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回收業“出師未捷身先死”需在政策上配合

由受到經濟新常態的影響,不僅博彩業受到其沖,環保物料回收亦受到極大的影響,近日併發起無限期罷市的行動,甚至聲指若政府再沒有實際回應及不排除將行動升級,可見該行業已經出現“低谷”,期望當局能出手援助。對於環保加收業界的罷市也向社會敲響警鐘,更是反映政府對於環保政策及配套仍處於未落到實處的狀態。環保對於本澳的持續穩健發展,起到非常的重要的作用,打造世界休閒旅遊中心,首要打造綠色環保的城市,在未來城市的發展過程中不應忽視環保的建設,應不斷推出完善的環保政策及措施。

眾所周知,有團體「環保Fun」自2011年推出以來,回收紙類和塑膠約1100噸、金屬罐超過200萬個,但全澳回收商單日處理量是500噸。過去幾年澳門的垃圾產量驚人,去年人均生活垃圾量每日約1.97公斤,領先世界水準,旅遊承載力爆標,垃圾承載力也是一樣  。資源垃圾回收量則長期遠遠落後其他鄰近城市,只佔可回收率不到20%,佔整體垃圾量僅1%,這從生活垃圾分類和回收政策的推廣、普及程度可見一斑。現時澳門旅遊業及各行業發展蓬勃,遊客激增,每日產生廢物和垃圾多達千噸,當中可回收再利用的廢紙多達二至三百噸、廢鐵三百至五百噸、廢膠數十至百噸,大型回收商號在收集後需要大量地方作儲存,在收集一定數量後方可付運出口,但現時澳門土地短缺,難以長期租借土地應用,目前只以打遊擊方式去儲存,經營極為困難和不便,希望政府能提供地方及設環保再生資源工業園,供業界租用。此外,廢物回收行業目前亦面對百物騰貴,如租金、設備、工資及燃油均不斷上升等困擾,回收物料售出價格因受外圍因素,如需求量、匯率及政治等影響,價格有升有降,由於回收廢物不能長期保存,即使遇上虧本亦要售出。現時一斤鋁罐的回收價跌至只有兩毫,報紙每斤三、四毫,每天街上還有多少長者在撿紙皮、翻垃圾筒,希望以此來幫補家計,這次罷市不但從業員受害,上游的作業者也會受到即時影響。資源垃圾回收是最髒最不受歡迎的行業,不少工廈業主都不願出租,近年收舖結業的例子並不鮮見。除了個別大型回收商有能力升級轉型,將資源垃圾加工成環保物料出口,大部分業者只能從事收集、轉手、運回內地的低產值工序,在高成本、低利潤的循環中打轉,然後不斷被邊緣化、甚至淘汰。這次在回收商忍無可忍而向當局攤牌,以無限期罷市的方式來控訴行業存亡。

