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直以自己的方式“活”在故鄉

胡耀邦留給故鄉的遺產不多,故居、廣場和一所學校;他留給故鄉的“遺產”也夠多,“清正”、“無私”和被弘揚的“精神”。

65歲的張師傅和36歲的張宇蘭最近經常能在胡耀邦故居前遇上。從今年5月27日起,每個工作日,老張戴著白手套,拿著紅皮鐵鉗,在房舍前修剪樹枝;小張則在故居內,一遍又一遍給遊客重複胡耀邦與故居的故事。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11月15日,而5天后,就是胡耀邦的百年誕辰。他的故居則正歷經最長的一個翻修期,故居陳列館也閉館修繕。但故居解說員小張的工作沒有因為故居修葺而停止。

記憶

“共產黨是給老百姓辦事的,不是給你一家一戶辦事的。”

11月5日,張宇蘭突然在胡耀邦故居的一間臥房裏停下來,指著牆上一張1980年拍攝的全家福。“這是耀邦哥哥(胡耀福)的臥房,也就是我爺爺的臥房,我是他哥哥的孫媳婦,所以這張照片就是我們這一大家子。”她說,“這一家子幾乎沒有沾到耀邦爺爺什麼光。”

她告訴眼前的遊客,當上中共中央總書記次年,胡耀邦遭到親哥哥胡耀福的一頓罵。

在中南海辦公室,胡耀福大拍桌子,厲聲呵斥胡耀邦:“我以前只是罵你忘恩負義,當官了不幫家裏的兄弟子侄!今天我還要罵你絕義無情,連別人幫的忙你都要攔住,你真是太絕義無情了!”

話音還未落,“砰”的一聲,胡耀福氣得把桌上的杯子摔碎在地。“就算你是總書記,別人不敢打你,我還不敢打你嗎?我是你哥哥,這總是改變不了的吧!”

一旁的警衛怕胡耀福真打人,想攔下他,但被胡耀邦制止住了。“這是我的家事。”胡耀邦對警衛說。他隨後跟哥哥解釋:“共產黨是給老百姓辦事的,不是給你一家一戶辦事的。”

爭吵源自一樁招工安排。胡耀福在購買物資時,認識了時任岳陽縣委書記許志龍,許將胡耀福的兒子胡德資安排到岳陽的物資局做副經理,把胡德資妻子安排在縣委招待所。夫妻倆辦好各項手續,正高高高興興等著入職,卻等來一場空。

其間,許志龍夫婦剛好到北京看病,順道去胡耀邦家吃飯。席間,許提了為胡德資安排工作一事。胡耀邦聽後非常生氣,當即撥電話給時任湖南省委書記毛致用,“湖南招工出了問題了啊,歪風還出在我們家了啊。”

胡耀福因兒子兒媳招工未成,很是不滿,以至有兩年沒和總書記弟弟往來。

“我們爺爺耀福比耀邦爺爺大四歲,年輕的時候參加過赤衛隊,做過許多地下黨的工作,按道理他的歷史應該是很光輝的,實際上卻非常坎坷,從來沒有離開過老宅子,比耀邦爺爺還晚三年逝世。追悼會上,當地的老先生為他寫了這樣一副挽聯:國中有典型,兩袖清風作赤子;天下無先例,一代‘皇兄’是農人。”張宇蘭感慨道。

在胡耀邦故居工作十年後,類似的故事張宇蘭已經爛熟於心。

她爺爺終身都沒有離開的老宅子,由胡耀邦的曾祖父胡名鐘始建于清朝咸豐年間,如今依然保留著清朝建築的風格,有精巧的青瓦頂和雕花簷,飄著一股桂花香。1915年,胡耀邦在這裏出生。

老宅子一度瀕危,外牆被洪水推塌過。19 8 0年代胡耀邦還在世時,胡耀福曾到北京,告訴弟弟祖居就要倒了,該怎麼辦?胡耀邦說:“年代久了,倒就讓它倒吧,外邊倒掉了,人就搬到裏面去住。”

19 9 5 年,因為設立故居和進行擴建,胡耀邦唯一留在瀏陽的直系親屬、張宇蘭的公公胡德資,帶著家人從老宅子裏搬了出來,在故居旁的兩畝地上建了一棟新房自住。

後來故居擴建要拆遷,一直靠種田為生的胡德資,再次帶家人搬家。拿到100多萬元搬遷款後,他家於2012年底在瀏陽市區購置了一套100多平米的商品房。

這座以花炮聞名的城市,11月初正在召開國際花炮節,瀏陽市區的酒店房費比平日翻了近三番。當地司機見到外地遊客,隨口就問:是來參觀花炮節的嗎?

