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兩岸關系

2014年是兩岸關系發展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年,也是兩岸關系遭遇近6年來最大挑戰的一年。一年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的對台政策新論述新主張在台灣島內獲得積極反響,兩岸經貿合作保持良好態勢,兩岸人員往來規模持續擴大,兩岸民間社會交流繼續向基層紮根,尤其是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常態化溝通聯系機制的建立更是取得歷史性突破。但受台灣“太陽花學運”、“九合一”選舉導致的島內局勢變動影響,兩岸關系發展速度有所放緩,阻力有所增大,並逐步由“快速期”向“平緩期”轉變。習近平總書記“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對台新論述新主張獲得島內積極反響

從兩岸關系發展的理論來看,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先後會見連戰、宋楚瑜、統派團體聯合參訪團、蕭萬長等台灣客人,考察平潭綜合試驗區並發表重要講話,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發表對兩岸關系發展及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等重大問題的政策主張,系統闡述中共新一屆領導集體對台政策的新論述新主張。2月,習總書記會見中國國民党榮譽主席連戰,就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發表四點意見,以“兩岸一家親”為主軸,對推動兩岸關系實現持續和平發展作出深刻闡述。5月,習總書記在與親民党主席宋楚瑜會面時,針對台灣“太陽花學運”後的兩岸關系,提出大陸對台政策“四個不會”主張,表明大陸對台工作基本方針不會改變。9月,習總書記會見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並發表重要講話,闡明國家和平統一論述的形式和內涵,指明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的基礎和前景、大政方針、現實道路、必然要求,宣示中國共產黨實現國家統一的堅定態度和努力方向。11月,APEC北京峰會期間,習總書記會見台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理事長蕭萬長,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及時澄清外界對兩岸關系的疑慮,指明下一階段兩岸關系發展方向。10月舉行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涉台部分從運用法制方武鞏固和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運用法律手段反“獨”促統、加強兩岸司法執法合作三個層次,系統闡述“依法治國”重大理論背景下兩岸關系如何推進的重大問題,成為習總書記關于發展兩岸關系、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新論述新主張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上對台政策新論述新主張經過輿論廣泛傳播,激起台灣社會強烈反響,普遍認為這些新論述新主張清楚宣示大陸新一代領導人對于發展兩岸關系、實現祖國統一的基本理念與主張,體現大陸新一代領導人在台灣問題上的務實與自信,展現大陸新一代領導人解決台灣問題的誠意、善意與決心,反映出“軟中帶硬”、“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習武風格”,對兩岸關系發展起到重要理論指引作用。

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常態化溝通聯系機制建立,開啟兩岸關系新頁

從兩岸關系發展的制度基礎看,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舉行第十次協商,簽署《海峽兩岸氣象合作協議》和《海峽兩岸地震監測合作協議》。2014年,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與台灣方面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成功實現互訪,並舉行三次”張王會”,建立起國台辦與陸委會的常態化聯系溝通機制,開啟了兩岸關系的新篇章,

2月,王鬱琦訪問南京、上海,張志軍與其會面,就推進兩岸關系有關問題廣泛深入交換意見,達成積極共識,取得重要成果。這次會見增進了瞭解、增強了互信,建立了機制、確定了互訪,討論了具體事宜、商定了推進事項,是雙方堅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共同政治基礎,順應兩岸民眾共同期待,推動兩岸關系全面發展邁出的重要一步,對加強兩岸政策性對話,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張志軍訪問台灣,成為1949年以來首位訪台的大陸主管兩岸事務部門的負責人,標志著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常態化聯系溝通機制正武建立。11月,張志軍在APEC北京峰會期間與王鬱琦舉行會談,就兩岸關系發展交換意見,達成6點共識。這幾次會面,實現了60多年來兩岸往來的重大歷史性突破,創造了兩岸交往的新局面,有利於兩岸關系全面發展,在兩岸關系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制度支撐作用。

兩岸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往來繼續推進,人員往來規模持續擴大

從兩岸關系發展的現實基礎看,2014年兩岸關系和乎發展的趨勢沒有改變,兩岸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繼續向前推進,兩岸人員往來規模持續擴大,多層次、多領域、多形武的交流格局日益強化,支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民意基礎更加夯實。

其一,兩岸經濟合作態勢良好。據我商務部統計數據,2014年全年,大陸與台灣貿易額為1983.1億美元,同比增長0.6%,其中大陸對台灣出口462.8億美元,同比上升13.9%,自台灣進口為1520.3億美元,同比下降2.8%。而兩岸產業合作搭橋、在大陸各地陸續舉辦台灣產品博覽會,以及各地已有很多兩岸經貿交流活動也-直在持續推進,兩岸經濟合作繼續保持良好態勢。

其二,兩岸民間社會交流向基層紮根。6月,第六屆海峽論壇成功舉辦,在延續廣泛性、民間性、草根性特色基礎上推陳出新,為兩岸交流融合注入新動力。8月、12月,國台辦副主任龔清概、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分別訪台,積極開展與台灣基層、工商界的交流,兩岸交流向下沉,向南移的態勢明顯。

