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2016“大選”中的兩岸算盤

蔡英文獲民進黨提名參選2016後,在各界持續高壓下,被迫拋出以“維持兩岸現狀”、尊重“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為核心的兩岸政策論調,企圖在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情況下蒙混過關,騙取美國及中間選民支持。但當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已成為島內外各界高度共識,蔡若不承認“九二共識”,將難以消除民眾對其上臺能否維持兩岸關系和平穩定的質疑。

一、蔡英文處理兩岸政策采“被動守勢”,基本考慮是“爭取美國、回避大陸、欺騙民眾、轉攻內政”

蔡英文處理兩岸政策完全是為其“大選”服務,以爭取選票為根本目的。蔡深知兩岸政策是其角逐2016的最大障礙,必須對大陸、島內民眾、美國有所交代才能過關。但目前民進黨已完成“地方包圍中央”佈局,整體氣勢空前高漲,而國民黨卻陷人近乎崩盤的境地。綠營普遍認為,在選情穩定領先的大好形勢下,“即便不調整兩岸政策也能當選”,況且無論怎麼調整大陸都不會滿意,不會改變支持國民黨的立場。因此.蔡不願主動放棄“台獨”和“兩國論”等一貫主張,以免橫生枝節、得罪“基本教義派”、“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未來即便在現實壓力下不得不調整,也不急於亮出底牌,而是采“擠牙膏”和“避實就虛”方式,盡量以非原則性調整虛應了事,迫不得已再處理實質議題。

具體來說,蔡英文處理兩岸政策有四個基本考慮:一是優先爭取美國支持,認為上次敗選主因是美國在關鍵時刻“挺馬打蔡”,因此“最後一哩路”不是兩岸政策而是美國因素,處理兩岸政策首要目的是說服美國對其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信心。二是降低大陸反彈力度,通過技術性策略性調整釋放善意,爭取大陸諒解,降低對其不滿;以低姿態回避大陸鋒頭,不公開挑舋、不製造把柄,讓大陸無從著力,即便出手也是打到棉花上。三是安撫欺騙島內民眾,積極塑造理性和平假像,改善“逢中必反”形象,推卸破壞兩岸關系的責任,化解民眾對其上臺的擔憂;借機抹黑抹紅國民黨,渲染兩岸交流的負面影響和“恐中拒統”氛圍,塑造民進黨堅守“台灣主體性”的形象。四是回避兩岸主攻內政,在兩岸政策上有所交代、讓各界“雖不滿意、但能忍受”後迅速抽身,全力轉戰經濟民生議題,鎖定民調低迷的馬當局窮追猛打,批判其在勞工、養老、長照、房價、食安、稅制等方面的疏漏,同時以“經濟發展新模式”作為經濟政策主軸,爭取“三中一青”等經濟選民支持。

二、蔡英文處理兩岸政策核心是“維持現狀”,要點包括“尊重憲制、持續交流、透明自主、媚美遠中”

“維持兩岸現狀”是蔡英文參選2016的兩岸政策基調。近年來,維持現狀已成為島內持續穩定的主流民意,在各項民調中均獲得逾八成民眾支持,美國也一再表態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蔡英文主動迎合這種需求,宣稱“民進黨處理兩岸關系的基本原則就是維持兩岸現狀”。但蔡僅提出諸如“建立具一致性、可預測且可持續的兩岸關系”等晦澀難懂的說法、對現狀的內涵卻模糊處理,對維持現狀的方法也避而不談,其實質是偷梁換柱、玩文字遊戲。蔡向“獨派”點頭的“台灣與中國互不相屬”的現狀,與民眾支持的2008年以來奠基於“九二共識”的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現狀,及美國支持的以一個中國原則為基礎的現狀,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維持現狀說”並未改變“兩國論”、“一邊一國淪”的立場,並未超越“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基調,其模糊性欺騙性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以“中華民國憲政體制”騙取淺藍諒解。蔡英文將參選聲明基調由2012年“我聽見台灣的聲音”調整為“正式代表民進党參選中華民國總統”,在訪美期間明確宣示“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發展兩岸關系,企圖展現無意改變“中華民國”現狀、不會推動“正名制憲”的立場,以化解中間選民對其“台獨”立場的疑慮,並騙取具“中華民國”情結的淺藍選民諒解。但蔡同時聲稱該體制涵蓋“在台灣實際實施的狀況”,加之其曾主張“中華民國是台灣,台灣是中華民國”,顯示此舉仍是以“中華民國”招牌偷渡“台獨”概念的政治欺騙。

