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施政惠民措施顯亮點但需注重房屋政策

行政長官崔世安近日作新一年度的政府施政報告,引起社會廣大的熱議及評論,有贊有彈,更有批評及有中肯等等,在特區政府二○一六年的施政重點中指出“促經濟,重民生,穩發展”,九個大字點出了當局明年施政的方向,其中“重民生”方面的內容加大著墨,大力提升福利及推出相應的惠民政策,在這經濟新常態之下,在這博彩收益繼續下跌的狀態之下,繼續派錢派福利,加碼加“水”不減反而提升,連公務員也增加薪水。但正所謂:好人難做,不做難行;吃力不討好,唯官者不好當。依然受到一些不同的聲音來指責或不滿意。其實,對於執政者不勉也是件好事,社會的聲音越多,更加講明廣大居民對政府的施政及政治的發展越關注,反而更能收集更有效的執政措施或建議。

對於特首新一年度的施政報告,或許會有人士講極沒有“新意”,更沒有“實效”措施,只會派錢來解決民意,或者也有其的道理或可講之處,但是在這種經濟新常態之下,在整個經濟環境不明朗之下,在博彩收益下跌沒到底之下,在居民收益遇到困境之下,試問一下,或抿良心來講,這不是雪中送炭的政府行為嗎。特區政府大“水力”養廣大居民,相信也是期望廣大居民生活得更加幸福,不受經濟新常態而影響生活的質素。筆者也不是幫政府講好話,也是實事求是,與附近地區相比較,更個地區與本澳一樣的,會大派錢來為居民解決經濟困難的問題。或許真是所謂的:身在福中不知福。社會各界應明確,明年的各項惠民措施是建設民生長效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共建共用經濟發展成果的積極舉措。

眾所周知,特區政府明年在“重民生”方面則將支出約117.07億元增進民生福祉,其實包括的福利有建議明年繼續實行現金分享計劃,向永久性居民每人發放9,000元,非永久性居民每人5,400元。 根據《公積金個人帳戶》法律的規定,每名合資格的澳門永久性居民可獲政府在個人帳戶注入10,000元啟動金,同時,建議明年向居民的公積金個人帳戶額外注入預算盈餘特別分配7,000元。加大對長者及弱勢群體的扶助,養老金已調升至3,350元,並建議明年敬老金由7,500元調升至8,000元。根據相關評估機制,明年1月把最低維生指數由3,920元調升至4,050元。建議向現有援助金受益家庭發放多一次全數援助金;繼續向三類弱勢家庭發放特別補助和特別生活津貼;“短期食物補助計劃”將轉為常規化的服務,每日預算金額由38元調升至40元,以加強對低收入人士的扶持。關懷和幫助殘疾人士是政府與社會共同的責任,政府努力從多種管道改善殘疾人士的生活。建議明年將普通殘疾津貼由7,500元調升至8,000元,特別殘疾津貼由15,000元調升至16,000元。同時,延續發放“臨時性殘疾補助津貼”,並研究把津貼過渡為長期措施。為協助殘疾人士就業,建議明年對聘用殘疾人士的企業提供稅務優惠,每聘用一名,每年可獲額外扣減所得補充稅可課稅收益72,000元。與此同時,研究實施對合資格受僱殘疾人士的工作收入補貼制度。明年實施“2016年至2025年康復服務十年發展計劃”,政府將開展跨部門合作,並跟進計劃的落實情況。

再加上,將會實施社屋住戶分級減免租金;向列入社屋輪候範圍的家團發放臨時住屋補貼。除將實行最低工資的行業,繼續實施金額已補貼至5,000元的工作收入補貼,以進一步援助全職低收入受僱人士。繼續推行“積極人生服務計劃”和“社區就業輔助計劃”,加強職業轉介和探訪服務,切實幫助弱勢社群提升自立能力。進一步關顧家庭經濟有困難的學生,建議“膳食津貼”及“學習用品津貼”分別由3,200元調升至3,400元,以及由2,100元和2,700元調升至2,200元和2,900元。延續實施“書簿津貼制度”,中小幼學生分別維持在3,000元、2,600元和2,000元。繼續對就讀大專和研究生課程的本澳學生,發放學習用品津貼3,000元。繼續實施為期三年的“持續進修發展計劃”,政府將全面評估成效,並加大力度資助市民考取專業證照或參加專業資格考試。繼續向每名澳門永久性居民派發600元的醫療券;繼續實施每一居住單位每月200元的電費補貼。在新的一年,繼續實施的稅費減免措施包括:所得補充稅可課稅的年度收益豁免額已調升至60萬元;免收所有營業稅、小販牌照費、街市攤檔租金、鮮活食品檢疫費、人壽及非人壽保險印花稅和銀行手續印花稅;各商戶免納廣告牌照稅等等,實施上述各項稅費減免和退還措施,特區政府將少收稅費約24.28億元。可見,政府當局在經濟新常態之下,能為居民想得到的惠民措施都想到了,“蛋糕”做得太大反而沒有得到個別人的認同,真是社會的悲哀,也是人性的可惜。

