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熊孩子史觀”問題依舊難解

8月8日,臺風“蘇迪羅”登陸臺灣前,聚集在臺教育主管部門前的“反課綱”學生宣布“退場”。由此,他們結束了長達162個小時的佔地抗議,一場被政客和“獨”派團體操弄的鬧劇也暫時落幕。

“反課綱”鬧劇衍生家庭人倫爭執

去年1月,臺教育主管部門課程審議會微調高中語文和社會領域課綱,定于今年8月1日起施行。此次課綱微調中,對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修改課綱推行“去中國化”做了一些撥亂反正,例如歷史科中將“日本統治”改為“日本殖民統治”,將抗戰勝利後“接收”臺灣改為“光復”臺灣等。這引起了民進黨、部分社團和一些高中學生的反對和抗議。

7月22日,部分“反課綱”學生在臺教育主管部門外聚集抗議,還強行闖入臺教育主管部門,被警方逮捕。30日,一名患有抑鬱症的“反課綱”學生自殺身亡,盡管其母表示未受到學校或教育部門的壓力,但當晚部分學生和民眾再次聚集,並于31日淩晨翻越臺教育主管部門的圍墻,與警方持續對峙。

“反課綱”學生違法衝擊公共部門,遭到島內主流輿論批評,而一位學生在抗議現場推搡、壓制希望帶其回家的老父親,更令社會各界一片哀嘆。

這位學生的母親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參與“反課綱”行動的學生是受人引誘,政治人物不應利用未成年學生,把他們當作攫取政治利益的工具和棋子,撕裂臺灣社會和家庭感情。她希望一些政黨停止操弄人性,不要把良善抹滅掉,如果以這種方式得到政治利益,也會自食惡果。

“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但在政治面前,臺灣最醜陋的風景也是人。”這位母親説道。她願意站出來呼吁社會省思,反映和喚起沉默大眾和那些擔心孩子受到傷害的父母的聲音。

島內呼吁綠營政客“放過孩子”

對于“反課綱”事件,臺灣教育界人士和主流輿論紛紛譴責“有心人”介入、操縱,使臺灣陷入“民粹泛濫、積非成是”的危機。

課綱微調召集人、臺灣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在受訪時表示,孩子們並不真正了解課綱,背後有人在鼓動,一些政黨和團體為了選舉和政治鬥爭,利用學生發動議題。他説,孩子是無辜的,求求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饒過孩子、饒了臺灣”,不要再煽動年輕人。

臺灣5位私立大學校長則發表聲明,對部分學子闖入臺教育主管部門和佔地抗議,以及衍生家庭人倫爭執感到痛心,認為學生以激烈方式表達訴求帶來不良的示范,令人憂心“反課綱”造成社會對立、消耗臺灣未來的競爭力。他們譴責“有心人士”介入炒作,希望學生暫停抗爭,盡快撤離,並呼吁政黨為了臺灣的未來,讓爭議回歸理性討論。

臺灣多所中學的近十名文史科退休教師前往“反課綱”抗議現場,手舉海報向學生喊話:“孩子們,你們的未來不是在街頭!”退休教師譚家化表示,參與“反課綱”抗議的學生多未成年,思辨能力不足,容易被有心的政客或團體煽動。因此,要勸誡他們“學習的場所不該是街頭,應該回到校園”。譚家化還呼吁,政治不要幹涉教育,民進黨、“臺聯黨”等應“放開黑手”。

《中國時報》的社論則指出,看到“反課綱”抗議的畫面,讓人想到去年的“反服貿”。同樣是少數人因為意識形態阻擋政策制定,同樣是利用學生打先鋒,同樣是佔領政府部門並破壞公物,同樣是親綠媒體與“名嘴”群起配合口誅筆伐,同樣是民進黨躲在幕後並笑納所有成果……,生動刻畫了現時臺灣的真正危機:民粹泛濫,積非成是。

文章批評説,臺灣的在野黨鼓動社會歷練淺的學子們,“心態有多歹毒”。“政客們何忍算計到孩子頭上,讓他們年紀輕輕就被拉入藍綠政治惡鬥的亂局?讓他們年紀輕輕就必須面臨違法追訴?在民進黨笑納政治收益之際,可曾有過一絲絲良心不安,有多少年輕人的人生就這麼

被改寫,甚至被摧毀了。”

民進黨不敢回應史觀爭議

記者觀察發現,“反課綱”學生提出的主張紛雜,在臺面上主打的是批評馬英九當局調整課綱“黑箱操作”,即“程序不合法、資訊不公開”。但在抗議現場,他們的標語和喊話充斥“臺獨”叫囂,還有人公開販售美化日本殖民統治的書籍。

從島內輿論來看,對“反課綱”問題的關注也以所謂“黑箱操作”為主、史觀問題次之。支持“反課綱”的,主要是鼓吹學生的民主理想值得嘉獎,主張課綱應該多元化;反對“反課綱”的,主要是認為激進抗爭違背法制,批評有關政黨和政治人物操控學生,造成社會撕裂、道德敗壞。