(二)以持續推動兩岸交流騙取中間選票。一是宣稱“兩岸之間應該珍惜並維護二十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所累積的成果。將在這個堅實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系的和平穩定發展”,意圖讓外界產生其積極務實面對“九二共識”的聯想,減輕兩岸政策調整壓力。二是宣稱“堅定推動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立法,為兩岸持續交流協商建立周全規範;對於現在仍在進行協商或審議的兩岸協議,依監督條例逐案檢視,繼續協商”,意圖在回應“反服貿團體”訴求的同時,對大陸展現繼續推動兩岸交流的姿態,並化解民眾對其“逢中必反”的印象和執政疑慮,同時也為上臺後接收兩岸成果提前做鋪墊。三是讓各執政縣市成立“兩岸小組”推動城市交流,派“中國事務部主任”趙天麟隨海基會董監事團訪問大陸,抓住一切機會製造民共交流假像,意圖向島內民眾展現其有能力處理兩岸關系。四是不公開正面直接挑戰大陸,針對大陸“九二共識不可替代”的宣示,僅由發言人代為表達“三個有利、三個堅持”的委婉立場,宣稱“不會挑起矛盾、沖突和對立”,“願與大陸建構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在訪美期間正面評價習總書記,意圖展現“善意”、“哀兵”的低姿態,証明不是“麻煩製造者”,爭取經濟選民對其諒解和同情。

(三)以“透明公平自主交流”爭取“恐中”民意。蔡英文一方面大肆攻擊國民党“黑箱作業”、“獨厚財團”、將“國際事務兩岸化”、“兩岸事務國共化”,企圖放大民眾對國民黨大陸政策的誤解和疑慮。另一方面又反復強調,“兩岸關系不是國共關系,必須由政府主導、以人民意志為依歸”,兩岸交流對話“過程須充分民主與透明化,且利益由社會公平共享”,意圖塑造民進黨與國民黨不同、更重視民眾利益的形象。此外,蔡還宣稱一旦執政將“堅持有效嚇阻的國防戰略”,“強化民主機制,確保人民的未來選擇權”,“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確保台灣經濟自主”,以迎合“反服貿運動” 後明顯升高的“恐中拒統”民意。

(四)以甘當“以台制華”棋子換取美國支持。蔡認為,中美戰略競爭加劇,台灣對美國的利用價值增加,若主動迎合必然會獲美支持。蔡宣稱,“與美國穩固的、全面性且持續性的夥伴關系,是台灣整體安全的基礎”。希望在經濟上融人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以平衡兩岸經貿融合進程。在政治上融人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暗批大陸導致“亞洲面臨民族主義、擴張主義、及軍事沖突日增的威脅”,甚至不排除會出賣民族利益,在“南海九段線”和釣魚島主權等議題上配合美國,以阻止兩岸政治關系邁人深水區,並換取美國對其參選乃至未來執政的支持。

三、蔡英文模糊處理兩岸政策難以消除選民質疑

目前蔡英文2016選情相對有利,其模糊處理兩岸政策的做法也確實容易迷惑部分選民。但綜合來看,蔡若不對“九二共識”等原則性問題作出實質表態,其如意算盤將難以得逞。

首先,兩岸關系是2016“大選”重要戰場,蔡無法輕易脫身。2008年以來,兩岸經貿交流和人員往來突飛猛進,海協海基兩會制度化協商取得豐碩成果,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聯系溝通機制持續運作,陸客、陸生、陸資赴台及大陸對台采購、契作給島內廣大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成果還進一步外溢到國際領域,使台灣在國際免簽、參與國際活動、維護“邦交國”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果。兩岸關系已成為深刻影響台海和平及島內經濟民生的重要因素,是否支持和乎發展、能否維系和平紅利,已成為島內選民決定投票意向的重要標准。大陸多次重申“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關鍵,是兩岸雙方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治基礎”,蔡英文若始終採取回避躲閃策略,不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論述及切實可行的措施,特別是在當前新媒體發達、選民自主性提高的背景下,將難以騙取中間選民支持。

其次,美國不願與中國沖突對抗,不願被民進黨“尾巴搖狗”。近期中美兩國雖然摩擦有所增加,但合作仍是主流,美國充分認知台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不希望中美關系大局被破壞,不會抵觸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精神和“一個中國”原則,這將壓縮蔡的回轉空間。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SAIS中國項目主任藍普頓針對蔡英文訪美指出,美中無論如何都應重建“戰略共同諒解”,在台海穩定上保持合作,避免出現小勢力左右大局的“尾巴搖狗”局面。此外,美國對陳水扁任內製造台海動蕩的歷史記憶猶新,對蔡英文始終不願明確說明兩岸政策的投機策略仍有疑慮,蔡訪美雖有助增進雙方溝通瞭解,但並未徹底消除美方對其成為另一個“麻煩製造者”的擔憂。

最後,國民黨主打“兩岸牌”仍會產生強大效力。蔡英文兩岸政策雖由2012年的“台灣共識”換成“維持現狀”,但僅止於名詞變化,並未改變“閃躲的空心蔡”思維。國民黨有能力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已成為各界普遍共識,近期鎖定“維持現狀說”的空洞性、空想性、欺騙性、危害性持續猛攻,質問民進黨“為兩岸和平有何具體作為”、“用什麼政策維持現狀”、“是否有拓展台灣國際空間的具體作法”,對蔡英文形成巨大壓力。特別是通過党內初選的國民黨准“總統”候選人洪秀柱在“深化九二共識”、“簽署和平協定”、“達成兩岸共識”等議題上犀利出招,不斷拋出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鮮明政見,未來可望逐漸營造出“實心柱大戰空心蔡”態勢,這將對蔡的模糊策略構成巨大壓力。

(劉世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