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朱鎔基談股市震盪

最後講一下股票的問題。我主要講政府應該採取的立場。今年股票價格暴漲是不正常的,深圳的股市從年初的950多點,最高漲到了4000多點,後來回落一點,現在還是4000多點。上海的股市原來500多點,現在突破了1000點,成倍地增加。深圳一天的股票成交額190億元,上海是108億元。香港是多少呢?香港是全世界有名的幾個大股市之一啊,它一天的成交額才102億港元。我們深圳、上海的成交額都超過香港了,能想像嗎?香港股市的市值現在是4萬億港元,比內地股市市值高十幾倍,但是內地股市的每日成交額比香港股市還多,這說明大多數股票每天都在那兒倒手,這個投機性太大。

對股市要採取非常認真的、慎重的對策方針。經過多次研究,提幾條要求:

第一,政府不幹預股市。政府不要幹預股市,也不要出臺影響股市的各種政策,包括稅務、貸款等等方面的優惠政策。要按照證監會發佈的通知、規定來辦事。

第二,”各人的孩子各人抱”。就是這些國有大公司該誰管的,誰把它們管起來,不能再去推波助瀾了。

第三,切斷銀行跟股市的聯繫。許多國家的立法對此都是非常嚴格的,不能拿銀行貸款去炒股票。所以,前些時候我們抓住兩個典型,一個是工商銀行合肥市分行,一個是中信實業銀行濟南分行,拿一兩百億元去炒股票啦。把這兩個行長免職、記大過。就這個事我們專門寫了一篇《人民日報》社論,題目是《堅決懲處違規行為,自覺維護金融秩序》。我在那篇社論裏面加了一句話,從現在開始,如果還有人利用銀行貸款資金炒股票,一律撤職,為以身試法者戒。對《人民日報》的這篇社論,香港的報紙都很重視。此外,我們要加強宣傳,使股市規範化,股民要有風險意識。

中國的股票市場在新中國成立前就有,那時上海的股票市場比香港地區的發達得多。新中國成立後,把它關閉了,成為禁區。社會主義國家能不能搞股票?鄧小平同志說,可以試。1990年12月,在上海成立證券交易所,當時我在上海當市長,大家都認為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標誌。這實際上是一個最有效的直接融資方式,同時又成為企業效益的一個晴雨錶,誰的效益好,誰的股票價格就高。特別是老百姓手裏的錢越來越多,不滿足於存在銀行裏,總是要尋找出路。不搞股票,照樣會出現”地下錢莊”、買彩票、賭博,什麼都有。買股票是一個正確的投資方式,有好處。現在外國的股市對社會穩定沒有什麼影響,通過基金的管理方式,把社會上的遊資都吸引過來。但是,股票也是有風險的,特別是在不成熟階段。這幾年我們發展股票的歷程是三起三落,一下子上去,一會兒下來。股民沒有風險意識,政府對股票的監管力度也不夠。鄧小平同志當初就講過,股票可以試,不行就關。現在關是關不了啦,城市人口差不多40%都進入股市去了,怎麼關呢?今年4月份之前,股市比較平穩,4月份開始升溫,9月份後暴漲。香港股市排在世界前幾位,一天的成交額也就是108億港元;它的股票流通市值相當於我們現在的10倍,也就是說,它有4萬億港元,我們的股票流通市值只有4000億元,但今年12月份一天成交量最高峰達到350億元,相當於香港的3倍以上。這說明股市投機性很大,一些”垃圾股”,根本沒有什麼效益,都炒成七八元一股。為什麼暴漲?大家都認為,香港”九七”回歸之前,政府絕對不會讓股市掉下去;否則,政府的面子不好看。以為買股票就必賺,因此今年9月份後新的股民進入得比較多,幾個月的時間增加了800萬戶,現在有2200萬戶股民。我們算了一下,假定一家有4口人,這個股市就涉及8800萬人了。大概有近40%的城市人口與股票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股市牽動人心啊。

