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伊斷交“積怨”所致 地區局勢變數陡增

【中新社北京1月4日電】沙烏地阿拉伯外交大臣朱拜爾3日宣佈,沙特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並責令伊朗外交人員48小時內離境。區域兩大強國新年伊始的外交衝突引發外界對中東局勢的擔憂。此間有專家指出,沙伊兩國積怨已久,矛盾的實質仍然是對海灣和中東地區的利益爭奪,但兩國直接衝突的可能性較小。

“宿敵”積怨非一日之寒

沙特和伊朗可謂中東地區的一對“老冤家”,兩國關係破裂也非首次。上世紀八十年代,沙伊就曾因麥加大清真寺朝覲者衝突事件互相宣佈為敵人。兩國之所以在外交關係上多次面臨危機,主要是因伊斯蘭教派紛爭和地區勢力競爭所致。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董漫遠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由於對“先知”繼承人的認同差異,穆斯林分為遜尼派和什葉派。沙特是遜尼派原教旨主義的標杆政權,而伊朗則是對什葉派最具影響力的國家。除教派之爭外,兩國的地緣政治博弈也是導致雙方長年積怨的重要因素。董漫遠說,這種矛盾短時間內難以化解,主要表現在沙特試圖擠壓伊朗的勢力範圍,而伊朗則試圖擴展什葉派的新月地帶。

中國中東學會理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語學院副院長丁隆指出,實際上在阿拉伯劇變浪潮爆發後,沙特與伊朗之間的爭奪加劇,兩國將這場危機視為維護和拓展自身利益的機會。

沙特出於維護自身政權穩定、避免被“革命”浪潮波及等目的,率海合會大軍出兵巴林。在敘利亞和葉門,雙方更是針鋒相對打“代理人戰爭”。沙特權力傳承完成後,新領導層對伊朗政策更加激進,沙特甚至親自上陣組建軍事聯盟,出兵干涉葉門,打擊據稱受到伊朗支持的什葉派胡塞武裝。伊朗和沙特兩國的矛盾實質仍然是對海灣和中東事物主導權的利益爭奪戰。

矛盾公開局勢恐短期動盪

沙特宣佈與伊朗斷交後,輿論關切迅速聚焦到事件對中東局勢的影響上。

短期來看,沙特和伊朗的矛盾會趨向於激化,這勢必會影響同時關乎兩國利益的敘利亞問題和葉門問題的解決。董漫遠分析指出,在葉門問題上,沙特仍領導著部分遜尼派主導的伊斯蘭國家對葉門進行軍事干預;敘利亞問題上,儘管困難重重,但沙特將盡一切可能繼續推動敘利亞政權的更迭。

不過從長遠來看,沙特和伊朗間的問題是個“老問題”,雖一時間難以得到緩和,但也不會因此導致行為失控。在目前情況下,雙方都無意開闢新的戰場直接對抗。丁隆認為,從大局來看,伊朗會比較克制,兩國直接開戰可能性極小。

斷交引發油價跳漲

受沙特與伊朗斷交導致地區關係緊張加劇的擔憂,國際原油市場發生震動。紐約油價跳漲約3%,升破每桶38美元關口。布倫特原油也上漲超2%。董漫遠認為,綜合分析,沙特和伊朗的博弈對國際油價影響不大,國際油價低位運行的趨勢短期不會改變。

董漫遠說,由於沙特在世界石油市場上體量大,對價格的影響也較大。隨著伊朗核協定的達成,伊朗方面也有出口石油換取外匯的需求,石油的供給量不會大幅度減少。因此,雖然中東地區兩大重要產油國關係惡化勢必對國際油價產生影響,但從全年來看,國際原油市場供過於求的總體形勢沒有改變,築底反彈尚需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