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電子商務發展迎來“春天”

由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中葡電子商務商會合辦的“坐言起行,中小企電子商務諮詢日”日前在本澳舉行,發展電子商務的企業代表透過講解及個別諮詢解答疑問,助企業更好地把電商應用於商業營運,實現網上交易、電子支付及跨境物流等,協助澳門中小企、青創者拓展業務。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理事長孫家雄表示,資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網絡銷售已成為企業開拓業務的渠道之一。電子商務出現意味企業要適應新的銷售模式,無論有否參與,業務上的競爭已不再限於本地,甚至有跨區跨國的同業。澳門地方有限,拓展外地巿場是一大出路,部分企業面對龐大巿場,但礙於未了解實際操作,尤其是跨境物流和支付操作,難在電商領域邁出第一步,認為活動有助企業了解更多細節。

中葡電子商務商會理事長何偉添表示,為響應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一帶一路”,特區政府力推“互聯網+”,促進本澳產業多元化。電子商務是目前中小微企發展的新趨勢,對大型企業而言,利用商務管道只是開發線上銷售的模式;對中小微企而言,電子商務是革新發展模式、快速壯大企業規模的機遇。電子商務模式的飛躍發展,傳統商業經營模式必將受到很大衝擊。但有危亦有機,對飽受高昂租金、人力資源缺乏的中小企來說,電子商務正可解決長期制約發展難題。希望是次諮詢活動為中小企提供融入電子商務的協助,引導和支持企業進入電商行列,對有意者提供指引,了解電商管道創新運營和發展模式。

而中葡電子商務商會常務副會長馬俊在活動上表示,現時本澳企業在電商使用上相當不廣泛,原因是企業開始經營時壓力不大,加上相關專業人才缺乏,且電商亦涉及清關等問題。但今年起內地對跨境電商政策及海關商檢措施均有大飛躍,支付形式上亦相當順暢,是合適時候推出。目前跨境電商政策及產業鏈通道已基本完成,且澳門具有地緣優勢,是葡語系國家進入內地的“橋頭堡”。葡語系國家產品更可先在澳門銷售,變相把澳門成為貨存地,進入內地巿場會更為方便。澳門若可在跨境電商發展好,無需再局限本地巿場,開拓其他巿場銷售量會更大。

2014年,被稱為“中國跨境電商元年”。其中最為引人關注的是跨境電商進口發展,在市場逐漸成熟,政策配合的利好下,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試點進出口額已突破30億元。然而,這只是跨境消費整個市場商機的“冰山一角”:

2013年中國海外代購市場的交易規模超過700億元,2014年規模超過1500億元。中國海淘規模2013年已經達到1800萬人,預計到2018年,中國海淘人數將達到3560萬人,海淘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

隨著跨境消費(海外代購)市場的發展,原本鬆散、無序、個人化的經營方式已經逐漸暴露出諸多不可克服的弊端,市場亟需嚴謹、規範、企業化的方向轉變。這其中蘊含巨大的商機。

而且,隨著電子商務的崛起,傳統的商業生態受到巨大衝擊,傳統批發、零售企業企業要麼消亡,要麼業績大幅下滑,絕大多數存活下來的企業也都在積極向電子商務靠攏。

雖然電子商務已經成為環球經濟發展的趨勢,但是在澳門由於歷史、地緣、人才等因素的影響,電子商務仍處於起步階段,成為大中華地區唯一剩餘的電子商務發展空白區,同樣也是僅有的市場幾乎無競爭的發展機遇區。當前,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特區政府均已經意識到未來電子商務對澳門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在3月24日發佈的特區政府《2015年施政報告》中也已經明確提出“增強中小企業對電子商務認知”的措施。可以說,澳門電子商務,尤其是電子商務的發展已經迎來“春天”。

市場因素制約本澳電商發展

時下,網購已經成為年輕人消費的絕對方向之一。以內地為例,連續兩年以“雙11”為代表的電商瘋狂,其表現可謂令人瞠目結舌。而這還僅僅是內地電子商務發展的冰山一角、內地業界曾總結認為:乘著移動互聯網的春風,電商企業之間的戰火從最初的價格戰、口水戰蔓延到開放平臺、支付物流,現在又燒向金融、O2O等領域,內地電子商務逐步發展、走向成熟,其間所衍生出的利益與價值巨大。但返觀本澳,電子商務處於何種階段?可以毫不客氣的說,甚至是連起步都算不上。

