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舉辦抗日戰爭勝利周年活動具歷史意義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特區政府及民間團體近月以來舉行連串包括紀念大會和圖片展覽等活動,回顧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和緬懷先烈,筆者也相信透過一系列的活動會進一步加深市民、尤其青年對抗戰歷史的認識,宣揚和平的資訊,銘記歷史的教誨,以讓年輕人深刻領會“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的重要意義,激發年輕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更有助於年輕人養成愛國愛澳的情懷。

回眸本澳抗日的歷史,在抗日戰爭時期,由於澳門特殊的歷史地位,澳門同胞的抗戰活動也十分活躍。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時期,廣大澳門同胞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澳門居民以各種方式參加和支援祖國人民進行抗戰,包括收容及幫助難民、創辦學校提供教育機會、成立救國組織“澳門四界救災會”、轉運緊缺有利物資至內地等,更有澳門同胞為國捐軀。

同時,“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當年的澳門同胞懷著滿腔熱血,積極參與抗日救國大業,為保衛國土全力以赴,先輩們的無私愛國和為國奉獻的精神是澳門最可貴的人文精神,我們一定要大力繼承和發揚。

據歷史資料顯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葡萄牙是中立國,澳門也因此算是中立地區,有著特殊的環境和地位。廣州、香港相繼淪陷後,由於日本沒有派兵佔領澳門,澳門成為戰火中的孤島。抗日戰爭時期,由於澳門特殊的歷史地位,澳門同胞的抗戰活動十分活躍,廣大澳門愛國人士開展新聞、文學、戲劇、歌詠、美術等活動,宣傳抗日救亡,有力地揭露了日軍的侵華暴行,傳播全民族團結一致抵禦外侮的主張,喚起澳門同胞的愛國熱情和覺悟,積極支援內地抗戰,在國內、國際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中國抗戰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在關係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日戰爭中,澳門人愛國愛澳的精神被充分激發,他們組成愛國社團,捐獻籌款、派粥贈衣、開辦義學,展開了大規模的抗日救亡活動。還有不少澳門青年奔赴前線英勇作戰,為國捐軀。例如,1945年1月成立的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珠江縱隊及其前身部隊之一的中山人民義勇大隊與澳門關係密切,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珠江縱隊在敵後戰場取得的勝利,與澳門同胞的支持和聲援作為有力的後盾分不開。澳門大批愛國青年奔赴珠江三角洲和東江等地區的抗日前線,為抗戰事業獻出了寶貴的青春乃至生命。在抗戰期間,中山抗日義勇大隊在澳建立的秘密辦事處,為部隊開展募捐籌款,籌集軍需給養。義勇大隊送小量的傷患到澳門救治,得到鏡湖醫院柯麟醫生等醫護人員的悉心醫護。愛國人士傅德蔭、何賢、嚴仙洲、吳志強等,積極籌集捐款中儲券一百多萬元和藥品一批,暗中支援五桂山抗日遊擊隊。中山抗日義勇大隊開展對澳門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派出專人到澳門,動員和組織了一批又一批青年學生參加中山敵後遊擊隊。1944年7月初,李嘉帶領劉光普等10多名來自澳門總理故鄉紀念中學、培正、濠江、中德、行易、鏡湖護士學校的青年學生,徒步到五桂山。抵達部隊駐地當天,正好是“七•七”盧溝橋抗戰七周年紀念日。他們參加了中山抗日義勇大隊舉辦的首期青年遊擊訓練班,代號為“紐約橋”,取意為訓練班起溝通家鄉與海外的橋樑作用。

還據資料而知,在抗戰期間,澳門同胞還組建服務團返回內地參加抗戰。不少熱血青年爭先奔 赴抗日前線,有的還為國捐驅。1937年廖錦濤、陳少陵等人發起成立 “旅澳中國青年鄉村服務團”,到前方、到農村去宣傳抗日和發動群 眾。1937年澳門第一批青年到新會、江門參加抗日隊伍。1938年10月, “四界救災會”亦組織回國服務團,一批優秀的澳門青年血染戰場, 以身報國。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後,澳門成為華南地區唯一沒有被日軍 攻戰的地方,但日本侵略勢力十分猖獗。澳門同胞度過了三年艱難的 “孤島歲月”,但他們仍堅持開展抗日活動。1941年底,澳門進步人 士在望德中學開辦國語講習所,以對抗日本人對澳門的文化侵略。翌 年,該校畢業生在劉光普、吳岸芳、黃炳泉等人組織下,成立”修社”, 組織座談會、談書會,演唱抗日歌曲,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同年4月, 張雪鋒等發起創立港澳藝人職業劇團”藝聯”。藝聯在以後的半年時 間內排演了《雷雨》、《日本》、《茶花女》、《明末遺恨》等進步 劇碼。1942年末,藝聯轉移到內地大後方巡迴演出,宣傳抗日救國, 堅持到抗戰勝利。還有些澳門熱血青年拿起武器,活躍在抗日第一線, 有的擔任了中山人民抗日義勇大隊(後發展成珠江縱隊)的領導職務。 他們英勇抗日的業績與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寫在了廣東人民抗日救亡的史冊上。

