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夏良藥—薄荷

薄荷,又名番薄荷、蘇薄荷,為唇形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祖國醫學認為薄荷性涼,味辛,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疏肝解鬱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風溫初起、頭痛目赤、咽喉腫痛、口瘡、麻疹不透、風疹瘙癢、肝氣鬱滯、胸悶脹痛等。《神農本草經》曰:「薄荷氣味辛溫無毒,主賊風傷寒,發汗惡氣,心腹脹滿、霍亂,宿食不消,下氣,煮汁服,亦堪生食。」《本草綱目》言:「薄荷,辛能發散,涼能清利,專於清風散熱。故頭痛、頭風、眼目、咽喉、口齒諸病為要藥。」

薄荷臨床上主要應用於三個方面。

1.風熱表證

薄荷辛涼而能透散表邪,清解表熱。《醫學衷中參西錄》雲:「服之能透發涼汗,為溫病宜汗解之要藥。」本品透散之力較強,有一定的發汗作用,故對於風熱表證無汗或有汗不暢者尤為適宜。

臨床上,薄荷常與銀花、連翹、荊芥等同用,如治風熱感冒的代表方銀翹散,起到輕揚宣散,疏表散邪,助瘮透發的作用。風熱表證的表現主要有發熱、微惡風寒、無汗或有汗不暢、頭痛、口渴咽痛、脈浮數等。薄荷又可用於麻疹初起,或風熱外束肌表瘮發不暢者,常與荊芥、牛蒡子、連翹等同用。

2.肝鬱氣滯證

肝主疏泄,肝氣應條達舒暢。如因情志不遂,或因病邪侵擾,致使肝失疏泄、條達,則會呈現肝氣鬱滯證,臨床常見胸脅脹滿痛苦、情志鬱悶、善歎息,或見咽部異物感,在婦人還會有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薄荷能疏肝解郁,可用於肝鬱氣滯證。《本草新編》:「薄荷,不特善解風邪,尤善解鬱。」輕證薄荷可疏其鬱滯,重者多輔佐柴胡等品而建功,如名方逍遙散中就應用了薄荷,配柴胡、白芍同用。

3.頭面五官諸疾

風性輕揚上行,易襲陽位,易上攻頭面,呈現如頭痛、目赤腫痛、鼻塞流涕、牙痛、咽痛等症狀。薄荷輕揚升浮,可清頭目,利咽喉。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稱:「故頭痛、頭風、眼目、咽喉、口齒諸病為要藥。」風熱上攻致頭痛時,常採用薄荷配菊花、白芷治療;也可用薄荷、菊花、桑葉、連翹、桔梗各10克,水煎服。風熱之邪上攻,可致咽喉痛苦、聲音嘶啞等,此時可薄荷與桔梗、甘草等同用;薄荷芳香辛散可宣通鼻竅,故流黃濁涕、鼻塞不通時,可與蒼耳子、辛夷、白芷等同用。

此外,本品芳香辟穢,還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濕穢濁之氣所造成的痧脹、腹痛、吐瀉等證,常配藿香、佩蘭、白扁豆等同用。

現代研究表明,薄荷的主要成分為薄荷油,其中有薄荷醇、薄荷腦、薄荷酮等。薄荷醇、薄荷酮等揮發油能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使皮膚血管擴張、解肌開腠、發汗散熱。同時,薄荷油能抑制胃腸平滑肌收縮,對抗乙醯膽鹼而呈現解痙作用;能促進呼吸道腺體分泌而對呼吸道炎症有治療作用;外用時能刺激神經末梢的冷感受器而產生冷感,並反射性地造成深部組織血管的變化而起到消炎、止痛、止癢作用。體外試驗還表明,薄荷煎劑對多種病毒、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薄荷油與薄荷腦常用來製作清涼油、人丹、風油精等,還是製造牙膏、漱口劑、香精、果灑、糖果等的原料。

除了內服,薄荷亦可外用,用於夏日痱子、蚊蟲吸食、瘡癤等。薄荷還常用於菜肴、糕點和飲料製造,為食療常用之品。昝殷《食醫心鏡》雲:「薄荷煎豉湯暖酒和飲,煎茶生食,並宜。蓋菜之有利者也。」近代還用鮮薄荷莖經蒸餾而得之芳香油,處方多稱「薄荷冰」或「薄荷霜」,功用與薄荷近似。

需要提醒的是,薄荷芳香辛散,有良好的發汗效果,多用易耗氣,故體虛多汗者不宜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