值得注意的是,蔡英文、民進黨對“反課綱”抗議學生表示同情和支持,但主要著眼于“反黑箱”,強攻馬英九當局和國民黨;同時,基本回避課綱涉及的史觀問題,似與“北社”等激進“獨”派社團“分進合擊”。

蔡英文和民進黨對“反課綱”議題處理得非常謹慎,這被認為是出于選舉考慮。此間有分析認為,蔡英文為了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目前階段在策略上與統“獨”議題保持距離,希望用“維持現狀”的兩岸政策拉攏中間選民。但是,力挺“反課綱”的“獨”派勢力強調“臺獨”史觀,“反課綱”鬧得越兇,部分選民對陳水扁執政時期借修改課綱推行“去中國化”的記憶也被喚起,可能讓蔡英文“維持現狀”的承諾變得更如空中樓閣,一旦多數選民對“扁政府回魂”的恐懼超過對國民黨執政的失望,蔡英文和民進黨的選情恐會産生危機。

“反課綱”事件影響不容忽視

“反課綱”風波發生後,臺灣各界對“獨”派勢力借機美化日本殖民統治進行了批駁,對“反課綱”學生的歷史無知也深感憂慮。

8月5日晚,中華統一促進黨等團體與抗日先烈家屬、教育界人士、普通民眾來到臺教育部門辦公區馬路對面,對“反課綱”學生進行勸誡。

“同學們,你們應該認識日本殖民臺灣的歷史真相!孩子們,回家吧,不要盲目地被一些政客利用!”臺灣抗日烈士羅福星的孫女羅秋昭隔著馬路,向臺教育主管部門辦公樓下的“反課綱”高中生深情喊話。羅秋昭的祖父羅福星曾參與黃花崗之役,辛亥革命後返臺繼續領導抗日革命,被日本警察殺害時年僅29歲。

記者在現場看到,人們舉著寫有“殖民統治,豈容美化”“先烈血淚,不能遺忘”“否定先人,數典忘祖”“媚日背祖,毒害學子”“皇民教育,貽害世代”等字樣的標語牌。

羅秋昭上臺發言,剛講幾句,對面的擴音喇叭就開始大聲鼓噪。但她繼續説,日本殖民臺灣的種種暴行昭然于世,今天的臺灣人不可以忘了歷史。我們要愛護我們自己的中華民族,民族長存,我們才有希望。

“反課綱”抗議期間,有參與學生提出“慰安婦”並非都是被迫,令島內各界一片嘩然。8月5日晚,記者在勸誡學生的活動現場看到,人們還打出“阿嬤無辜,何忍傷害”的標語。一位來自臺中的王姓教師説:“全世界都譴責日本強徵、迫害‘慰安婦’,日本至今不向臺灣的‘慰安婦’奶奶們道歉,怎麼臺灣有人説慰安婦是自願的?”

國民黨提名的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參選人洪秀柱則發表新聞稿説,學生可有政治立場與主張,但不可以美化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對臺灣“慰安婦”的殘暴。她表示,當時的“慰安婦”有些比現在這些學生的年紀還小,只有十二三歲。今天學生們生在富裕時代,享衣食無虞的幸福,不了解也不能體會“慰安婦”年代臺灣人的窮苦與卑微。請學生們不要學習某些政治人物喪失良知美化日軍,傷害可憐的“慰安婦”阿嬤。

臺灣學者宋國誠也在社交網絡上撰文説,看到一群“反課綱”學生史觀如此扭曲,“用抗爭的方式表達極端的無知”,甚至辯稱“為什麼刪除日本統治對臺灣現代化的貢獻”“有什麼證據證明慰安婦是被強迫的”,令人心痛。他在文中列舉了日本殖民者屠殺臺灣民眾的證據,並指出,教育是百年大計,希望臺灣下一代能“尊史而自重”。

“年輕人,你可知道你家從哪裏來?為什麼來?到了臺灣,你是第幾代?你聽過‘日軍清鄉’否?清鄉可不是用掃把清潔農村,而是日軍真槍實彈清理臺灣農村,打死了幾千幾萬的臺灣人。”臺灣少數民族“立委”高金素梅撰文指出,臺灣少數民族被日軍清鄉138次,被殺了1/12的人口。“不知臺灣的被殖民史,如何要我支持你們‘反課綱’?”“‘反課綱’一刀割離兩代人,臺灣已被那一批藏身背後的人開腸剖肚”。

記者觀察發現,參與“反課綱”的臺灣高中生對史觀問題的認知十分混亂,成年社會的認知也存在問題。除了“獨”派主張以“一邊一國”的思維主導歷史課綱,還有一部分人認為課綱應當多元化,統“獨”議題可以由師生在教學中進行討論。對此,臺灣大學政治係教授張亞中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反課綱”事件的影響不容忽視,尤其要注意臺灣社會的兩岸認知問題。

(陳鍵興 孟昭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