此外,抗日戰爭時期,澳門同胞以極大的愛國熱情,投入抗日救亡運動, 譜寫了澳門歷史上光輝的一頁。 “九•一八”事變後,為了建設自己的空軍,中國航空建設協會發起獻機運動,號召全世界華僑、華人獻機救國。消息傳到澳門後, 無論是殷實的商人還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都紛紛捐款。一些熱血青年報名參加航空學校。澳門青年林耀就是在此時返回內地的,他勇敢地搏 擊長空,與日機作戰,最後壯烈犧牲。 為回應全國抵制日貨、提倡國貨的號召,澳門同胞相約不買日貨, 不用日貨,而且在宣傳廣告上大力推介國貨,表示”願諸君大家努力 起來,共同負起振興國貨的責任”。 1932年淞滬會戰正酣時,澳門同胞慷慨解囊支授前方抗日的十九 路軍官兵。1933年澳門中華教育會、澳門商會等社會團體派代表到廣州參加歡迎淞滬抗日殘廢戰士大會。澳門商會、鏡湖醫院、同善堂聯 合組織殘廢軍人教養院。澳門救國會還倡議組織十人團,永遠對日經 濟絕交。 1935年”一二•九”運動在北京爆發,抗日救亡浪潮席捲全國。澳門的教師、學生、工人、店員、小販等,尤其是青年人先後組成 “前哨讀書會”、”呐喊文學社”、”前鋒劇社”、”怒吼中樂社”、 “青年救護團”、”旅澳中國青年鄉村服務團”等愛國社團。愛國報 刊《朝陽日報》與《大眾報》大量報導救亡消息,刊登宣傳抗日的散文、小說,成為澳門人民瞭解及宣傳救亡主張的一大輿論陣地。抗日 歌曲《開路先鋒》、《大路歌》、《義勇軍進行曲》、《五月的鮮花》 等很快在澳門流傳開來。 1937年”蘆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進入全面抗戰階段,澳門的抗日救亡運動亦進入高潮。由於澳葡當局不允許愛國社團公開打出抗日救 亡的旗幟,澳門同胞紛紛以”救災”等名義成立救災會。澳門工商界 和上層人士成立”澳門各界救災會”;國民黨澳門支部在中山縣建立 “澳門各界抗敵後援會”,澳門《朝陽日報》、《大眾報》聯合發起 “澳門學術界、音樂界、體育界、戲劇界救災會”(簡稱”四界救災 會”)。這些救亡團體積極組織了多項抗日救亡活動。在宣傳方面,不少劇團紛紛上演有強烈民族意識和宣傳抗日的話劇,如《烙痕》、 《放下你的鞭子》、《重逢》等。”四界救災會”是澳門救 亡社團中規模最大、影響至深的團體。其開展的抗日救亡運動集中在 宣傳、籌募、慰勞等方面。他們用售旗、賣花、義賣、義唱、義舞、沿門勸捐、獻金等多種方式為前方戰士籌款。許多人將中華民族利益 放在首位,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湧現出不少動人的情景和事例。 1938年7月7日,為紀念”七七事變”一周年,”四界救災會”發起捐 輸運動,並致函各界當日素食籌募,以紀念前方殉難軍民。這一天澳 門的許多食品上印上了”毋忘七七”四個大字。同年9月至10月,該會又發起全澳性的”義賣活動”,先後參加的店號達100多家,共售貨籌 得國幣9萬多元。 獻金是當年澳門同胞籌募的又一方式。1939年各界救災會舉行 “八•一三”獻金活動。這一活動得到各方熱烈回應,三天時間內籌到國幣10萬元。

從有關歷史資料的得知,中國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東方主戰場,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人民用自己的頑強奮戰和巨大犧牲,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徹底洗刷了近代以來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從此,再也沒有侵略者可以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肆虐。中國人民為贏得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大貢獻。當時的中國,與日本在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等方面有著相當大的差距,在很多情況下,中國軍民幾乎是以血肉之軀奮勇抵抗,以奮不顧身的精神彌補裝備上的劣勢,緩解戰場上的危機。而且,日本法西斯滅絕人性、喪心病狂,對中國人民進行了駭人聽聞的屠殺、迫害、奴役和摧殘,各種兇殘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最殘暴、最醜陋的黑暗一頁。據不完全統計,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始,至1945年日本投降終,14年間,面對窮兇極惡的侵略者,中華民族誓與侵略者殊死抗爭,付出了3500萬軍民傷亡的巨大代價。南京大屠殺的慘絕人寰,山河破碎的國恨家仇,中國人民有著痛徹心扉的體會。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銘記歷史才能開創未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是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進步戰勝反動的偉大勝利,值得我們永遠紀念。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不屈不撓鬥爭,值得人們永遠銘記。