這其中有市場的原因,電子商務的基本發展動力來自市場,尤其是零售市場。多數情況下是零售商家為拓展客源市場的主動行為。但是從本澳的市場環境來看,經濟形式持續向好,作為一個旅遊城市,最大的消費群體——遊客數量持續增長。這無疑給本澳零售業帶來巨大的市場潛力,面對每年數百億的零售總額,本澳零售業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發展電子商務的驅動力並不大。而且從本澳內部而言,不斷被社會批評的本澳網路服務也讓電子商務缺乏有力的基礎要件。同時,正如澳門電子媒體業協會所指,澳門電子產業起步較晚,現存標準不統一、平臺建設滯後、應用範圍不廣、安全性不夠及誠信度不高。而在立法方面,重網路技術而輕網路法治化的觀念較重,且實際法律訂立原本就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協會認為,凡此種種,均影響了澳門發展電子產業,也影響澳門迎合國際作電子商務營運的趨勢。澳門電子商務協會亦認為,本澳電子商務市場有別其他國家地區,推廣多於網上交易。主要受到商戶及環境兩方面局限,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自身需有競爭力,如具有品牌、保證商品獨特性。現時本澳未有一個良好的支援平臺,物流快遞未能做到即時取貨到貨;加上市場小等環境因素,導致電子商務實現網上交易有困難。

澳門電子商務協會理事長阮兆洪也曾表示,澳門市場狹小,令電子商務發展受局限,傳統企業未能瞭解到電子商務的優勢,營運未能完全電腦化,加上技術及人手相對缺乏,目前運用電子商務的澳門企業只有兩至三成。其實不僅在總體環境上,本澳缺乏對電子商務的重視和發展土壤。就連本地支柱產業之一的旅遊業,其電子商務發展程度也極低。曾有人對澳門酒店業和旅行社進行了電子商務商業模式的調查。調查對象包括澳門25家三星、四星和五星酒店,以及30家旅行社。令人遺憾的是,調查發現,澳門酒店業和旅行社的電子商務處於非常原始的階段:要麼根本沒有網站,要麼網站只是起到提供一些簡單資訊的作用,根本無法進行網上的交易。只有少數的五星級酒店可以提供網上預訂和支付(主要是澳門賭權開放後新建立的外資酒店),絕大多數的旅行社更是連網站都沒有,基於電子商務的業務創新更無從談起。“macau stores”的誕生似乎為打破這一論斷提供了條件,但未來如何仍需不斷的觀念變革,才能跟上電子商務發展的時代步伐。

從優勢看澳門對電子商務的需求

電子商務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廣泛的商業貿易活動中,在網際網路開放的網路環境下,基於流覽器/伺服器應用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線上電子支付以及各種商務活動、交易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

研究學者從電子商務的含義及發展歷程歸納認為,電子商務具有如下基本特徵:第一,普遍性,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交易方式,將生產企業、流通企業以及消費者和政府帶入了一個網路經濟、數位化生存的新天地。第二,方便性,在電子商務環境中,人們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客戶能以非常簡捷的方式完成過去較為繁雜的商務活動,如通過網路銀行能夠全天候地存取資金帳戶、查詢資訊等,同時使企業對客戶的服務品質得以大大提高。第三,整體性,電子商務能夠規範事務處理的工作流程,將人工作業和電子資訊處理集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樣不僅能提高人力和物力的利用,也可以提高系統運行的嚴密性。第四,安全性,在電子商務中,安全性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核心問題,它要求網路能提供一種端到端的安全解決方案,如加密機制、簽名機制、安全管理、存取控制、防火牆、防病毒保護等等,這與傳統的商務活動有著很大的不同。第五,協調性,商務活動本身是一種協調過程,它需要客戶與公司內部、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間的協調,在電子商務環境中,它更要求銀行、配送中心、通訊部門、技術服務等多個部門的通力協作,電子商務的全過程往往是一氣呵成的。

其實,從這些所謂的特點,再結合本澳實際情況,我們亦可以清晰的認識到電子商務的幾大優勢。其一,電子商務的運用可以變繁雜為簡捷,從而減少人力資源等成本支出,這對原本就實力有限的中小企業來說,無疑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可以做到“花小錢辦大事”,更能令最為困擾本澳的人力資源問題得以緩解。其二,在電子商務環境中,地域將不再成為商務活動的限制條件,這就為本澳企業產品和服務在更廣範圍內開拓市場創造了條件,而且也可以更多、更方便的接觸到外地商家,達成合作。正如本澳電子商務業者所言,電子商務在全球日益普及,除網上即時完成交易,亦可利用網站推廣展示商品;二十四小時更新商品資訊,方便快捷,投入成本相對較低。目前運用電子商務的澳門企業有增加趨勢,公司提供的搜尋引擎最佳化技術,用戶經過主流搜尋器更容易找到網站。

電子商務作為新的商業運作模式,對傳統產業生產、經營乃至整個企業的管理模式等有很強的優化帶動作用,越來越成為中小企業調結構、轉方式的一支重要推動力量。電子商務為中小企業提供了與大企業公平競爭的平臺,提供了大量的市場空間,同時也提供了更多的技術創新機會。這種機會推動了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和與大企業協作配套的發展路子,突出中小企業的特點和特色,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從內地經驗來看,由於國內外諸多因素共同作用,近年我國電子商務發展速度放緩,交易規模增長率下滑。但儘管如此,中小企業加入電子商務的趨勢依然明顯。據調查顯示,我國中小企業69.1%建立了自己的網站,2011年中小企業B2B電子商務的交易規模達3.4萬億。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援,成立了許多電子商務協會,不少地方還出臺了針對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的扶植政策和獎勵條款。

