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元首海外掃墓地圖

到目前為止,接受中國元首或政府首腦拜謁次數最多的是胡志明墓,其次則是金日成墓

第四次到訪拉美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專程拜謁了委內瑞拉已故領導人查韋斯的陵墓。

這位生前喜著亮色服裝的領袖,以出位言論、偏左政策以及公然挑戰美國著稱。但他與中國頗有淵源,曾毫不諱言毛澤東是自己崇拜的人。

查韋斯去年3月因癌症離世,之後葬在委首府加拉加斯市的一座山丘上。過去,那裏曾是一座軍營,是查韋斯政治的發祥地。1992年,他在這裏組織人生當中的第一次政變,試圖推翻時任總統佩雷斯。政變失敗,查韋斯卻聲名鵲起。

當地時間7月21日,習近平來到山丘拜謁查韋斯陵墓。沿途兩側隨處可見委內瑞拉民眾。他們揮舞著手中的中委兩國國旗。查韋斯統治委內瑞拉14年,因為實施偏向於窮人的政策,支持率一直居高不下。

習近平先是默哀,隨後繞著陵墓行走一周。習近平用“故人已去,風範永存”表達對這位故人的追憶和緬懷。

習近平表達的不僅是對一位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的異國領袖的緬懷,更是在追思一位故友。

2009年,時為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曾經在2個月內兩度與查韋斯會面。“2009年訪問委內瑞拉,在我同副總統會見時,查韋斯總統主動加入。我們談得非常契合。”習近平有著專屬二人的共同回憶,“查韋斯總統親自駕車,一路從總統府開到軍人俱樂部,把我送到下一場活動地點。”

2013年9月,新任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首次訪華,受到習近平的接見。馬杜羅在新浪微博裏寫道:“昨天在中國緬懷了我們的統帥查韋斯。”不到一年,習近平訪問委內瑞拉,專程拜謁查韋斯的陵墓。

國家的情誼與兩位領導人之間的友誼捆綁在了一起。習近平的拜謁,強化了友誼,延續了關係。

“我們對他最好的紀念就是繼承他的遺志,不斷加深委、中兩國友誼。”委內瑞拉副總統在陪伴習近平拜謁時說。

元首和政府首腦出訪時,參謁到訪國已故領袖、民族英雄或無名烈士的陵墓,以及紀念碑等建築,成為兩國交往中的常見活動。這種參謁陵墓的活動往往因為兩國關係、接受拜謁者的身份而具有濃重的政治意味。一般來說,此類活動被視為對到訪國傑出歷史人物的敬意和對該國歷史的尊重,同時也是對該國人民友好的一種表示。

此次拉美之行是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之後的第二次。這次來訪,被外媒認為“凸顯了中國作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存在感”。

除了帶來數額龐大的合同,在不同的國家,習近平展示友好的方式也有區別。在足球強國阿根廷,球迷習近平獲贈阿根廷男子足球隊10號球衣;而在委內瑞拉和古巴這兩個中國傳統的友好國家,掃墓是重頭戲。

“中國領導人拜謁外國領袖的陵墓,大都包含國際關係的考量。”曾任中國外交部禮賓司代司長的魯培新告訴《博客天下》。不過,有時私人情誼也會夾雜在內。

從1949年新政權建立伊始,到上世紀70年代中蘇交惡之前,中國實施的是“一邊倒”的外交政策,主要跟蘇聯及其他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進行外交往來。中國領導人拜謁的多是列寧以及斯大林的陵墓。

1949年底,為了簽訂中蘇友好條約,慶祝斯大林70大壽,毛澤東第一次走出國門造訪蘇聯。在這期間,毛澤東拜謁了列寧墓。在進獻給列寧的花圈上,用中俄兩國文字寫著“向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致崇高的敬禮。獻給列寧─革命的偉大導師”。

曾跟隨毛澤東首次訪蘇的衛士李家驥回憶,毛澤東“在陵前默哀,恭恭敬敬地三鞠躬”;接著他們到精美的水晶棺前瞻仰列寧的儀容,毛澤東“看得很仔細,時間也很長”。

毛澤東首次踏足蘇聯之時,新政權剛剛建立了兩個月。毛急需要蘇聯的支持和幫助。拜謁列寧墓,既是他對精神導師的緬懷,亦是示好蘇聯的一種表現。

8年後,毛澤東前往莫斯科參加世界共產黨高級首腦會議。這是他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出國。

此時,蘇聯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時任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1956年發表了反斯大林的秘密報告,徹底否定斯大林。毛澤東則認為,對斯大林應該“三七開”,雖有錯誤,但功績是主要的。

雖與赫魯曉夫意見不一,但此時的中國需要蘇聯的軍事援助,特別是原子彈技術。毛澤東以團結的名義再次前往。

毛澤東提出,一定要在十月革命節(即俄曆的10月25日、公曆11月7日)前,去列寧斯大林陵墓敬獻花圈─1953年,斯大林逝世後,其遺體用水晶棺安放在列寧墓之中。

11月5日,毛澤東在蘇方官員,包括外交部副部長費德林、蘇聯駐華大使尤金的陪同下,獻了兩個特大的花圈給列寧和斯大林。

與第一次拜謁列寧墓相比,蘇方的陪同人員已大大降格。當時陪同拜謁的是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布爾加林和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米高揚。但拜謁的陣容很龐大。毛澤東要求代表團成員、隨員以及使館人員全部都去。