股市要是出問題不得了,因為世界股票市場是有規律的,有漲就有跌,暴漲就暴跌。我們也擔心在什麼時候跌。我們本來是採取不加幹預的態度,但這幾個月以來,看到這種危險的趨勢,大戶操縱,銀行的資金違規進入股市,股民們盲目地跟風,新聞媒介推波助瀾。因此,這幾個月我們做了一些工作,香港報紙評論說是下了”十二道金牌”。我們撤掉了兩個銀行的行長,因為他們拿信貸資金炒股票。我們在《人民日報》發表了幾篇文章,目的就是提醒股民現在股市過熱,風險很大,但毫無效果。香港報紙說,股民只看到”九七”香港回歸的利好消息,別的不管了,無論怎麼警告,他們都無動於衷。這樣發展下去不得了。

這時候,我們不能不講話了,於是發表了一篇《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是讓中國證監會同志起草的,實際上是講了三個道理:第一,這個股市現在是非理性的。第二,股票市場是有漲必有落,落的時候,政府不會托市,也托不起這個市。歷史經驗證明,沒有一個人能把股市托起來。第三,股市風險自負。賺了錢你多得,賠了錢你自賠,政府管不了。現在股民的風險意識不如新中國成立前,那時的上海股民賠了錢就往黃浦江一跳了事。現在賺了錢的一聲不吭;賠了錢的找市政府,砸市政府的玻璃。現在不警告他,將來出了事怎麼辦?因此,我們認為《人民日報》這篇特約評論員文章發表得正是時候。當然,我們估計這篇文章一登,股市也可能全面崩潰,一落到底,那也是不好辦的事。因此,我們在此之前先建立了一個漲跌停板制度,這是國際慣例,但並不是現在每個國家都有。

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股票一天上漲或下跌的幅度不能超過10%,現在看來,這個制度提前建立是有好處的,要不然這個星期一就是”黑色星期一”,一垮到底了。當時,沒有想到這篇《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的作用有這麼大。”十二道金牌”股民都不理呀!這篇文章一登出,星期一早上一開盤,股票一下全部下跌10%。要是沒有這個10%的限制,就全部掉到底了,這種情況我們預料到了。但是我們也考慮到,炒股的很多是新股民,拿的是退休金、保命錢炒股票,這樣一下子化為灰燼,也不太好。因此,我們決定在星期一的晚上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上發表中國證監會發言人的談話,做了些解釋工作。我們發現所有的外國評論,還有香港報紙的評論都是正面的,認為中國政府的做法用心良苦,無可厚非,不可求全責備,採取這個措施是必要的。第一天跌百分之九點幾,第二天又跌了百分之九點幾,但成交額第一天是20億元,第二天就達到80億元。成交額上去了,我們就放心了。既有人拋,也有人接,還有人進來。第三天的情況就更好了,股市反彈了,成交額是180億元。直到第三天晚上,我才睡著覺。以後幾天,股市有升有降。我估計問題不大,有驚無險。今後股市再漲、再跌,不能怪我,我已經把股市的風險講得清清楚楚,你賺錢不告訴我,賠錢來找我,這有道理嗎?現在外邊又在謠傳,政府會托市。香港《明報》記者寫了一篇文章,我看寫得很好,題目是《謠言止于智者》。這篇文章說,《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剛說政府不會托市,現在又開始托市?朱鎔基不會笨到這個程度,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我宣佈不托市,還托什麼市?政府不會管的,股民自己投資,自己承擔風險。我們採取一些措施後,各種信息反映上來,根本沒有跳樓、打碎玻璃的事,沒有激烈行為出現,說明中國的股民也在成長之中。對這件事中央政治局討論過,中央也作過決策,當然要關心人民的利益。這不能叫行政幹預。總之,這件事情,我們是做得對的,對今後股市的正常發展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