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珠合作必須堅持初心不能本末倒置

澳門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在會見珠海負責人時,不但是強調了希望珠海繼續立足國家整體發展大局,堅守「一國兩制」初心,堅持珠澳互利共贏,實現兩地優勢互補,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不斷豐富和發展「一國兩制」在澳門的實踐,而且還是以分別會見珠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鄭人豪一行和珠海市委常委、橫琴新區管委會書記劉佳一行的方式,發表上述談話的。而鄭人豪市長則在回應時強調,珠澳唇齒相依,「一國兩制」事業在澳門獲得成功實踐。目前珠澳兩地正合作推進琴澳合作重要平台、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和粵澳新通道建設,珠海將以抓緊建設灣仔新口岸、推動兩地機場合作為契機,服從國家大局,服務好澳門發展。細讀了王志民主任的「初心」及「立足國家整體發展大局」,鄭人豪市長的「服從」、「服務」之說,頗令人頓生「正本清源」之感,就像一杯「清茶」,「喝出味來」了。

其實,要說「初心」,還得追溯到三十多年前習仲勳向中央提出建立經濟特區的「初心」開始。據最近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習仲勳傳》(下卷)一書所述,當然也是街知巷聞的老傳說,習仲勳在主政廣東省時,充分認識到廣東應發揮毗鄰港澳的優勢,帶領廣東在改革開放中先行一步。他在一九七九年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提出在毗鄰港澳的深圳市、珠海市和重要僑鄉汕頭市劃出地方,建立「出口特區」,鄧小平親自將之定名為「經濟特區」。其中深圳經濟特區面對香港,珠海經濟特區面對澳門,汕頭經濟特區面對東南亞華僑。為加強珠海特區和澳門的合作,習仲勳在一九八零年六月訪問澳門時,對澳督埃吉迪奧(按:即伊芝迪將軍)提出「澳門經濟圈與香港經濟圈有各自的特點和聯繫,兩個經濟圈在某些有共同經濟利益的地方可以合作起來,廣東省作為鄰近地區在可以共同出力的地方也希望能多加強合作。」而鄧小平在一九八四年南巡時則指出:「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這是對創辦和發展經濟特區的目的和意義的深刻揭示,是對經濟特區地位和作用的精闢概括。經濟特區在我國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有:一是在體制改革中發揮「試驗田」的作用。二是在對外開放中發揮重要的「窗口」作用。三是在自主創新中發揮重要的排頭兵作用。四是在現代化建設中發揮「示範區作用。五是對香港、澳門順利回歸和繁榮穩定發揮重要促進作用。這最後一點,就是王志民針對澳門已經回歸的最新進展而所說的「無論是『珠海特區』還是『橫琴新區』,都是因『一國兩制』而設立和發展,也可以說是『因澳門而生,因澳門而興』,在豐富『一國兩制實踐中具有天然的歷史使命和重要責任」,及「中央高度重視珠海橫琴發展,多次強調橫琴新區從初期規劃、正式成立,到自貿片區掛牌、開發建設,一直是中央從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初心』和戰略高度決策部署的。」而鄭人豪市長所強調的「推動兩地機場合作為契機,服從國家大局,服務好澳門發展」,其中的一個「服從」,一個「服務」,也都是深刻領悟和精準解讀中央對珠海經濟特區尤其是橫琴新區在珠澳合作中應發揮的作用的精髓所在。

這就進一步關涉到中央設立橫琴新區,及國務院給予橫琴新區「比特區更特」的優惠政策的「初心」,就是因為澳門。如果沒有澳門就根本不可能有此優惠政策。--實際上,國務院批复的《橫琴發展總體規劃》第一章《橫琴開發的主要意義》,就列出三項意義,其第二項就是「有利於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和維護港澳地區長期繁榮穩定」,其中就有「有利於彌補港澳土地資源有限和勞動力相對短缺的劣勢,為逐步改變澳門經濟結構比較單一的問題提供新的空間」的表述。而《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也將《合作開發橫琴》列在「置頂位置」,並在「總則」中明定「拓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新空間」。《國務院關於橫琴開發有關政策的批覆》更是全文貫穿著「深化改革開放、推進粵港澳更緊密合作、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和維護港澳地區長期繁榮穩定」的主線。

而《國務院關於橫琴開發有關政策的批復》也提到,國務院同意橫琴實行比特區更特的優惠政策,是基於橫琴位於「一國兩制」交匯點和「內外輻射」結合部的獨特區位優勢,以及承擔為澳門拓展發展空間、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支持港澳繁榮穩定的責任和使命。因此,《批復》就有「以下放審批權限、降低準入門檻、拓寬準入領域的現代服務業產業優惠政策為支撐,構建比特區更特的區域政策框架體系」的定位表述。為此,廣東省和珠海市編寫的《國務院關於橫琴開發有關政策的批復》「解讀材料」也指出,《批復》全文貫穿著深化改革開放、推進粵港澳更緊密合作、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和維護港澳地區長期繁榮穩定主線。在政策的醞釀過程中,擬定政策的出發點始終是為港澳,特別是澳門拓展發展空間,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從中央同意開發橫琴的原旨到建立粵澳合作產業園區,從便利通關到所得稅優惠,都是圍繞粵港澳緊密合作設計和實施的。《批復》通篇貫穿了「特」的理念,同意橫琴實行比特區更特的優惠政策。這是由其位於「一國兩制」交匯點和「內外幅射」給合部的獨特區位優勢,以及承擔為澳門拓展發展空間、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支持港澳繁榮穩定的責任和使命所決定的。

實際上,橫琴新區之所以能夠獲得中央批復「比特區還特」的政策,就是中央在澳門特區面對博彩業一枝獨秀的格局,將會令國家安全與經濟安全受到威脅,澳門經濟的主體中小企業也在博彩業的「排擠效應」之下陷於邊緣化,而澳門的土地利用卻已呈飽和,再無地可批的困境,就就利用橫琴與澳門一河之隔的有利地理條件,給予「準自由貿易區」的有利條件,以協助澳門落實「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扶持澳門中小企業,解除其「無地發展」之憂。因此,沒有澳門的因素,就沒有橫琴的優惠政策。這就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如果反客為主,將「皮」與「毛」的關係顛倒,那就是錯誤理解中央的戰略意圖了。

但珠海方面似乎是誤解了中央的戰略意圖,卻是忽略以至是忘記了中央給予橫琴新區特殊優惠政策的「初心」,只是熱心吸引大型央企進駐橫琴,將最佳地段安排為十字門中央商務區,先把橫琴的「氣勢」做「大」再說,甚至《珠海特區報》「作大」到將珠海市七屆人大常委會通過的《珠海經濟特區橫琴新區條例》,形容為「橫琴基本法」,將之與只有最高國家立法機關才具權立法的基本法律相提並論。而對澳門中小企進駐橫琴則設置頗高的「門檻」。因而有人埋怨,這是澳門「為,他人作嫁衣裳」,在爭取到將「比特區還特」的政策落戶橫琴之後,卻享受不到此本來是中央專為澳門而給予的優惠政策。」

因此,王志民主任的「初心論」,說出了廣大澳門人尤其是中小微企業主的心聲。而鄭人豪市長的表態,也給了他們一個良好的印象。希望能夠以此為契機,走出一條珠澳衷誠合作,互補雙贏的新路來。