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軍畫展在臺舉行

【新華社臺北4月17日電】再次來臺的朱軍17日讓熟悉他的台灣觀眾感到震驚,不過不是以他最令人熟悉的電視節目主持人的頭啣,而是以他的最新身份——畫家。

《杜蘅情懷——朱軍海峽兩岸繪畫作品展》17日在臺北大可為畫廊舉行開幕式,吸引了數百名台灣各界人士。由黃埔軍校同學會等主辦的畫展為期五天半,將持續展出至22日。

展出的畫作是朱軍過去6年來創作的《轉經者》《母與子》《雪中祈福》《牧歸》《鶴羽朝陽》《素練霜風起》《荷塘雙棲》等80幅人物畫、花鳥畫、工筆畫等。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在欣賞完朱軍的作品表示,朱軍僅花了6年時間習畫,卻能做到眼手合一,畫作達到如此水準,如此有天賦,讓她很驚訝。

朱軍出生於甘肅,父親是軍中單簧管演奏家。在家庭潛移默化影響之下,他稱自己自幼酷愛書畫,從小對藝術有敬畏,在“知天命”之後決定用畫畫這種“無聲的語言”去張揚內心的熱愛。

2008年,朱軍拜國畫藝術家範曾為師。他從基礎性的練眼練筆練心開始,一方面臨摹傳統經典,在白描上下苦功夫,另一方面也逐漸領悟到寫意繪畫的學理,從研習走向創作。

畫展序言中,朱軍表示自己年過半百,在電視裏喧囂吵鬧,名望與質疑成了雙刃劍。夜深人靜後,褪去中年人該有的壓力與負擔,他覺得自己可以在畫筆下“放縱”,與那些寫實或寫意的人物花鳥交談,開始學會與藝術獨處。

朱軍去年5月在國家美術館舉辦個人繪畫展,並在福州、蘭州、西安等地舉行巡展。對於在臺展出,他說,兩岸文化同源,有共同的文化基因,找到祖先的文化密碼。

《甲午一百二十年祭》書法展在臺開展

【新華社臺北4月17日電】“倭酋來收台灣,臺民唯有開仗”,“百年如未死,卷土定重來”……在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會長汪毅夫揭幕下,張飆撰、書的《甲午一百二十年祭》書法展17日在臺北揭幕。

書法展內容主要包括:張飆書寫的甲午一百二十年曆史經驗談、甲午殉國壯士名錄,台灣抗日誌士楊泗洪、吳湯興、姜紹祖、楊載雲、簡大獅、俞明震、吳彭年、丘逢甲、林昆岡、胡嘉猷、汪春源、羅秀惠、黃宗鼎等人詩詞所組成的“台灣乙未抗戰壯歌”。

張飆為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曾任《中國青年報》副總編輯、《科技日報》總編輯、《中國藝術報》社長。“張飆撰、張飆書《甲午一百二十年祭》”書法展內容長達1.7萬餘字,從2014年6月在北京軍事博物館開展後,已經在威海、澳門、寧波、香港、唐山巡展過,臺北是第七站。

“從甲午海戰到乙未割臺,是台灣人悲情的起點。”台灣著名作家藍博洲在書展上致辭說,台灣人民在被日本侵佔後,仍然不屈服。120年過去了,兩岸分離還沒有完全解決。張飆用毛筆書寫了這樣一段歷史到台灣、展出,這對受“去中國化”影響的台灣年輕一代有重要影響。希望今天和張彪書寫的其中這幅字一樣,“一百二十年前的甲午是中國走向沒落深淵的起點,六十年前的甲午是中國走向重建振興的起點,今年的甲午是中國走向世界最強行列的起點,下一個甲午必然是中國的時代”。

台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會長、抗日誌士丘逢甲的後人丘秀芷說,書法展現了台灣許多先賢先烈氣壯山河的話語,重見讀書人的氣節,可見先人血淚沒有白流。

張飆表示,《馬關條約》是中國近代史所有不平等條約中最慘痛的之一,不僅賠款而且達到日本長期侵佔台灣和澎湖列島的目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是此次辦展的初衷。祭奠歷史,是為了現在,更是為了將來。祭奠仇恨,是為仇恨不再新生;祭奠歷史,是為歷史不再重演;祭奠國恥,是為不再蒙受恥辱;祭奠失敗,是為不再被人擊敗。

展覽由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台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和平世界書畫院主辦。書展於即日起至22日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展出。

第六屆粵台海釣邀請賽在廣東茂名舉行

【中新社茂名4月17日電】第六屆粵台海釣邀請賽17日在廣東茂名放雞島舉行。經過角逐,個人賽冠軍由珠海市台商協會的黃聰輝奪得,廣州市台商協會獲得團體賽冠軍。

本屆賽事由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主辦,廣東全省21個台商協會逾200名海釣選手參與。

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副會長蔣長芳表示,每年一屆的粵台海釣邀請賽,不僅提高各地台商的競技水準,也豐富了各地台商協會會員的文化娛樂及生活品質,對加強各地台商彼此間的交流合作,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茂名市台商協會會長、放雞島島主陳明哲稱,作為海島釣魚旅遊區,放雞島附近海域水深6至12米,能見度8米,因為面向南太平洋,石斑、鯧魚、黑毛、白鯛等名貴魚類繁多,海島東北方向更是巨石聳立,險峻奇特,垂釣岸邊,讓垂釣者感覺刺激過癮。

東莞市台商協會樟木頭分會名譽會長、台商陳政勝告訴記者,每年的海釣活動,他都會帶隊參加,收穫頗多。“在廣東的台商很多,平時都在忙各自的事業,借助海釣活動這個平臺,不僅老朋友之間加強溝通交流,還能結交新朋友,在事業上相互幫忙、支援,共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