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澳跨工區延關一年來旅客增八成

【本報訊】珠澳跨境區口岸自2014年12月18日延長通關時間以來,出入境旅客數量增長近八成,目前已成為夜間拱北口岸閉關後旅客往來內地與澳門的主要口岸,為跨境工業園區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便利。

珠澳跨境工業區口岸自2006年開關以來,實施24小時通關,但只限於跨境工業區內部人員使用,直至去年12月18日,為方便更多的跨境人士,口岸每晚12點至早上7點,開放給在澳的內地勞工學生和澳門居民使用,口岸也由單一出入境通道,變為人車分流通道,並新增自助查驗設備。珠澳跨境工業區商會會長陳維熾表示,要進到園區就通過電子化自助通關,通關的時間大大縮短,而且安全性也有了大大地提高 。

除了便利通關環境,跨境保稅區海關去年推出“先進區 後報關”的模式,企業通關可以無需等待報關。

珠澳跨境工業區商會會長陳維熾:“從澳門的貨拉到跨境園區來,最快也要3到5個小時,甚至要更長更長,我們根本掌握不了時間,因為做物流最關鍵的時效性是最重要的,實現了這個通關便利之後,現在是三五分鍾就可以。”

截至今年12月1日,保稅區海關累計經”先進區 後報關”的貨單有499單,共計約603噸,涉及商品價值約7400萬美元。拱北海關駐保稅區辦事處副主任鄭正林表示,目前大概是三到五分鍾就可以過關了,保證了便捷通關的一些措施落實到位。

跨境工業區口岸通關新政實施一年來,進出境旅客超過133萬人次,同比增長78%,而跨境工業區新增注冊企業超過100家,其中澳門企業總投資額超過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