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平常心看待“投奔”他國運動員

【中新社北京8月5日電】裡約奧運會,一名叫“GuiLin”的運動員出現在了巴西女乓的名單中。她被證實是入籍巴西、來自廣西南寧的桂霖。

23歲的桂霖在10多年前就告別故鄉,隨教練去往巴西,並在那裡讀書、訓練。2012年,她代表巴西參加了倫敦奧運會。此番,也是她第二次登上奧運舞臺。

乒乓球是中國的傳統優勢專案。這也意味著,桂霖的對手極可能就是中國選手。消息傳來,社交媒體上顯得波瀾不驚,中國人心態更加平靜理性。

替外國參賽不說,打的還是中國人,此類事件至少在桂霖出生的20多年前是荒謬、不可思議。1989年加入日籍,並取日本名字的原女乒隊員何智麗,就一度背負了“漢奸”“叛國”的駡名。

當然,起因還在於何智麗在一次比賽後用日語說“呦西”,撩撥國人的敏感神經。雖說體育無國界,她也難免被裹挾到中日關係的大潮中。

彼時正值中國逐漸開放的年代。收入與訓練的巨大反差、世界級大賽的名額限制以及退役安置等問題,一時間歸化者眾。曾有媒體統計,1989年至2013年,歸化他國的中國運動員就超過50人。

他們中不乏各項目的實力選手。但身份歸屬上,他們既是中國人眼中的外國人,又是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爭議與反思中,習慣了高喊“為國爭光”口號的國人心態逐漸成熟寬容。

2008年北京奧運會,當“鐵榔頭”郎平率美國女排亮相時,看臺上的中國觀眾發出“郎平,我愛你”的呼喊聲。熱情和鼓勵替代了“千夫所指”。

同樣是北京奧運會,時年50歲高齡的欒菊傑代表加拿大參加花劍比賽中,高舉一面“祖國好”的旗幟。觀眾們以熱烈掌聲回應。

四年後,哈薩克選手祖爾菲亞奪得倫敦奧運會女子舉重53公斤級冠軍時,手撫胸口高唱哈國國歌,眼中飽含淚水。她原名趙常玲,祖籍湖南永州。

凡此種種,無不令國人百感交集。殘酷的現實背後,是一群為了夢想和生計奔波的人。

替他國出征裡約奧運會,桂霖並不“孤獨”。在韓國參賽運動員名單中,乒乓球選手田志希和射擊選手丁洋恩也來自中國。

丁洋恩原名張金鈴,2006年5月遠嫁韓國,目前已加入韓籍、育有一雙兒女。田志希17歲時就隻身赴韓打球,此次將參加女單和女團兩個項目的比賽。

田志希接受媒體採訪時並沒有回避這個話題。她說,現在世界排名前列的中國選手都是自己曾一起打球的隊友。

裡約奧運會上,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恩怨糾葛漸行漸遠,桂霖們正享受著這個時代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