其實,除政策引導因素外,中小企業進軍電子商務領域最根本的原因是企業自身需求。有研究認為:第一,電子商務為中小企業擴大市場進入機會。企業通過全球的互聯網路,發佈企業的產品資訊、企業的宣傳廣告和企業的介紹資料,擴大企業進入市場的通道,並根據自身產品的特色建立符合客戶需求的資訊網頁流覽諮詢;同時,通過網路企業也可以瞭解競爭對手和合作夥伴的諮訊,開闢新的市場空間。通過電子商務網路,企業可以搜索更多的供應商與潛在客戶,並且及時有效地獲得客戶的回饋資訊,提高企業的資訊回饋能力,利用資訊優勢來加速企業內部的商品、資金迴圈。尤其在資訊技術廣泛普及、行業管理日臻完善、技術成果轉讓加快的情況下,中小企業得以比大企業更快地將新產品投放市場。

第二,提高中小企業的經濟效益。電子商務實現了把企業的市場需求與銷售、採購、運輸、生產、結算等等一系列的貿易環節有條理的結合在一起,簡單而且快速地完成了企業的商業貿易過程。由此,在企業的管理費用與運作成本支出方面大大降低。電子商務資訊傳達的快速與準確,使得中小企業隨時掌握市場動態與客戶需求和滿意度,降低了業務業務處理的錯誤率,降低了管理成本的費用,縮短了業務交易的時間,簡化了業務操作流程,改善服務品質,進而顯著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第三,電子商務提高了中小企業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網路資訊的快速傳遞與資料分析,為中小企業瞭解和掌握市場的需求,把企業的生產與製造活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並且指導者策略的制定,大大加強了企業對市場變化的敏捷性和適應能力,為企業製造出高品質、低成本的產品打下了堅實基礎。電子商務改變了市場競爭的格局,雖然中小企業的實力較大型企業相比處於劣勢,但是電子商務卻使中小企業在可以大範圍內發揮其靈活機動的競爭優勢,同時也會大大提高中小企業的影響力和行銷力,更容易適應市場的變化。

第四,電子商務為中小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提供機會。互聯網實現了國際資訊的互通,小企業也可以通過互聯網發佈資訊,花費較少的費用實現與國際客戶的對話,因此也就擴大了小企業開發市場的空間,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機遇。而且網路的虛擬化,也可以實現小企業大發展。小企業通過互聯網的發展和利用,一方面實現了小企業變大的可能,另一方面企業也不會受到規模大小的制約,可以順暢地實現資訊的交流、管理與應用。

除了這些普遍原因外,有不少企業是針對自身情況,通過互聯網找到了行銷解決方案。不少企業將電子商務作為傾銷過剩產品的管道,這種現象以服裝行業最為明顯,眾多服裝品牌選擇電子商務處理過季商品,避免過季商品影響實體店內當季熱賣品銷售,維護實體店時尚、潮流等綜合形象。此外,由於電子商務門檻較低,互聯網環境開放,創業企業劣勢不明顯,能獲得和成熟企業相對同等的競爭機會,因而電子商務也被一些創業階段的企業視為一種打開市場、宣傳產品或服務理念的主要手段。

當然,面對本澳電子商務發展的困難,以及電子商務發展的未來趨勢及其必要性。未來本澳要擴大電子商務的運用必須從業界、政府及社團三方合作加強推廣,推動傳統中小企利用電子商務發展各式各樣的營商環境。

對政府而言,電子商務已經成為各個國家和地區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要充分發揮其作用,政府必必須為電子商務發展創設良好的環境。包括:制訂開發電子商務的發展規劃、行動計畫和實施方案,同時還要制定法律、法規,為全社會開展電子商務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在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政府的主要作用是為電子商務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確保競爭、合同履行、保護知識產權和私有權利、增強透明度、增進商業貿易、促進爭端的解決等。同時,制訂電子商務技術標準與標準化模式,使網上交易規範化、標準化,同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築社會電子商務平臺。並且制訂優惠政策,積極引導和推進企業資訊化,鼓勵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此外,還應在IT人才培養和引入上下大功夫,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基本條件。

業界和社團方面,因應現時本澳企業使用電子商務比例較低的現狀,當務之急應當是加強宣傳,透過實例讓企業瞭解到電子商務帶來的便利,從而吸引更多的企業運用電子商務。而這一切必須是在本澳已經具備完善電子商務平臺的基礎上,所以業界自身還需要做好這個平臺的構建。另一方面針對物流對本澳電子商務發展的限制,業界應該發揮社團的力量,與物流業界社團充分溝通,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達成合作。

同時,亦需要指出,電子商務絕對不是僅僅局限於本地的運用,只有在更廣的範圍內得意運用,其價值才能更好的得以體現。所以加強電子商務領域的區域和國際合作也是政府和業界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