環保物料回收商開始無限期罷市,回收店舖拉閘停收廢品,部分商舖的紙皮未有人撿走,堆積如山,受罷市影響,“紙箱大戶”超級市場的紙皮不再“搶手”,部分堆放在後門無人撿走;亦有小商戶將紙箱放門外,無人清理。有平日執廢品變賣的居民表示,將紙皮搬到回收店才知罷市,故將紙皮放在回收店門前,每位執紙皮的人士,都有自己一貫的記認方式,待回收店重開時可辨識。另有外籍人士撿走超市門前的紙箱,並整理成紙皮後囤放街頭,有人稱先囤起日後再變賣。另外,有商舖稱暫時會將紙箱丟棄到垃圾桶附近,待清潔專營公司搬走;亦有商店職員稱暫時存在倉內,但恐兩三日後就飽和。澳門環保學生聯會表示,回收業介面對缺地及人資等多重夾擊,早已不勝負荷,亟需回收基金扶持,政府待問題“爆煲”才研究解決之道“已太遲”。建議政府未推出回收基金前的“空窗期”,可對業界推出稅務減免、場地津助或免息貸款更換設備等措施。環保局推出環保節能基金,資助業界及社團更換環保及節能產品,為澳門節能減排出力,但無支持回收業界惹批評。為何環保基金的受惠範圍未覆蓋回收業,直言絕對應該支持,甚至應參考鄰近地區,設立針對性的回收基金,扶持業界生存及發展,“應該一早就有”,而非待問題“爆煲”才後知後覺研究推出基金。香港的回收基金較多資助場地及設備,如壓縮物料的機器動輒十幾廿萬,會推出貸款或資助計劃幫助業界更換設施,而且實施稅務優惠、場地租借優惠等。澳門未知何年何日成立回收基金,建議於“空窗期”對業界推出稅務減免、場地津助或免息貸款更換設備等,減緩業界經營困難。希望政府交代回收的流程及成效。除了常見的紙皮、膠樽外,充電池的回收亦需關注。因充電池內有鋰電金屬,毒性最大,必須回收用機器分解,否則易污染土壤及水質。建議澳門盡快建立中心回收充電池,並與內地區域合作分解鋰電,減少污染。澳門環保物料回收商會表示,回收商每日處理大量回收物料,不論空間、環境衛生、噪音和經營條件都亟待改善。尤其特區政府近年推行源頭減廢、分類回收等政策後,回收量不斷增加,同時亦令商戶的壓力不斷加大。為保障本澳環保回收產業的健康發展、為本澳環保事業繼續作出貢獻,希望特區政府在經營空間、出口補貼等提供協助,並期待透過區域合作協調通關問題。

對環保物料回收的問題,環保局一副局長日前稱,近年,隨著環保意識的抬頭,以及特區政府積極推動源頭減廢、分類回收工作,包括透過學校、社區的宣傳教育工作,以及在本澳多個公共房屋、私人屋苑以及各出入境口岸設置分類回收筒,目的是不斷提升資源回收的成效。特區政府明白到,回收量和回收種類的增加定必會對收集和處理工作構成壓力,但這是推動環保、資源再用而無可避免的情況,特區政府亦會採取支持的正向態度,積極與業界保持溝通聯繫,耐心聽取和深入分析業界意見,支持業界繼續向更健康的方向發展。考慮到本澳先天條件限制,對環保回收工作的推進將一定程度地受到影響。因此,特區政府在開展各項政策的同時,努力透過不同方法突破困難,當中包括透過區域合作的契機,借助鄰近地區的條件和力量協助解決問題,包括有改善區域空氣質素、物料回收途徑等。目前,特區政府與內地有關部門已建立健全而穩定的溝通合作機制,有關工作亦取得一定進展。希望商會能呼籲各會員在進行回收工作的同時,必須採取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特別是對噪音、氣味及環境衛生等情況的改善,避免影響周邊的居民和環境。同時,由於《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適用於澳門特別行政區,環保局作為該公約於本澳的主管部門,必嚴格按照其規定和精神,為保障環境與澳門居民健康,絕不同意從外地進口危險廢物如廢油、廢電池、電子廢物等到本澳處理。