不少遊客的確沖著花炮節而來,有些會順道去看看胡耀邦故居。在瀏陽市中和鎮鎮政府的大門橫樑上,他們可以看到懸掛著的標語—“弘揚耀邦精神 振興中和事業”。

已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區的胡耀邦故居,坐落在鎮政府東南方約1000米的地方,周圍有山有水,綠樹成蔭。高約3米的石頭,堅實地矗立在山間公路上。朝東的一面刻著5個紅色大字“胡耀邦故里”。這段公路新鋪的瀝青剛剛曬乾,路面乾乾淨淨,還沒有多少行人走過的印痕。偶爾,有遊人跑去和石頭合影。

從瀏陽市前往胡耀邦故居的大巴,一天只有4趟,都是下午的班次,最早下午1點,最晚下午4點半,車程約1個半小時,而回程的班次只上午時段才有。瀏陽汽車站裏沒有遊覽指示牌,要想找去故居的路線和上下車地點,外地遊客得詢問客運站或司機。

尊敬

胡家有祖訓曰:“屋矮能容月,樓高不染塵”,一位教授巧妙改動兩字,形容胡耀邦“身矮能容月,位高不染塵”。

1995年,胡耀邦去世後的第六年,鄉親們申請設立胡耀邦故居。“對耀邦的一點尊敬”,77歲的胡耀桂如此向《博客天下》解釋故居設立的緣起,他曾是胡耀邦故居修復辦公室成員。

2005年前,故居每年的人流量不過10萬人次,如今人流量漲了10倍。

2014年8月21日,美國布希家族亮點基金會主席、美國前總統小布希的弟弟尼爾•布希在當地官員的陪同下,到訪胡耀邦故居。

他和胡德資一家在故居裏座談。這像是一次敍舊,更多時候是外賓尼爾•布希在說,胡德資他們聽。“我爸爸和胡耀邦同志是很好的朋友,我們後代也要友好下去。”他對胡家人說。他的父親老布希在1980年代曾擔任駐華大使,和當時主政的胡耀邦一起經歷過中美關係的蜜月期。

“我不知道他們有過交往,也沒問小布希。”胡德資告訴《博客天下》。說方言的胡德資和說英語的尼爾•布希,也有語言上的溝通障礙。許多當地人顯然比當事人胡德資更興奮,他們拍下尼爾•布希的畫面,試圖發上微信朋友圈。

最早來到胡耀邦故居參觀的國家領導人是曾慶紅。20 05年,他與胡德資座談。“問我過得好不好,身體好不好?我回答,還好。”胡德資回憶,兩人當時還一起合了影。

那之後,領導人吳官正、賀國強、王兆國和胡錦濤先後來參觀過故居。 2014年4月11日,已卸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錦濤來故居參觀時,那一天下著雨,胡德資七點鐘就守在故居門口。

這些領導人到胡耀邦故居後,大體逗留一小時左右,參觀、聽解說、拍照,流程大致相似。

不過張宇蘭從沒機會給領導人做解說,儘管她是胡耀邦的侄孫媳婦。“可能是因為我年齡大,不是最優秀的吧。”張宇蘭分析。

三年前,胡耀桂每年花3600元租下故居門口新建的25平米大小的商鋪,開了鎮上唯一一家書店,同時也賣自己寫的字畫。書是從之前故居管理處的書店轉購過來的,都是有關胡耀邦的書籍。這一排一共有15個商鋪,其他全是食品雜貨店。如今,商鋪旁邊新建了一座四層高的故居山莊酒店。

故居門前的耀邦廣場,作為胡耀邦誕辰90周年紀念大事而建。這幾年,當地村民一直在議論,廣場上可能會立一個銅像。胡耀桂原本以為會在今年。“我看到材料說,銅像要明年才設立。”他說。

胡耀桂店裏最暢銷的書籍是胡耀邦女兒滿妹寫的《思念依然無盡—回憶父親胡耀邦》。他一共進了70多本,三年來賣了約40本,顧客多是些40歲以上的男士。

“我也不在乎賺多少錢,胡耀邦的家鄉應該要有個書店。”這位退休賦閑的胡耀邦書籍發燒友說。他的書店每年收入約1萬元。

遺產

“中和出了個耀邦是光榮的,雖然看起來他沒有對家鄉做直接貢獻,但國家搞好了,我們自然就搞好了。”

除了故居,在鎮政府西南方約1000米的鳳凰山下,有一座以胡耀邦命名的耀邦中學,由原中和中學和山棗潭中學合併,2000年竣工,校訓“崇德、尚志、勤奮、創新”由胡耀邦夫人李昭所題。

胡耀桂回憶,建校之初,學校還設有李昭教育基金會,一些被胡耀邦昭冤平反過的人曾來捐過款。

“中和出了個耀邦是光榮的,雖然看起來他沒有對家鄉做直接貢獻,但國家搞好了,我們自然就搞好了。”作為村裏為數不多接觸過胡耀邦的人,胡耀桂說。

張宇蘭回憶,自己常聽到有人說“胡耀邦對家鄉沒有貢獻”,有時同事也會給她轉述這樣的議論。有些人甚至擠對張宇蘭:“啊呀,像你們這種關係還混成這個樣子,你們真是人太差了……啊呀,我們要是有你們這種關係,早就是千萬富翁了……”

