運航點增加至55個,貨運航點增加至10個,這是兩岸經貿合作發展取得進展的重要體現。兩岸金融部門的交流、協商與合作持續開展,12月在北京召開兩岸銀行、証券期貨及保險監理合作平臺聯系會議,雙方就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平臺制度化運作進行討論、溝通與協商,以深化兩岸金融監理合作,促進兩岸金融領域合作與共同發展。12月26日,兩岸10大銀行共同簽署兩岸金融機構聯合授信(銀團貸款)業務合作備忘錄(MOU),雙方除可相互推薦聯貸案、增加聯貸案的效益外,還可拓展聯貸以外的業務項目。

8月,在專業產業領域合作成效頗為顯著的兩岸資訊產業和技術標准論壇舉行第11屆論壇,雙方在半導體照明、平面顯示、太陽能光電、鋰離子電池、汽車電子,雲端計算成本,移動通信(移運互聯網)、網絡演進與服務應用等9個領域達成30項共識,其中,兩岸相關機構簽署《海峽兩岸推動鋰離子電池共通標准合作備忘錄》、《海峽兩岸推傳感器領域標准研製及產業合作備忘錄》與《海峽兩岸4G/TD-LTE共通標准合作備忘錄》等三項協議,多年來已累計達成288項共識與31項兩岸共通標准。具准公權力性質的第4屆海峽兩岸產業論壇在台中舉行,重點討論兩岸產業合作與產業轉型升級問題。12月,已實現組織化與機制化的兩岸企業家峰會首次在臺北舉行,其中1個宏觀經濟小組與6個產業推進小組還在各自相關領域展開專業性或專門性的討論,並在能源石化、電子商務與文創等方面達成合作共識,簽署合作協議,取得實質性進展。

台商對大陸投資穩中求變

大陸經濟發展進人新常態時期,雖然大陸營商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大陸龐大的市場與巨大的發展潛力,依然吸引台商持續到大陸投資佈局,尋找兩經濟合作商機,台商對大陸投資持續增加的格局沒有發生變化。依據台灣有關部門統計,2014年,台當局批准台商對大陸投資金額86.1億美元,增長12.8%,遠高於同期台商對外投資金額68.3億美元。就台商對外投資與吸引外資相比,對包括大陸的境外投資遠大於吸引境外投資(2014年外商對台投資44.3億美元,增長4.5%,不足同期北京市吸引境外直接投資金額90.4億美元的一半),顯示台灣產業外移現象仍在持續,大陸仍是台商投資的重要地區。

台商對大陸投資的總體格局未變,但呈現穩中求變的特徵,正在逐步適應大陸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尋求新商機。一是看好大陸政策支持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巨大商機,台商重新評估與大陸在半導體產業領域的合作。除一家知名台商參與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基金外,台灣聯電公司在年底前獲台灣當局批准在福建廈門投資12英寸晶圓代工廠總投資達62億美元,其中5年內投資13.5億美元,這是多年後臺灣半導體企業在大陸的重要投資項目,並將帶動新一輪兩岸半導體產業投資與合作熱潮。

二是台商開始進人大陸敏感與壟斷性行業電信業領域。2014年,鴻海集團在大陸成立訊捷公司,取得大陸移動虛擬網絡(MVNO)營運商資格(執照),成為台灣第一家進人大陸電信領域的企業,未來將在大陸銷售中國電信的移動電話門號。這是兩岸通汛產業領域合作的重要突破。

三是台商積極佈局大陸醫療市場。2010年兩會簽署海峽兩岸醫療衛生合作協議,為兩岸醫療合作提供了新機遇,台商加快在大陸醫療領域的投資合作步伐。台灣鏈鎖眼科診所,是一家上市企業,2014年正式進軍大陸市場,先後在南京,上海、寧波三個城市開展合作與投資,除與南京明基醫院、上海瑞金醫院浦東分院眼科進行合作外,還在寧波投資5000多萬元新台幣,全資收購海曙明視康眼科門珍部,並更名為大學眼科。2015年伊始,台灣海峽兩岸醫事交流協會發起,1月11日設立海峽兩岸醫療產業基金,預計在5年內籌資50億美元,在大陸興建高端醫療園區、三甲醫院、健康休閑養生園區,並已與福建省泉州市政府簽署合作協議,首期注資5億美元,在泉州收購一家公立醫院,改建成有1500個床位的大型醫院與養生園區,其長遠目標是建立醫科大學。

四是兩岸電子商務交流合作成為新風潮。台灣電商發展與網上購物發達程度不如大陸,大陸網上購物平臺成為台灣民眾購物的重要平臺。其中, 淘寶網在台注冊會員2013年超過50萬,年交易額近500億元新台幣,預計2014年注冊會員接近8077,交易額有可能翻番:在2014年“雙十一”淘寶網交易額中,台灣成交額僅次於香港、俄羅斯與美國,居境外第4位。

五是兩岸金融合作熱度不減。2014年末,台灣有13家銀行在大陸設立16個分行;台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10月正式突破3000億元人民幣,為台灣建立離岸人民幣中心創造了條件;台灣人民幣寶島債發行持續升溫,到年底前共發行44檔人民幣寶島債,發行總額達314億元人民幣,其中,陸資銀行發行29檔、230億元人民幣。台“金管會”認為,市場持續看好寶島債前景,預計2015年寶島債發行總額將達到600億元。

與台商擴大在大陸投資及開展的兩岸經貿合作相比,大陸企業赴台投資遠不如預期,還出現明顯下滑現象。據台灣經濟主管部門數據,2014年大陸企業赴台投資項目98件,同比下降3.9%;投(增)資金額3.28億美元,同比下降4.3%。大陸企業對台投資可謂停滯不前,這既與大陸企業一年對外直接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不相稱,也與台商對大陸投資規模不相稱,嚴重阻礙了兩岸經濟合作對台灣經濟社會發展應有的推動作用。

兩岸貿易增速放緩

兩岸貿易形勢是觀察兩岸經濟關系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近年來,國際經濟形勢重大變化,美國再工業化發展,大陸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台灣外貿政策的調整,均影響兩岸貿易發展與台灣對外貿格局的變化。

2014年,在全球經濟發展冷熱不均格局與大陸經濟發展進人中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