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憂心恐怖主義本土化

法國巴黎、美國加州等近期相繼發生了嚴重的恐怖襲擊案件,調查顯示,襲擊者基本上都是土生土長的美歐公民,因受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等的暴恐思想毒化而走向恐怖行動。隨著國際暴恐思潮在全球範圍內的不斷滲透蔓延,其誘發的恐怖主義本土化威脅日益成為國際社會面臨的突出安全挑戰。

近年來,美歐等很少發生由”伊斯蘭國”或”基地”組織等直接策劃實施的重大恐怖襲擊事件,而由美歐本土公民單人或多人組成的小團夥實施的恐怖襲擊卻越來越多,其危害性也不斷升級。與有組織的、受國際恐怖組織指導的襲擊相比,本土化的恐怖襲擊有著明顯的特點。

第一,多針對商場、寫字樓、電影院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等”軟目標”,追求傷亡的最大化。例如,11月發生的法國巴黎連環襲擊導致130人死亡,是法國二戰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恐怖襲擊事件,而12月初發生的美國加州槍擊案中共有14人死亡,是美國2001年”9•11″事件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恐怖襲擊,襲擊者攜帶高殺傷性槍支以及數千發子彈,而且美國警方還在案發現場發現了三枚未爆炸的自製爆炸裝置,如果被成功引爆,死亡人數恐成倍增加。

第二,獨立作案,突發性強、難以防範。美國總統奧巴馬12月6日就加州槍擊案發表講話稱,恐怖主義威脅”已經進化至新的階段”,儘管美國反恐機制目前已能更好地預防和阻止類似”9•11″事件再次發生,但恐怖主義威脅已發展成為更加難以預防的個體式襲擊。

在巴黎和加州兩起襲擊案中,雖然”伊斯蘭國”發佈了”認領”的聲明,但襲擊者與該組織並無實際的組織聯繫,案件並非”伊斯蘭國”直接策劃實施。事實上,法國巴黎今年1月發生《沙爾利週刊》襲擊案後,已顯著加強了本土防範打擊恐怖威脅的行動,但仍然難以提前破獲11月發生的連環襲擊,可見其防範難度之大。

綜合來看,此類恐怖襲擊的作案者,其日常的生活、行為方式與普通人無異,不易被外界覺察。他們通常不屬於某一個受到監控的特定恐怖組織,與外界聯繫較少,各國執法部門無法通過滲透等傳統方式獲得相關情報,更難以提前預警並將襲擊陰謀扼殺在萌發狀態。同時,襲擊成本小,嫌犯在準備過程中無需大量的資金轉移,不會因此而引起執法部門警覺。

第三,處置難度大。此類案件從開始到結束大多只有短短數分鐘或者數小時的時間,對執法部門的應急反應和處置能力提出極大挑戰,而且從最近的多起案件看,襲擊者通常選擇進行無差別殺戮,不抱有活命的心理,且不與政府進行任何談判或者提出任何妥協的條件。

恐怖主義本土化愈演愈烈,最直接的誘發因素是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等大肆通過互聯網傳播恐怖主義思想,使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受到蠱惑而走向極端化和暴恐化。

美國警方調查顯示,加州案中,嫌犯在實施襲擊的過程中,通過社交媒體向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誓效忠。嫌犯近來通過互聯網與多名美國認定的國際恐怖分子進行秘密聯繫,還流覽過”伊斯蘭國”的宣傳網站,”嫌犯顯然因此而走向激進化”。

當前,”推特”、”臉譜”和”優兔”等社交網路媒體日趨成為極端恐怖組織向年輕一代宣傳極端思想的最主要工具。”伊斯蘭國”、”基地”組織及其支持者等在”推特”、”臉譜”和”優兔”等社交網路媒體平臺上異常活躍,可以說社交網路媒體極大改變了”伊斯蘭國”等極端恐怖組織原來的那種自上而下式的宣傳煽動形式,使其可以在短時間內影響到更廣大的人群。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今年3月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伊斯蘭國”及其支持者擁有多達4.5萬個”推特”帳號,每天在”推特”上的發佈的資訊多達9萬條。

此外,”伊斯蘭國”精心設計的宣傳內容以及高水準的製作品質,大大提高了宣傳的蠱惑性。

該組織殘暴斬首和火燒人質,破壞人類文化遺產,公然叫囂與整個國際社會為敵,反對一切現行民族國家體系以及人類共用的主流價值觀念,將自身塑造為反社會、反文化的急先鋒,企圖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一股以反主流文化為主要特點的新型恐怖主義浪潮,這對各國社會中長期存在的具有反社會、反主流價值觀的人群極具吸引力和欺騙性,使美歐等越來越多的人員甘心為”伊斯蘭國”效命。

打擊恐怖主義需要採取”軟硬”兼施的綜合性戰略和措施,當前,如何與恐怖勢力打好思想之戰變得愈發重要。

面對本土恐怖主義威脅的不斷發酵,一方面,國際社會要有針對性地加強防範打擊行動,尤其是要遏制極端主義思想在互聯網上的大肆傳播,揭露極端思想的危害性及其欺騙性,加強對社交網路媒體等互聯網平臺的監控,及時刪除恐怖組織發佈的各種有毒資訊。

另一方面,要從根源上治癒本土恐怖主義這一頑疾,還需大力營造公正、包容、公平與和諧的社會環境,增強那些易感人群對極端思想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嚴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