整個緬懷過程,毛澤東表現得非常嚴肅。他先彎下腰用雙手恭敬地整理了一下花圈上的題簽絲帶,而後走到列寧、斯大林的遺容前默哀3分鐘。他眉頭緊鎖,繞著領袖的遺體走了一圈,約20分鐘後才緩緩離去。

與第一次拜謁相比,毛澤東的第二次拜謁增加了更多的私人意願。他的到來維持了中蘇的團結,中國也得到了想要的原子彈技術。

在公開報道中,周恩來也曾在1964年出訪蘇聯時拜謁列寧墓。

但毛的拜謁活動進行時,中蘇關係尚算不錯。在周恩來出訪時,中蘇關係已經全面惡化。中央派周恩來訪蘇,跟蘇聯新任領導人勃列日涅夫接觸,尋求改善關係的可能。

作為展示姿態的一方面,周恩來在到達蘇聯的第二天就率中國代表團拜謁列寧墓並獻上花圈。花圈上的題詞是:“獻給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領袖和導師列寧”。

這是中方特意安排的,旨在展示團結。但此舉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5年後,中蘇發生珍寶島事件,雙方軍隊發生正面衝突。

兩國關係良好時,拜謁活動可以強化這種關係;但當兩國關係惡化時,這種姿態性的舉動對兩國關係無法起到扭轉性的作用。

上世紀70年代之後,中國逐漸改變僵化的“一邊倒”外交政策,開始尋求與更多國家建立外交關係,拜謁對象也多元化起來。

外交部外交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吳德廣曾撰文《陪領導人出訪謁墓獻花的日子》。他在文中寫道,這(拜謁)是對被訪國民眾的友好表示:訪問越南要謁胡志明陵墓,訪問緬甸要謁昂山墓(昂山素季的父親),訪問巴基斯坦要謁“國父”真納墓,訪問印度要向甘地墓獻花圈等等。

但是依然有一些國家是特別的─中國領導人出訪到該國,必然會去拜訪某位領袖的陵墓。最典型的是胡志明墓和金日成墓。

根據不完全統計,與中國同為社會主義國家的越南和朝鮮的已故領導人胡志明與金日成陵墓,是受到中國領導人拜謁次數較多的。前者為7次,江澤民、李鵬、朱�基、胡錦濤、溫家寶、習近平、李克強等7位中國領導人都曾前往拜謁;而江澤民、胡錦濤、溫家寶和李克強都曾在出訪朝鮮時前往錦繡山太陽宮金日成陵墓進行拜謁。

除了意識形態方面的天然相近,胡志明和金日成早年從事革命活動時都得到過中國的幫助,與中國第一代領導人相交甚厚。繼任者的拜謁之舉可以強化兩國的傳統友誼。

一些全世界公認的偉人也是中國領導人拜謁的對象,比如印度“聖雄”甘地。他的墓地先後受到朱�基、溫家寶和李克強三位總理的拜謁。

能享受到謁陵這份尊榮的,並不只有外國的已故元首。習近平在出任國家主席後的首次出訪中,就前往莫斯科紅場的無名烈士墓送上花圈。拜謁無名英雄的陵墓,為的是表達對該國歷史的尊重,同樣可以拉近兩國關係。

進行外事訪問時,中國領導人還會憑弔安葬在異國的中國烈士。這類活動與拜謁外國領導人的陵墓不同,並不涉及外交禮儀。一般由中方提出,然後由外交部工作人員協商。

2009年10月5日,正在朝鮮訪問的中國總理溫家寶就前往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拜謁志願軍們的陵墓,其中包括毛岸英。

除了烈士,一些普通工作者的陵墓也是拜謁對象。事實上,他們做的事並不普通,勾連的也是國家和外交。比如,2013年3月出訪非洲時,習近平出現在坦桑尼亞中國專家公墓,憑弔60多名為了援建非洲坦贊鐵路而付出生命的中國專家。此前,胡錦濤和溫家寶也曾現身憑弔。

雖然因個人愛好而產生的拜謁要求比較少見,但在江澤民身上發生過一次。

據《為了世界更美好─江澤民出訪紀實》記錄,喜愛文學藝術的江澤民對《茶花女》情有獨鐘。2004年,江澤民訪法期間,曾對法國總理巴拉迪爾說,茶花女確有其人,她和小仲馬同葬在巴黎的一處公墓。在座的時任駐法大使蔡方柏補充說,茶花女的墓就在蒙馬特高地。江澤民當即表示很想去看看,但來不及安排了。後來,蔡方柏專門去找了茶花女墓地的錄像送給江澤民。

當然,針對這次拜謁要求,有一種觀點認為,國家領導人表示對出訪國傑出文化代表的重視,也是一種外交禮節。

(崔波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