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兩岸統一成為信仰——中國統一聯盟前主席紀欣記事

2014年9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了臺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臺灣《觀察》雜誌社社長、中國統一聯盟前主席紀欣作為參訪團的成員之一,參加了此次會見。返台後,紀欣表示,習近平對臺灣統派的高度肯定與支持,讓她更加堅定了推動兩岸和平統一的信心。

投身婦女運動的名律師

1952 年出生在高雄的紀欣是臺灣的“外省第二代”,祖籍江蘇。從記事起,她就常常從父輩的言談中感知兩岸分離的傷痛,從此在心中埋下一個疑問:兩岸都是中國人,為何不能往來?中學時期,紀欣開始閱讀大量的書籍,讀西方的存在主義,也讀臺灣本土作家陳映真,還偷偷讀了不少“五四”時期的文學作品(當時是禁書)。魯迅的《阿Q正傳》與老舍的《駱駝祥子》帶給她很大震撼,她也因此想到,中國人悲慘的宿命,若沒有新中國的成立,恐怕難以改變。

1974 年,紀欣在輔仁大學歷史系畢業後,赴美留學深造,專攻朝鮮戰爭史。這一時期,她對中國近代史、對兩岸問題有了更深入、透徹的瞭解,也結識了一批來自臺灣、同樣關心兩岸問題的志同道合者,並由此參與到海外統一運動中。在中美建交、祖國大陸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後,1979年4月,紀欣隨著一批年輕人受邀從美國飛往祖國大陸參訪。可以說,這是大陸最早接待的一批海外人士。

1983 年,紀欣在美國見到了自己的偶像——臺灣著名鄉土文學作家陳映真。陳映真夫婦離開美國前,紀欣等二十多人聚在一家餐館為他們餞行。陳映真情緒高亢地談著第三世界人民團結與兩岸和平統一,並與大家相約在臺灣相見。1987年臺灣“解嚴”,1988 年紀欣回台定居,擔任東吳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此時,她已經在美國取得法學博士學位(J.D.),並已成為美國加州執業律師。

回台初期,紀欣在工作之餘將所有時間、精力投入自己有興趣、又比較不陌生的婦女運動。1994年成立臺北市婦女新知協會,並擔任創會理事長。幾年後,陸續撰寫出版了將婦運經驗與法律知識相結合的著作:《女人與政治——90 年代婦女參政運動》、《美國家事法》等。

出版《“一國兩制”在臺灣》

紀欣曾接受新黨的徵召,當選“國大代表”,但後來發現與新黨大部分“公職”在統一的立場上不盡相同,便一無留戀地與之“漸行漸遠了”。不過,這段從政上的歷練,對她今後擔任統盟主席有所助益。 2000 年以後,島內政治形勢急劇變化,使紀欣意識到,臺灣社會不缺進步的知識份子和隱性統派,缺的是勇敢站來主張統一的愛國知識份子。

基於瞭解臺灣人多傾向維持現狀,以及對香港、澳門回歸後的觀察,紀欣始終相信,“一國兩制”是兩岸在“一國”之下唯一能以和平方式統一,並確保臺灣在統一後能長治久安的正確途徑。因此當2001 年春夏,紀欣看到好幾個民調顯示,有三到四成的臺灣民眾願意接受“一國兩制”時,立即邀集有識之士對“一國兩制”及其在臺灣實踐的可能性展開研討。並於 2003 年底完成《一國兩制在臺灣》一書的寫作和出版(2004年7月再版),系統完整地論述了“一國兩制”在臺灣實行的理論根據、客觀條件和實踐的可能性,在島內一片“台獨”的濁浪中,發出了難能可貴的聲音。

大約在 2004 年二三月間,嘉義大學歷史系吳昆財教授在看到《一國兩制在臺灣》這本書後,立即在網上發表文章,肯定紀著出版的重要意義。稍後美國三藩市華人電視節目主持人Stone在網上看到吳教授的文章,打越洋電話專訪了紀欣,美國北加州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也打電話,邀請紀欣去三藩市演講。當時在現場聆聽紀欣演講的王勝煒博士,會後表示想把該書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這件被許多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未曾想在王博士旋即著手翻譯,紀欣逐章審校之下,《一國兩制在臺灣》終於在 2006年上半年在美國出版。2006年11 月初,除在華盛頓國會圖書館舉行隆重的首發會以外,紀欣和王博士還到芝加哥、紐約及三藩市等地舉辦新書發表會。12 月下旬,華盛頓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將英文版《一國兩制在臺灣》贈送給五百多位美國參眾議員,一時間引起不小的轟動。