其三,兩岸人員往來規模繼續擴大。旅遊合作方面,8月18日,兩岸共同宣佈第四批大陸居民赴台個人遊開放城市,新增哈爾濱、太原、南昌、貴陽、大連,無錫、溫州、中山、煙台、漳州等10個城市,自此開放大陸居民赴台個人遊城市達36個。據統計,2014年兩岸人員往來總量941.1萬人次,同比增加16.52%。其中,台灣居民來大陸536.6萬人次,大陸居民赴台404.6萬人次。大陸居民赴台旅遊達322萬人次,同比增加147%。教育交流方面,大陸赴台就讀學生人數穩步增長,2014學年度台灣高校招收大陸本科學生為1804人,創下201.1年開放以來最高。這些蓬勃開展的各項交流,作為兩岸關系發展的現實基礎,在兩岸關系發展中發揮著關鍵的動力維持作用。

受台灣“太陽花學運”、“九合一”選舉等影響,兩岸關系發展進入阻力增大、速度放緩的“調整期”

2014年,兩岸關系發展受到台灣島內局勢變化影響明顯。3月,一場由民進黨操弄,以青年學生為先鋒,以“反服貿”為藉口,以反對馬英九執政當局為實質的“太陽花學運”爆發,給兩岸關系發展帶來嚴重沖擊。11月29日揭曉的 “九合一”選舉以國民黨慘敗落幕,不但使台灣局勢發生重大變化,而且使兩岸關系面臨新挑戰。

一是,兩會協商受阻,兩岸關系發展不確定性增加。從兩會協商進程看,受台灣“太陽花學運”沖擊,年初通過 ”習連會”、“張王會”建立起的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良好氛圍被干擾,兩岸服貿協議生效吋程被延滯,兩岸貨貿協議等ECFA後續協商被沖擊,使兩岸關系發展制度化進程受阻,兩岸關系發展的“兩會協議拉動模式”也就此改變。尤為重要的是,經此沖擊,馬英九、國民黨被迫同意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進入立法程式優先立法,這意味著兩岸關系發展將面臨台灣方面新的制度障礙,今後兩岸所有協議的商簽與生效均須經過台“立法院”審議通過才能生效,由此使得兩岸關系發展的不確定性增加。

二是,台灣島內“疑中”、“懼統”氛圍加深。從島內社情民意看,經過6年多的快速發展,兩岸關系已進入先易後難,由經及政中”難”與“政”的深水區階段,兩岸長期存在的固有矛盾和政治分歧更加突顯,兩岸關系發展的阻力有所增大。尤其是受台灣“太陽花學運”等社會運動沖擊,島內“恐中”,“懼統”的氛圍日趨強化,“台灣主體意識”日益上升,這不僅破壞兩岸關系發展良好氛圍,而且會給今後的兩岸和平統一進程形成更大的阻礙。

三是,國民黨、民進黨兩岸政策保守趨勢明顯。從國、民兩黨兩岸政策看,國民党原本寄望通過兩岸服貿協議,以“兩岸脾”爭取選民認同,但在“太陽花學運”沖擊下,兩岸服貿協議生效受阻,使得馬英九當局的兩岸政策受到質疑。“九合一”選舉國民黨遭到潰敗,加劇了馬英九與國民黨的困境,挫損了馬英九的領導權威,客觀上削弱了馬英九當局推行更加積極的大陸政策的能力,民進党在整體有利的大環境下,為穩住支持者,並未對兩岸政策進行務實調整。年初,民進黨端出“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雖在兩岸交流問題上態度有所軟化,但仍繼續堅持“台獨”分裂立場。7月20日舉行的民進党“全代會”上,黨內務實派提出凍結“台獨黨綱”提案,但最終遭到擱置。民進党 “九合一”選舉大勝,減弱其兩岸政策調整的動力,反而進一步強化了“不調整兩岸政策也能打贏2016”的幻想。

2015年兩岸關系展望

2015年是兩岸關系面臨重大轉折的關鍵一年,也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鞏固深化的關鍵一年。但就影響兩岸關系發展的島內因素來看,2015年島內政局將出現重大變動,1月國民党主席改選,2月“立委”補選,以及2016年台灣地區領導人和民意代表選舉提名作業等將被提上日程,國、民兩黨內部及兩黨間的鬥爭將更趨激烈,受此影響,2015年兩岸關系發展仍將面臨嚴峻挑戰,尤其是在民進黨2016年奪取執政權幾率大增的情況下,其兩岸政策將往何方調整,國、民、共“小三角”以及陸、美、台”大三角”將如何互動,都將直接影響兩岸關系發展走向。

總體上看,2015年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態勢應能繼續維持,兩岸各領域往來合作仍能繼續開展,但兩岸關系發展面臨的阻力可能進一步上升。對此,我們應當全面妥善謀劃,積極應對變局,繼續保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正確方面。

(田葦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