對於行政長官的新一年度施政報告,社會反映熱度不凡。有議員則指出,促經濟、重民生、穩發展,符合社會現況,配合未來五年規劃,期望有助推動政府部門加快落實各項施政。今年一些施政計劃是去年的延續,提醒政府要重執行抓落實。延續惠民福利措施,體現對弱勢的關愛支援,值得肯定。對於中等收入階層方面,多年來只限於職業稅減免,但金額幾年無提升,過去曾經提及的新類型房屋也是對中等收入階層的支撐,至今仍未見影,所以未能體會多點支撐,促請政府未來更多關注中產。醫療方面以預防優先為主。在公營醫療機構開展服務的情況下,盡量解決睇病難,但在提升專科醫療服務方面未有具體措施。並認為行政長官在回應幼額不足及增加男士有薪侍產假方面目標明確,期望盡快落實,並針對來年完成的“澳門婦女發展目標”訂出更有助婦女發展的政策。有議員更是指出,政府明年把民生事務放在施政優先位置,值得表揚。但市民長期訴求如交通、住屋、醫療及養老保障機制等老生常談的民生問題,依舊未見新的政策措施,難以回應市民期望。希望政府在新一年的工作中盡快落實市民所急的相關工作,不再拖泥帶水。

也有社會團體代表認為,經濟下行壓力下,特區政府依然堅持維持系列惠民政策,甚至部分民生福利有所調升,充分體現特區政府保障民生,提升居民生活質素的施政目標。另外,賭收可持續風險加大,政府應重視財政開源工作,借助國家支持和區域合作,提升投資理財方面能力;努力發展多元產業,促進經濟穩定基礎。今年施政報告不少方面有所突破,既有現金分享等微觀層面的措施,也有成立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等宏觀開放式施政策略,不少過去老生常談的問題政府終有所明確表態和立場,如編制特區政府五年發展規劃、確定第四條跨海大橋橋樑方案、籌備制定總體城市規劃、輕軌北段走線問題等等,但同時相關計劃的具體落實時間表及操作方案還未清晰,社會有疑慮是否會再度陷入拖字訣,感到困惑。另外,本澳不少基礎性法律和重大涉及民生法律法規嚴重滯後社會發展,租務法才剛剛獲一般性通過,修改打擊非法住宿法律制度卻一直悄然無息。政府去年承諾會建立完善中央統籌立法機制,也開始準備相關工作,但至今還未見到實際效果和系統方案出臺,明年施政中應多加著墨。公共部門長期租賃辦公樓的問題社會也一直關注,機構分散,浪費公帑,明年施政報告中未見涉及,未來應有所檢討。對於施政報告持不同意見,相信這也是社會發展的常態化。有立法議員則認為,政府領導人不加新內容、不作承諾以免受批評,欠缺應有的管治意志。也有議員稱,政府有盈餘,繼續派糖“講得過去”,但民生問題不能僅僅靠派錢解決,對施政報告就回應澳人對房屋和土地的訴求“冇料到”感到失望,盡快收回閒置土地、預計新城A區二萬八個公屋單位、可興建四千多個單位的五幅地等待規劃等,都是老生常談,認為行政長官最起碼應該交代其去年競選連任時提出的二萬八個公屋單位的落實時間表,包括填海進度、工程規劃、招標動工、落成的通盤時間表。