今次的事件引起社會的關注,有議員彈環保政策未到位。環保節能基金津貼企業更換設備,同時令舊光管等廢棄物激增,造成二次污染,屢受批評。從觀念上,看不到主管部門對環保概念的貫徹和實踐;從政策上、法律上,看不到對推動環保產業有多大突破,難怪業界譏諷澳門最多人爭著做的只是「賣下慳電膽」。有評論指,說到底,減稅、貸款、補貼,扶助回收行業只是整個垃圾政策的一環。焚化爐、飛灰場、建築廢料堆填區、污水廠,每次都是等問題「爆煲」或揭出醜聞環保局才動一下,中國人稱之為「唔見棺材唔流眼淚」。回收商指「貨源」減少,這跟越來越多壓縮式垃圾筒有關,機器一壓,拾荒者無法再撿到資源垃圾。新式垃圾筒原意是改善街區的衛生環境,但卻意外地產生了一些副作用,令家居垃圾分類,將責任落實到每個市民身上顯得更具迫切性。立法議員施家倫日前認為,業界罷市敲響警鐘,反映政府環保政策及配套未落到實處,促請政府推出實際政策及措施回應業界訴求。施家倫表示,曾接到業界求助,反映舖租貴、環保物料價格低、缺乏地方放置已處理的物料,生存空間不足,但政府從來沒有推出支援措施,形容是任由業界“自生自滅”。資源回收再利用,是構建環保產業的基礎,回收商就是當中重要一環。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現時回收業界罷市,乏人回收環保物料,擔心周街紙皮、垃圾,或影響市容,更難體現世旅中心形象。促請政府從速解決問題,尤其與業界做好溝通,切實推出實際政策及措施回應訴求。他批評政府提出環保口號多年,但實際成效成疑。如有居民反映清潔工人將已分類的垃圾倒入同一輛垃圾車,使前期分類白費工夫。又如資助業界及社團更換節能燈具,原有燈具卻隨意丟棄垃圾桶,恐造成污染。他希望政府推出政策亦要考慮後續跟進。

其實,近年來國家和各地政府投人較大量資金用於生活垃圾治理問題,為減輕垃圾污染、治理生活垃圾提供了保障。但是要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水準,建設足夠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需要非常大的投資,勢必給國家財政和地方財政帶來極大的負擔。從目前情況看,完全依靠政府投資來解決垃圾處理問題是不可能的,必須實施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投資的多元化,運營的市場化,盡可能多管道籌措垃圾處理資金,以保證垃圾處理資金及時供應。根據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建立垃圾收費制既是補充垃圾處理資金不足的有效方法,也是促進生活垃圾治理的社會化、市場化、產業化進程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國北京、重慶、珠海等部分城市已經開始實施生活垃圾收費制度,但大多數城市還未實行,應該進一步加強和健全垃圾收費制度,認真貫徹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使市民和企事業單位認識自己對治理垃圾的責任,擴大垃圾治理的資金的管道。 德國是世界上在環保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國家之一,對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利用,德國堅持以預防為主,儘量減少垃圾的產生,同時建立基於封閉物質迴圈思想的二元廢棄物處置系統。封閉物質迴圈思想的核心是生產者對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負責。生產者的責任包括從產品的設計、生產、運輸、銷售、售後服務直到生命終結全過程的廢棄物處理。消費者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也有義務避免廢棄物的產生。1991年德國頒佈了《包裝管理條例》,要求生產者和分銷商對產品包裝進行全面負責,儘量減少不必要的產品包裝,回收產品包裝,並再利用其中的有效部分。在這一條例的影響下,生產者和分銷商組織在一起,建立了二元廢棄物處置系統。該系統的核心是利用二元系統公司收集、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再迴圈各類產品的廢棄包裝,從而達到集中處理、降低成本的目的。值得我們借鑒。第一,通過專門立法規範對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第二,資源迴圈利用、可持續發展貫穿整個個城市生活垃圾回收物流中;第三,都建立了面向整個回收鏈的仲介組織,提供暢通的、規範化的物流服務與資訊服務,在市民、企業、政府之間起到溝通作用,協調各方關係;第四、明確劃分相關主體的責任,建立了切實可行、操作性強的強制回收、經濟激勵、生產者延伸責任等具體制度和回收體系,其中生產者回收利用責任制是各國普遍採用的作法。

