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俊榮:醫療改革成效大

【本報訊】立法會昨日起一連2天辯論政府明年度社會文化施政方針。醫療改革及醫療服務最為議員關注。列席會議的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稱,醫療改革今年成效明顯。

承諾協助鏡湖引進醫生

議員張立群認為過去 1年公共醫療進步明顯,市民希望就診簡單方便,公共醫療對私家醫療機構的影響難言錯對,但他促請政府注意,鏡湖醫院今年已流失 240多人,希望山頂和鏡湖醫院的發展能平衡。

議員蕭志偉表示,專業醫療人員和社福機構關係密切,政府如何確保公私營醫療系統有足夠人員補充,他認為醫療專科認證須涵蓋公私營的醫護人員,評審專科資格應由業界主導。

議員黃潔貞表示,現時本澳醫護人員最缺乏是護士,按每千人口4名護士計算,本澳需要 2,300至 2,400多名護士,但現護士只有 1,700多人,2家護校收生十分困難,她敦促政府考慮增加特別獎學金和以職程制度,吸引更多人加入護士行列。

議員關翠杏認為政府應支援社區醫療建立穩定團隊,若社區醫療人手嚴重流失,市民只會重返衛生中心,公立醫療壓力將有增無減。

譚俊榮表示,山頂醫院“ 1間醫院當 2間用”毋需擔心人手,政府已有未來5年醫療系統人手的完整規劃,會聘請足夠醫護人員,優先聘請本地人,沒有才外求,目前已得到國家衛計委、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台灣的醫護界團體的支持,可聘請足夠的專科醫生。

他認為,規劃未來醫療服務時已預計須外求人手,本地醫護界人手緊張屬自然,他承諾會協助鏡湖醫院及其他有需要的團體引進內地或海外醫生,相信社會會理解。

醫療續行三方協同互相補足

譚俊榮表示,政府的醫療政策,一直是公共醫療,不牟利醫療機構及私營醫療的“三方協同,互相補足”。他稱,推行醫療改革,本地醫護人手不足是必然現象,但並非意味不能解決,可引進醫護人員。

譚俊榮表示,過去 1年本澳公立醫療體系,向私人醫療體系,包括向鏡湖醫院和 5家非牟利醫療團體購買服務,大大減輕公立醫療的壓力,其中向 5家非牟利機構購買的服務,至今只花了 2,200萬元便解決了很多問題,政府會繼續推出醫療券,2.8億元的醫療券支持約 1,200名私人醫生。譚俊榮希望本澳醫療未來可維持“三方協同,互相補足”。

譚俊榮稱,醫療改革今年取得明顯成效, 1-10月山頂醫院急診整體輪候時間較去年同期大減,其中 8個專科初診輪候時間較去年同期分別縮減 2成6和 6成3,衛生局專科藥房領藥輪候時間由去年平均25分鐘縮至17分鐘;7間衛生中心在晚上時段總服務人次是去年的 1.5倍。

譚俊榮稱,明年度山頂醫院的眼科、整形外科、腫瘤科及腫瘤科日間化療中心共 4個專科門診將延長服務時間。

議員認為管治暴露問題

議員吳國昌認為社會文化司長譚俊榮的管治方式暴露明顯問題,他舉例,早前陸續揭發山頂醫院病人資料散落街道、教育資助監管不力,但司長維護身邊官員,只向基層人員問責。

長譚俊榮強調,十分關注下屬人員管理,他表示,今年審計署公布的數份報告均涉及過去幾年的工作,他認同這些審計報告。譚俊榮稱,他上任伊始,已指示轄下各個部門包括司長辦公室須善用公帑,接受社會、立法會和媒體的監管。

譚俊榮認為議員過分著眼過去發生的個案,他稱,病人資料散落道路事件,獨立法律顧問認為院方已有完整指引要求員工遵守,事件中員工違反上級指示,同時涉及病人私隱,法律顧問建議撤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