為紀念一場所不仁道的戰爭,緬懷先烈,珍惜和維護世界和平與友好發展。2014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以立法形式確立9月3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以國家層面的莊重儀式,以全體人民的共同參與,向這場血淚書寫的偉大勝利致以崇高的敬禮。以國之名向勝利致敬,為的是告慰在日本侵華戰爭中慘遭殺戮的千萬同胞和為國捐軀的抗戰英烈。維護和平正義,一直是人類的最高責任與共同追求。二戰期間,中國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並肩作戰,以巨大的犧牲換來了戰爭的最終勝利,用鮮血和生命為戰後國際秩序打下了堅實基礎。然而,在當前全球反思戰爭、祈禱和平之際,曾經的施暴者,卻在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歷史;當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日益成為各國共識,日本當局卻公然挑戰國際秩序,不斷為亞太穩定製造事端。歷史不能忘卻,正義不容挑戰。對抗戰勝利的隆重紀念,既是對蠢蠢欲動的軍國主義分子的威嚴震懾,亦是為整個國際社會敲響警鐘:如果任由日本右翼篡改歷史,在整軍備武的道路上繼續狂奔,損害的將不僅是地區穩定,更是來之不易的世界和平。殷憂啟聖,多難興邦。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到來之際,讓我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警示未來,倍加珍惜和維護來之不易的發展成就與和平環境,大力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觀,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壯舉,是百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洗雪了民族的恥辱,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奠定了基礎,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偉大轉捩點。自古以來,中華兒女就有為了民族利益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殺身成仁的民族氣節。而這種民族氣節,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得極為充分。不論是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還是國民黨領導的愛國官兵,不論是普通的民眾,還是社會賢達,不論是統治階級還是被統治階級,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都能以民族大義為重,捐棄前嫌,共赴國難,都表現出視死如歸的民族氣節,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成抗日的長城,用自己的生命捍衛民族尊嚴和領土的完整。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對中國人民來說,要時刻牢記70年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給中華民族造成的災難,不忘歷史的慘痛教訓,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古人雲:“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居安思危,才能防患於未然。只有齊心,才能凝聚力量;只有協力,才能成就大業。為完成這一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繼續高揚抗戰時期共赴國難、同仇敵愾的抗戰精神,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把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團結起來,把一切可以集中的智慧集中起來,把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調動起來,我們的事業一定會無往而不勝。相信廣大市民都認為,舉行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對彰顯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歷史貢獻,展示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信心和決心,對於弘揚抗戰精神、激發愛國熱情,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凝聚正能量,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本澳將舉辦一系列的活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展覽”9月1日至4日在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舉行。是次展覽透過約210幅有關抗戰的珍貴圖片,以及近80件與抗戰有關的珍貴文物,展示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抗戰時期澳門居民的艱苦生活,以及濠江兒女眾志成城支持抗戰等情況。文化局將於9月5日至30日在展場提供導賞服務,藉此加深參觀者對展覽內容的瞭解,進一步體會中國軍民奮勇抗戰的歷史事蹟,宣揚和平的資訊。展覽結束後還會移師多間學校進行巡展。同時,也值得一提的就是,應中央人民政府邀請,以行政長官崔世安為團長、中聯辦主任李剛為顧問、由100人組成的澳門各界代表團將於9月2日前赴北京,出席3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及相關活動。同時, 特區政府將於9月3日上午8時30分在塔石廣場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政府官員及社會各界人士出席,屆時將舉行升國旗、奏國歌,以及敬獻花圈、鞠躬和默哀等儀式,藉此紀念當年保衛國土而捐軀的抗日烈士,銘記歷史的教誨。儀式結束後,市民可於當日傍晚6時前到紀念大會場地拍照留念及致意。澳門電視臺將現場直播紀念大會,之後並會轉播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閱兵儀式。公眾當天亦可透過設在議事亭前地的大型螢幕觀看相關儀式。

因此,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70年前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就是要以史為鑒,永遠不讓歷史悲劇重演,紀念是為了更好地前行,不忘歷史,直面未來,遠離戰爭,珍愛和平。俗話有講,“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只有牢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永保和平。澳門居民尤其是澳門年青一代,應該傳承新時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守“愛國愛澳”的信念,弘揚”自強不息"的精神。青年人應“以史為鑒”,從中國近代史中加深認識到中華民族經過苦難磨練形成的堅強不屈性格,努力培養青年成為愛國愛澳、勇於承擔的特區年輕一代。國家強盛是澳門可持續發展的堅強後盾。本澳應繼續將全力推進“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