從另外一個實例,我們都知新加坡是一個小島國,但垃圾增長卻呈爆炸性增長,新加坡政府制定了“邁向零點廢物埋置、邁向零點廢物”的垃圾處理政策。為減少廢物排放,新加坡採取三管齊下的策略,即焚化垃圾、再迴圈普通垃圾和再迴圈無法焚化的垃圾。總體垃圾再迴圈率已從2000年的40%增加到2004年的48%,2012年將達到60%。而針對,令全球各國普遍感到頭痛的廢水、廢氣問題,新加坡政府設立了專職部門,幫助廠家和居民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廢物的產生。政府推行的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已在七分之一的居民中實施,垃圾收集人員定期發給居民專用塑膠袋,定期回收紙張、舊衣服、電器元件等可再生垃圾。新加坡工業廢水必須經處理達標後再排放,經淨化的再生水重新用作工業用水。新加坡在主要馬路上設立了汽車尾氣監測體系,不符合“歐洲2號”廢氣標準的車輛已被禁行。另外,新加坡政府目前正在與私人企業界攜手合作,鼓勵他們減少使用包裝物質或改用再迴圈包裝物質,以期最終最終達到“零廢物”,但仍任重道遠。有效的政企合作和市場化運作模式是促進新加坡環境得以良好保護的重要手段。新加坡的環境建設和保護工作由政府統一組織、統一規劃、統一實施。但在實施過程中,是通過公共機構和私人企業界緊密合作,優勢互補,雙方共贏來實現的。由政府提供新的環境基礎設施和私人企業界提供服務是當前較為普遍的做法。如實馬高島岸外垃圾填埋場的建設由政府全額投資,而垃圾的收集、運輸等均交由私人企業界來完成。

新加坡的環境保護能取得今天的成績,首先得益於國家重視城市規劃和環境保護建設,做到先規劃後建設,先大規劃,後小規劃,無論是社區、還是工業園區建設,都能做到小規劃和大規劃相融,統籌考慮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污水收集處理、垃圾收集堆放場所、焚燒廠的選址用地等,保證了環保基礎設施順利建成,而且,一旦某些規劃確定,至少50年不變。同時,新加坡政府從規劃管制入手,在土地規劃、工業專案的合理選址、發展與建築等方面實行管制,確保環境保護規劃得以落實。研究制定較為具體的工作標準,使環境保護工作有法可依,同時加大監督工作力度,嚴格執法,是新加坡政府在環境建設與保護工作中最為成功的經驗。20世紀70年代起,新加坡政府制定了完備的環境保護的立法,如新加坡環境污染管制法令,對各類廢物處理和排放都規定了明確的標準,使各項工程建設、工商活動和日常生活都有法可依。新加坡也設立了相應的專門機構,負責確保各項建設和社會活動不會引起不可控制的健康問題、安全問題和污染問題。

據瞭解,目前,其他許多城市垃圾處理流程基本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是清潔工收集;第二步是垃圾中轉站壓縮、集裝;第三步是垃圾處理場進行集中處理。可見,如果前兩步分類收集沒有做到位,那麼分類垃圾箱的功能也就形同虛設。要做好前兩步,必須宣傳強化市民的環保意識,為大多城市市民補上“垃圾分類”這堂生動的知識課。當然,要想真正實現垃圾分類化,最關鍵還在於地方政府應儘快從政策法規、科技創新及資金投入上給予足夠的重視與扶持,建立專業的垃圾分類處理機構,沒有終端的垃圾分類處理設施與企業,即使分類收集了,最終還是功虧一簣,垃圾無法最終得到分類處理和綜合利用。但我們並不能因此淡化城市垃圾分類箱的推廣使用,至少它會從思想上起到一定的宣傳引導作用,讓我們離真正的垃圾分類生活更近些。針對近期因受整體經濟景氣影響,相關產業對於原物料之需求減少,導致廢紙、廢塑膠、廢鐵及廢鋁等回收物料價格崩跌,進而影響資源回收體系之回收物料去化管道。政府當局應儘快提出各項因應措施,以照顧拾荒業者生計,並協助業者度過景氣寒冬。

環保回收業發起罷市的行動,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當局除了應繼續建議居民養成良好環保生活習慣,回收價格的波動雖是市場機制,但一定會從政策面積極協助回收體系的穩定,請民眾支持繼續做好源頭減量、資源回收,留給後代子孫美好永續的生活環境。因此,本澳應結合實際,制定與之配套的管理辦法,規範行政許可事項,建立健全依法、規範、有序、高效的環保工作機制,實施環境監管,努力構建公眾參與、公眾受益、公眾監督下的大環保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