社會普遍對政府新班子上任一年來的努力表示肯定,但總體沒有多大驚喜。社會認為“派糖”已不甜,原因是施政只有“糖衣”,卻無實質內容。稱“派糖”難完全覆蓋民生,報告平穩無驚喜,惠民措施亦在預期之內,欠缺開拓方向。質疑政府收回及放生的閒置土地標準何在,應在施政報告中清晰列明哪些土地適宜興建公屋,做到實質承諾;而現金分享額的多與少亦應列出計算方式及準則。明年延續多項惠民福利措施,調升弱勢社群各類津助,有一定幫助。有長者對政府延續現金分享、調升敬老金等舉措表示歡迎,可體現當局對居民的關心,期望候診時間縮短。但社區設施、長者院舍等方面有待加強。同時要盡快啟動“都市更新”,重整祐漢舊區,改善居住環境。但落實解決居住、交通等則認為仍“先天不足”。倘要突破“無地建屋”困局,建議通過實施“澳人澳地”政策,解決居民居住土地的儲備和長遠供應問題,為落實住屋保障機制創造條件,使今後興建的大部分住宅回歸居住用途,非投資牟利工具。樓價仍遠超居民承受力,政府應延續遏抑炒樓措施,確保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我們再來分析下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在房屋政策方面則指出,政府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加快公屋建設,致力保持公共房屋與私人樓宇市場間的平衡,以實現“居有其所,安居樂業”的政策目標。明年,政府將啟動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以確定城市性質、規模和發展方向。即將成立的都市更新委員會,研究以都市更新的概念,推動舊區重整,以點帶面、分區分片逐步改善都市環境。繼續完善公屋工程建設與監管,加強公屋分配及管理工作。根據新修訂的《經濟房屋法》,已按照“先抽後審”制度,完成實質審查後,按序安排上樓。另外,已完成修訂《社會房屋法律制度》的諮詢工作。同時,新類別公共房屋的可行性研究將於年底提出結論,政府將作出相應決策。五幅可興建4,000多個單位的土地儲備,現正有序進行規劃工作。政府高度重視居民對公屋政策的關注及訴求,一直努力尋找土地,除已有22幅宣告批給失效的土地外,還有一批個案仍在進行分析當中,未來成功收回的閒置土地,將優先用作興建公屋。儘管由於供沙問題及配合港珠澳大橋工程等原因,新城A區的填海工程可能出現延誤,預計新城A區可提供約28,000個公屋單位。                                                                                                                                                                                                                                                                                                                                                                                                                                                                                 政府高度關注房地產市場的供求情況,加快私人住宅樓宇圖則審批,適時採取有效措施,致力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得確沒有新意思,還是延續過去的政策或措施,但是任何措施或政策的推出是需要很長的時間,並非三或五個月才能解決的,特別是房屋的問題,本澳土地少,人口不斷增加的情況之下,要一時解決現實的問題,相信任何一屆特區政府都難以似“上青天”,何況是這屆政府,事實就是事實,但是在困難的面前,相信總會有解決的辦法。施政報告對私人樓市著墨不多,且沒有新意,對業界、業主扶持政策不多,業界難免感到失望。目前樓價較高位時回落最多四成,但行政長官認為樓價仍算高,不會減辣、撤辣,與市場觀感有落差。業界普遍認為,樓價大跌,新樓供應少,成交創新低,已有足夠條件減辣、撤辣。政府應該提出指標,樓價回落到哪個水準叫低,才有合適條件減辣、撤辣。

其實,雖然近期本澳樓價有所下調,但現時樓價仍高企,但按統計暨普查局數據,今年第三季住宅單位每平方米實用面積平均價格為八萬四千三百四十二元,相等於每呎約八千三百三十元,但本地居民收入中位數僅一萬八千元,反映樓價仍非居民所能承受。樓價“離地”情況持續,大部分家庭以至中產家庭,即使勉強置業,恐怕亦會淪為“房奴”。普遍市民認為施政報告無意“減辣”或“撤辣”,地產業界則冀政府“鬆綁救市”。目前樓市仍非常不健康,大部分家庭無法承擔高樓價,政府應多方入手保障居民住屋需要。私樓市場方面,促請取消“一刀切”的免房屋稅措施,對擁有多個住宅單位的業主除自住單位外照收稅項,減少炒賣行為。賭權開放以來,澳門樓價瘋狂飆升,政府為遏止相關情況推出一系列“辣招”,有一定成效卻不盡如人意,有必要檢討。有業界認為,因“一刀切”做法令擁有多個住宅單位的業主,即使非用以自住,也能享受多次優惠,變相助長“炒風”,與政府徵稅是為優化二次分配以及“能者多付”的原則相違背。建議對擁有三套或以上住宅單位的業主,除自住單位外不應免收稅項,甚至因應單位數量的遞增收取稅項,加重置業成本。有意見認為,除了完善“辣招”外,政府應多管齊下保障居民住屋需要。在新《土地法》下,土地承批人的發展年限進一步受限,加快批則相信有助增加私樓供應,令樓市健康發展。同時,社會對經屋的需求極大,當局須正視實情全力發展經屋,不應拘泥於“社屋為主,經屋為輔”的定位,包括盡快收回閒置地優先興建公屋、加快推進新城填海A區二萬八千套公屋的建設,並有具體時間表和確保質量。藉加大公屋供應調控樓市,讓私樓價格回歸合理水準,形成良性循環。

因此,行政長官明年的施政報告在民生方面較為著重,對於吃慣這一碗飯的人已經感到沒味,或許這是社會的正態,但是政府當局的出發點及原意是非常之切合實際,穩經濟,保民生,更有利社會和諧發展。普遍居民更重視的是居住問題,相信這也是民間或民生發展的重點,在經濟新常態之下,一方面配合中央政府“十三五”規劃,一方面穩經濟發展促經濟適度多元,土地稀少及人口增多的情況之下,如何進一步穩健私人樓宇的價錢或提供更多的公共房屋,相信將會更加考驗當局的智慧,房屋政策不能永遠拖住施政的後腳,總應有一套可解決的方案或措施,該出辣招的時候應出辣招,應收回的土地也應儘快法律的程式收回,口號式的管治方式,並不適合時宜,廣大市民更看中的是實質的,當局應要著重民生的真正需求,派得再多錢,與居民的居住問題沒得解決,也是勞民傷財或吃力不好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