接任中國統一聯盟主席

中國統一聯盟是臺灣第一個公開主張和平統一的政治團體,由《中華雜誌》社與夏潮聯誼會結合島內一批不分省籍的愛國統一力量發起成立,名譽主席為胡秋原與餘登發,首屆主席為陳映真。其主要宗旨是:促進召開海峽兩岸共商民主統一之會議;結合海內外力量,反對甘為強權驅策、企圖使中國分裂長期化和固定化的任何形式的民族分裂主義。

2003年紀欣加入中國統一聯盟,2004年當選統盟執委與第二副主席。2009 年 1 月,紀欣有感而發,寫下《臺灣需要一個統派的第三勢力》,呼籲分散在臺灣各地隱性的統派,勇敢站出來,攜手壯大統派的勢力。該文經多方轉載後,許多讀者輾轉來函或致電留言,鼓勵她不要只是坐而言,必須起而行。同年 4 月 11 日,她接下中國統一聯盟主席一職,成為統盟創盟以來首位女性主席。

在臺灣,促統團體無法從台當局申請到經費,由於財力不足,統盟主席都是“義工”。紀欣的職業是律師,因為精力大多放在統盟工作上,收入自然受到影響。這樣,維持簡樸生活、在臺北租房居住、出入搭捷運,便成為她的日常生活。紀欣堅信,只要“起而行”,朝著既定的目標走去,就一定能夠有所進步。紀欣接任主席後,統盟的各項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2009年統盟共組織四個內地參訪團,一是北京訪問團 16 人;二是百人代表團出席 60 周年國慶閱兵及聯歡晚會;三是恢復“港澳一國兩制參訪團”活動;四是 24人祭黃陵團,前往西安、延安。這一年,統盟還接待全國台聯、江西省台聯、福建省臺灣研究會、中國社科院台研所、河北省海外聯誼會等九個訪問團,以及美國費城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訪問團、歐洲華僑華人聯合會會長、德國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澳門黃埔同學會訪問團等。

為進一步打開島內“反獨促統”運動的局面,2010 年 3 月 27 日,由中國統一聯盟與勞動党、夏潮聯合會、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等 19 個統派團體,共同成立“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紀欣成為論壇的兩位總召集人之一。“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為臺灣島內統派團體加強團結、增進交流、密切聯繫,搭建了一個新平臺,有利於統派團體更加有力的發出“反獨促統”的聲音。

創辦《觀察》雜誌

2013年5月3日,紀欣卸任中國統一聯盟主席。為繼續打拼兩岸和平統一事業,彙聚臺灣島內有識之士的力量和聲音,紀欣創辦《觀察》雜誌,並於9月10日出版創刊號。紀欣表示,基於維繫臺灣主張兩岸統一的聲音不墜,但臺灣統派刊物卻不多,就決定創辦《觀察》月刊,以此號召分散在臺灣各地的隱性統派,達到建立和平統一理論,澄清“拒統”迷思,讓臺灣民眾瞭解大陸等目的。

《觀察》雜誌社位於臺北市信義大樓3段的一棟大樓4樓,雜誌社空間並不大,卻能隔出會議室、總編輯室與茶水間3房,編輯辦公廳與小圓桌兩廳,每月都能如期出版90頁內容豐富的月刊,可見空間運用的到位與超高採編效率。創辦一本全新的月刊並不容易,尤其是在島內一片“維持現狀”的聲音下創辦統派刊物,經費與發行都很困難。所以目前雜誌社徵聘的4位編輯都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而邀稿、改稿都由紀欣自己負責,她既是總編輯還兼發行人。

島內統派力量雖不大,卻始終堅守“反獨促統”第一線,這是因為他們抱持著國家統一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念,堅守著和平統一是最高信仰。紀欣一路走來雖然艱辛,但仍不改其堅守之志,願為兩岸和平統一事業貢獻力量、奮鬥終生。

(任冬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