“我說你們愛說什麼說什麼,反正我們就是農民,是不?”張宇蘭說,“我爺爺一輩子在家鄉務農,就連我公公那一輩也還在農村務農,當然他們也不是沒有機會出去,就算耀邦爺爺不幫,其他人也會幫。”

不過,她隨即又向《博客天下》轉述了自己從解說詞裏瞭解到的故事—“耀邦爺爺在上任國家重要職務之前,和家人開了個家庭會議,說你們不能放鞭炮祝賀,也不能打著我的旗號辦事啊,你們要是誰犯了錯誤,只能是自己負自己的責,誰也幫不了你。你們也不要老想著要政府幫忙,凡事還是要靠自己。”

胡耀桂至今記得,1961年家鄉生產隊亟需發電機搞生產,胡耀邦托人買了一台運了過來。為了答謝胡耀邦,大隊讓胡耀福和堂弟胡用簡帶著家鄉土特產冬筍和芋頭進京答謝。

但胡耀邦對兩兄弟用公款做路費及帶來的土特產很不滿,隨即批評了他們,專門寫了一封信帶給大隊黨支部說明情況,附上了特產清單,並將東西按當時的市價折合51.9元,讓兩人帶回給大隊。

胡耀桂只和胡耀邦有過一面之緣。1962年胡耀邦最後一次回鄉時,他在人群簇擁的胡家屋廳接過警衛員遞的一根紙煙,沒有牌子。當時20多歲的小夥子胡耀桂,沒有機會和胡耀邦交談。

後來熟讀過有關胡耀邦的十餘本著作後,胡耀桂收集整理了一本《耀邦同志名言錄》,共9 0余頁5萬餘字。“他被窮苦人看重,主要是清正啊。”他告訴《博客天下》。

現實

2005年,張宇蘭放下幼師教職,關閉了幼稚園和飯館,在故居做起講解員。按照她的說法,這是公公胡德資當時的心願,“家裏還是要有個人在裏面工作更好”。

此後,“胡耀邦”三個字佔據了張宇蘭的生活。與其他講解員不同,從屋廳、飯堂、廚房穿越至臥房時,她開始亮出自己與胡耀邦家族的關係,語調仍然平緩。最多時,她一天要講20多次,連吃午飯的時間都沒有。講解並不收費,遊客有需要就會講。

張宇蘭第一次對胡耀邦這個名字有印象,是在十歲那年。那天,村裏小賣部老闆拿著報紙逢人就說:胡耀邦死了,胡耀邦死了。

“那時我不知道胡耀邦是幹嗎的,心想隨你幹什麼的,都不關我的事。”張宇蘭說,壓根沒有想到,自己日後會與胡耀邦家扯上關係。

“ 你嫁了這麼個大戶人家呀!”結婚後,很多人這麼跟她說。有人甚至問:“你是因為你老公家有個大官才嫁給他的吧?”

這令張宇蘭哭笑不得。她和老公是初中同學,結婚時,張宇蘭的老公去了北京當兵,2001年退伍在瀏陽交通局下屬單位工作,但後來因為超生二胎,被開除公職。

“我老公家在農村,也幹農活,我並沒有意識到跟別人有什麼區別。”張宇蘭說,日常生活裏,老公很少主動和她提起胡耀邦。“老公不怎麼關心這些,也不怎麼看書,但他從小就在那個環境裏長大,知道很多‘野史’。”

公公胡德資今年剛剛動過手術,從腎上摘了一顆瘤,還患有骨質疏鬆症。對叔叔胡耀邦的往事,他並不大有興致談論,只當別人問起時,才提一提,通常答得簡短。

如今,胡耀邦誕辰100周年到了,張宇蘭卻開始萌生“離職”的想法。講解了10年後,她的身份依然是臨時工,一年拿著3萬多元薪水,由於年齡和學歷限制,“通過考試轉正的希望渺茫”,“做到老也就這麼一點錢”。

2012年進城生活後,家庭負擔在加重,老公也沒有正式工作,只做一些小生意。

上有老下有小的張宇蘭覺得,是時候面對生活中的實際難題了。“花炮廠到處都敞開門,想做的話,掙這點錢也掙得到。”

胡德資妻子葉秋娥告訴《博客天下》,故居管理處前年下放了26個事業編指標,但這份名單裏依然沒有兒媳婦張宇蘭。“剛進去也就算了,都做了十年了,能力也不是不行,好幾次獲過單位先進個人獎,到現在仍然是個臨時工”。

張宇蘭反倒有些“無所謂了”。“反正我都準備不幹了。”她說,自己正打算把辭職的想法告訴公公婆婆。

這半年經常跟張宇蘭打照面的張師傅,有時候一天要整修七八棵樹木,對房子曾經的主人胡耀邦,他所知道的遠不如小張多,但他只跟《博客天下》強調一點,“胡耀邦沒什麼私利,就是為國家。”

(梁君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